1987年叶剑英病危,中央已做最坏打算,钟南山临危受命扭转病情

文化   2024-11-17 16:00   四川  

1984年7月中旬,眼看着“八·一”建军节临近,叶剑英元帅突然肺炎复发,还伴有多种并发症,病情复杂且有不断恶化的现象。

虽然中共中央对叶剑英元帅的治疗工作非常重视,要求医疗组各方面全力以赴地展开抢救,但是叶剑英元帅的生命依然处在危急之中,中国政府也不得不在抱着最好的期望的同时做好最坏的打算。

“八·一”显然不能像往年那样庆祝,所以我国先是通知各国驻华使馆,“八·一”不会举行例行的庆祝活动;其次,通知有关部门,近期不要在人民大会堂安排活动,提前布置叶剑英元帅的追悼会现场。

此外,叶剑英元帅的遗体保存、丧葬用品、葬礼流程等准备工作,命有关部门也都要提前做好。

图|鞠躬尽瘁的叶剑英元帅

没有人舍得让叶剑英元帅就这样离开,所以哪怕他的情况已经十分棘手、危急,众医护人员也没有放弃,竭尽所能的缓解叶剑英元帅的病痛。

就在这时,钟南山教授犹如天神下凡,出现在了急救病房前。

众人仿佛抓住了唯一一根救命稻草,全力以赴,终于让叶剑英元帅的病情稳定下来,顺利的度过了建军节,没过几天,奇迹出现,叶剑英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逐渐好转。

这场抢救叶剑英元帅的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南海的“保健总管”王敏清曾经如此形容:“年迈的叶剑英几乎各个系统都出现了病症,治疗非常困难。这种复杂的情况,是我平生第一次遇到,我们当时称抢救为医疗保健史上的‘淮海战役’。”可见当时情况是多么艰难紧急。

图|钟南山院士青年时期

钟南山教授临危受命,成功地将叶剑英元帅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创造了一场伟大的奇迹。不过,钟南山的功勋不止于此,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医疗事业拼搏努力。

2019年年底,一场突如其来在于疫情防控的前线,与病毒展开较量。钟南山的付出与贡献,让国人每每听到他的名字便肃然起敬;不管多少年过去,百姓就是相信钟南山。

打赢“淮海战役”

1979年,叶剑英的身体状况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虽然只是有一点点肢体不协调,但是毕竟叶剑英元帅的年纪大了,任何一点不同寻常的举动都可能是身体内部健康状况的某种反应,所以工作人员都劝叶剑英元帅早一点到医院做检查。

图|老年时期的叶剑英元帅与朱德总司令合影

当时国内境况复杂,许多事情都需要叶剑英元帅处理、拿主意,每天叶帅都忙得脚不沾地。

都说讳疾忌医不是一件好习惯,但是许多人都是谈“医”色变,叶剑英也是这样,这位征战医生的元帅不服老,不信老,还以为自己身子骨硬朗,小毛小病根本不放在心上。

组织上安排了医护人员为叶剑英元帅检查身体,可是也只能在元帅开会的间隙,这样根本看不出叶剑英的病症。

中央对叶剑英元帅的身体状况十分重视,中央军委主要领导人邓小平还亲自为叶剑英安排了一个医疗保健组,专门负责照看元帅的身体。

图|叶剑英元帅正在工作

医疗保健组中有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蒲荣钦也在这个组中待过。

因为叶剑英元帅有一点肢体不协调,保健组的工作人员便想让元帅给他们走一遍,以供他们好好的研究一下,叶剑英也十分配合他们的工作,不厌其烦的为他们演示。

当时的医疗设备不够先进,只能通过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来判定,也就导致很多病症都不能及时发现,发现的病症又不能及时确诊。

就在这样两难的状况下,关于叶剑英元帅到底是患上了什么病,保健组的医护人员始终难以下定结论。

叶剑英元帅看出众人比较为难,有意帮他们解围,便在一次的闲聊中开朗的说道:“我可能是患上了什么疑难杂病,现在还没有发明名字。你们这么下功夫地观察、记录、检查,也不好起名。我自己给取个名,就叫做难治之症吧。”

图|叶剑英元帅正在与人亲切交谈

将众人逗得哈哈大笑,叶剑英也笑得十分开心。

叶帅乐观坚强的性格在晚年表现的尤为明显,就算是生病不适乃至于后面一度病危,叶剑英也并未显得太过在意。

治疗人员也被叶剑英积极、平静的态度所感染,所以当叶剑英元帅病重时,他们也能做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果然,很快他们便弄清了叶剑英元帅的病症,确定叶剑英患上了“巴金森氏病”。

提到“巴金森氏病”可能有很多人不明白,但是这种病症学术上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帕金森病”,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症”。

图|叶剑英元帅正在与家人下棋

这种病症多发生在老年群体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关于这种病症的成因现在还没有科学解释,但是得上这种病的人就很难再治愈。

“帕金森病”会引起人的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叶剑英元帅走路姿势不协调,便是这种病症引起的。

这种病除了会让人逐渐行动迟缓以外,还有一个十分严重的特性,那就是经常会引起多种并发症,肺部、呼吸道感染等。病症本身不一定立即致命,可是并发症却非常危险。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此后叶帅的身体一直时好时坏,一过换季就疾病缠身。

阴雨绵绵的夏天对叶剑英的身体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他的肺部经常感染发炎,每当这个时候都要进行特定的治疗。

图|青年时期步伐矫健的叶剑英元帅

通常的治疗手段是静脉注射,可是明明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落在叶剑英的身上都变得难办了起来,因为他已经八十多岁了,血管早已不像年轻人那般禁得住折腾,又细又脆,还容易“跑针”。

护士们每次给叶剑英输液都十分紧张,因为她们实在不忍心看叶剑英的手上青一块紫一块的都是针眼。

护士的心理活动被心思细腻的叶剑英元帅察觉到了,所以再有护士来给他扎针,他便给人家背诗,消除她们紧张的情绪。

他还帮着护士一起找血管,在自己的手上拍个不停,护士没能一针扎中,他便宽慰道:“这不怪你,这个责任应该在我身上,我的血管有困难嘛!”

图|慈祥和蔼的叶剑英元帅

叶帅的体贴让护士们十分感动,所以她们在照顾叶剑英的时候也是尽可能地尽心竭力,护士小姐经常说:“是叶帅把信任给了我们,我们要把这信任化为动力,尽一切力量把工作做好,把失误率降到零。”

可是为人做事难免出现失误,就算工作人员再小心都不可能一点问题不出。

这天,护士萧眉正在为叶剑英元帅清洁牙齿,因为经常生病住院,所以叶帅有些上火,牙齿有些发炎,护士便经常用生理盐水帮他冲洗避免感染。

这个工作一直都是萧眉在做,她也一直都做得很好,可是那天不知道怎么了,正在清洗中,针头却突然从注射器上掉下来,顺着水流便向着叶剑英的喉咙滑去。

图|叶剑英正与后勤人员交谈

多亏萧眉反应迅速,针头刚掉下来便立马将其按住,硬生生在喉咙的边缘将这个危险物品拿了出来。

危机解除,萧眉立马就哭了起来,叶剑英一脸疑惑,根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忙安慰小护士。

萧眉一个劲的跟叶帅道歉,眼泪更是不要钱一样往下掉,叶剑英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笑着安慰道:“那多亏了你呀!要不是你,我现在的喉咙早就被那个元凶给划开个口子了!”

叶剑英元帅四两拨千斤,轻轻松松的将罪责转移到了针头的身上,也并未责怪萧眉,很快便稳住了萧眉的情绪。

图|叶剑英元帅与周总理合影

萧眉还要道歉,叶剑英挥挥手,不甚在意地说道:“你看,我现在不是没事么?你出去不要与人说,不然他们又要惦记个没完。”

萧眉知道叶剑英元帅这样做是有意袒护自己,所以万分感动。而且叶剑英也并未怪罪她,以前对她什么样,后来还是什么样。

这样的元帅怎能不受人爱戴呢?

久病不愈,加上年纪渐长,叶剑英元帅身上的病有了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叶帅便想着退出领导岗位。

于是,1982年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叶剑英在发言时真挚的说道:“我今年85岁了,年老多病,做事已力不从心,从党的事业着想,我曾多次要求退出领导岗位,在中央没有决定我退出之前,当尽力而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图|叶剑英正在讲话

1983年11月19日,叶剑英正在吃晚饭,前一秒还在跟工作人员交谈,后一秒就突然不舒服了,胸闷难受,还伴有虚汗,工作人员将他扶到床上躺好,并将叶剑英专属保健组的医护人员叫来。

很快,医护人员便来到了叶剑英的床前,得知叶帅心脏不舒服,他们便立即为叶剑英元帅做了心电图。

经过众人分析,认为叶剑英是患上了“急性高侧壁小灶性心肌梗塞”。

相信心肌梗塞的可怕之处大家都知晓,稍不注意随时可能丧命,心梗最忌剧烈运动,所以医生严令叶剑英必须卧床休息至少三天。

图|中央领导人纷纷前往看望叶剑英

叶剑英也不想给人添麻烦,谨遵医嘱,躺在床上减少运动,可是饶是如此,21日,叶剑英的病情还是加重了——他的肺炎再次复发。

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各专家学者立马汇聚一堂商量对策。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严谨客观的讨论,众人为叶剑英制定了一套科学的治疗方案。

在众人认真治疗、妥善照顾下,很快叶剑英的身体便出现了好转。

中央担心叶剑英的身体吃不消,所以也不再给他安排工作,叶剑英也难得的拥有了一段闲暇的时光。

这段时间的叶帅很轻松,心情也很好,经常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聚在一起聊天谈心。

图|叶剑英元帅正在看报纸

1984年元旦,医护人员与秘书们一起来给叶剑英元帅拜年,一进门,大家便整整齐齐地站作一排,恭恭敬敬地向叶剑英行礼,朗声给叶剑英问好:“祝首长新年好,健康长寿!”

叶剑英笑盈盈的十分开心,也站起身给他们回礼:“给你们拜年,祝你们新年好,一年比一年好!”

新的一年开始了,叶剑英也待不住了,他要求秘书给需要自己处理的工作整理出来,还不停的跟医护人员商量,跟他们保证自己的身体绝对没有问题。

众人便同意让他简单的做一些工作,可叶剑英总是操心太多。

图|叶剑英正在开会

长时间的用脑对他的身体不好,众人便合力劝说了他,又休息了一段时间。

可是好景不长,很快叶剑英元帅的病情再次加重,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得知了叶帅的病情非常担心,将中南海的“保健总管”王敏清指派了去。

为了就近照顾叶剑英元帅,也为了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王敏清与邓家栋、汪石坚等人一起住进了叶剑英的家中。

起初,叶剑英的病情被控制住了,没有继续恶化下去,可是拖拖拉拉半年也没彻底好转。到了七月中旬再次恶化,高烧达到了39℃,还出现了呼吸困难。

除了心肺疾病加重,叶剑英的身体还出现了多种并发症,病情复杂、恶化迅速。

图|头发 已经花白的叶剑英元帅

王敏清曾经如此形容道:“年迈的叶剑英几乎各个系统都出现了病症,治疗非常困难。这种复杂的情况,是我平生第一次遇到,我们当时称抢救为医疗保健史上的‘淮海战役’。”

为了以防万一,中共中央先后两次发出文件通报叶剑英的病情。

叶剑英的肺部感染严重,痰液已经堵满了他的气管,将叶剑英的脸色憋得发紫。专家们经过商议以后决定割开他的气管抽出痰液,让叶帅能够正常呼吸。

中共中央同意了医生们的建议,7月10日下午五点18分,专家们为叶剑英进行了手术。手术很成功,也暂时解了当下处境的燃眉之急。

图|青年时期挺拔伟岸的叶剑英

围在叶剑英病床前的医疗组,从人员到设备都是全国一流的,这给叶剑英的救助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支援,可是叶剑英的身体就是不见好转。

一次会诊中,有人想到了身处广州的钟南山。彼时,钟南山是广州有名的呼吸系统专家,在研究呼吸系统方面的病症很有造诣。

王敏清对钟南山也有所了解,觉得这个方法可行,立即向上级部门请求将钟南山调来协助,当天晚上九点,钟南山便出现在了抢救大厅里。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自做指示众人:要尽一切力量进行抢救,各个方面都要全力以赴地支持抢救工作。

图|严肃认真的叶剑英

众人不敢懈怠,钟南山抵京以后,便立即与众医师展开了会诊,同众人了解叶剑英身体的详细情况,并根据病症制定出一系列救治方案。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中共中央还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通知各国驻华大使馆中方将不会在本年建军节举办任何庆祝活动,人民大会堂有关部门也都做好了追悼会的相关准备,甚至花圈都已经早早备下了。

幸运的是这些东西叶剑英并没用上,经过一众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叶剑英元帅不仅平安的度过了建军节,到了8月10号,病情出现好转,身体各项机能也在逐渐恢复。

经过数月奋战,医护人员终于窥见一点奇迹的踪影,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喜极而泣。

一个护士感慨道:“今晚可以看看电视了。”

图|昔日叶剑英与毛主席合影

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两个月以后,叶剑英元帅的病情终于彻底稳定了下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所说,他们“创造了医疗史上的奇迹”。

在他们的精心陪护下,叶剑英元帅的生命又成功延续了两年的时间。

了不起的钟南山

在叶帅患病期间,钟南山恰当及时地救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都知道钟南山优秀,但是其实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医学事业从36岁才刚刚开始。

钟南山出生在医学世家,他的父亲钟世藩是我国有名的医学家。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学成归国后,便在北平协和医院担任儿科医师。

图|钟南山与父母、妹妹的合影

抗日战争期间,钟世藩也没有放弃科研和医疗工作,从他手上得到救治的国民数不胜数。

新中国成立前夕,蒋介石溃逃台湾,国民党当局卫生署的专员盯上了钟世藩,亲自前往广州,要求钟世藩跟随他们一同前往台湾。

可是被钟世藩严词拒绝了,担心国民党对自己不利,钟世藩还将自己毕生的心血研究交给了军管会。

钟世藩从北平调往南京中央医院的第二年,钟南山在炮火之中出生了,因为当时医院就在南京钟山的南面,所以钟世藩给心爱的孩子起名为“南山”,也是一种纪念。

在钟南山的记忆中,父亲每天都很忙,在家的时候也整天泡在书房研究。

图|端坐在办公桌前的钟世藩

有的时候会有人来家中找父亲看病,父亲也从不推辞,讲起病来头头是道,钟南山很是崇拜。

钟南山十岁的时候父亲在家做实验,每天钟南山盼望着快点放学想回家看父亲做实验,他觉得很有意思,在父亲的影响下,钟南山对医疗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5年,钟南山19岁,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从那以后,他便在医学的道路上阔步向前,毕业后,钟南山选择了留校,从事过多项工作,也达成了多项成就。

就在钟南山风华正茂,打算在人生的舞台上大显身手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灾难降临在了他的身上。

图|青年时期的钟南山

这场灾难是空前的,对钟南山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他被迫放弃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来到农村体力劳动。

生活很苦很累,钟南山没有抱怨过,而是坦然接受一切,可是他的医学梦想,他也不再提起。

直到1971年9月,钟南山离开北京,回到了父亲身边。

见到儿子,钟世藩非常高兴,可是这种高兴只持续了半天时间,第二天,钟世藩便陷入了无尽的愁苦之中。

钟南山看出父亲有心事,所以敲响了父亲的房门,想跟父亲谈谈心。像天下所有的家长一样,钟南山问父亲怎么了,钟世藩也只是笑着摇了摇头说没怎么。

图|青年时期的钟南山

可是钟南山将要走出房间的那一瞬间,钟世藩还是忍不住叫住了他:“南山,你今年几岁了?”

钟南山不知道父亲的意思,恭敬的答道:“36岁。”

钟世藩的眼眶红了:“唉,都36了,真可怕……没事了,你回去吧。”

那天晚上,钟南山就失眠了,他仔细地揣摩着父亲的意思,直到天明。他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也明白了父亲的担忧与不甘,更清楚自己36岁了还一事无成,心里五味杂陈。

从那以后,钟南山便下定决心,一定要争一口气,一定要向父亲证明自己,不让父亲操心。

1979年,钟南山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可是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导师歧视华裔,看不起钟南山,将钟南山原本两年的留学时间生生压缩成了八个月。

图|钟南山正在做手术

钟南山忍气吞声,没有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是在行动上默默发力,在短短的八个月时间中,完成了6项学术研究、7篇重要论文,用实力赢得了外国导师的尊重和信任。

毕业以后,钟南山决定回国,导师极力挽留,钟南山义正言辞的答道:“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

2002年11月,SARS病毒在我国出现,彼时67岁的钟南山勇挑大旗,他的一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此刻仍旧震耳发聩。

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再次突袭中国,疫情“风暴中心”武汉更是人心惶惶,人们都争先恐后、寻找一切机会逃离这里,可是钟南山却在人群中逆行,亲临抗疫前线。

图|亲临抗疫前线的钟南山

钟南山已经84岁了,可是他仍旧挑灯夜读研究对策,高铁上、办公室、卧室甚至卫生间,钟南山始终都在埋头苦思。

夫人李少芬着急不已,不断说着:“能不能让他多睡会儿?”,可是她自己却又比谁都清楚:“他太在乎自己的病人了。”

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才战胜了疫情,重新安安全全地生活在阳光下。

-完-

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趣观历史
有脑洞有节操的历史公号,让你每天知道的比别人多一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