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去世前立下遗嘱,对后事提出4个要求,中央:群众不会同意

文化   2024-10-22 16:02   四川  

“春天过后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你的生命要与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白发就上不了你的头。”

这是邓颖超同志晚年最为衷情的诗篇,足见她对生命的豁达。

然而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并不以个人的心态好坏而有所逆转,邓颖超又是如何面对死亡这个亘古不变的命题呢?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不幸薨逝,临终前对身后事做了相应安排:死后不举办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遗体解剖后火化,不保留骨灰,丧事一切从简从轻。

图|人民群众告别周总理(旧照)

然而,人民群众没有答应,党中央也没有答应,最终还是一场颇具规模的送别,十里长街之上,无数民众自发前来,含泪送别这位“人民的好总理”,场面令人闻之落泪。

周总理在临终之际,对邓颖超郑重地交代:

“你和我的骨灰都是不保留的啊!如果你先去世,我能保证做到;如果我先去世,你能否保证做到?”

邓颖超点了点头:你放心吧,我不会让你身后丢脸的!

周总理闻言,心中满是欣慰,却也愧疚自己要先走一步,只能满目深情地注视着这位相伴一生的妻子,直至永远闭上了双眼。

图|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京逝世,周总理遗体告别仪式(旧照)

邓颖超同志金口玉言,从周总理去世的那一刻,便开始准备自己的身后事了。

她将周总理的骨灰盒保留下来,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待自己死后再次使用。

她还多次与秘书赵炜笑谈,自己死后可千万别搞吊唁活动,要从简从轻,不要给组织添麻烦等等。

1978年的建党节那天早上,邓颖超突然要赵炜拿来纸笔,赵玮满心疑惑,这一大早的要写什么呢?

图|邓颖超同志与赵玮夫妇合影(旧照)

邓颖超看出她的疑惑,笑着给出答案:“为了庆祝党的生日,我要给党中央写一封信,就是对自己后事的安排。”

赵炜听后,一阵难受,连忙劝道:邓大姐,你现在身子骨还健壮,还不到考虑这事的时候,该想着如何活得好、活得久呢!

邓颖超却是十分坚定,说趁着现在脑袋清晰,早早地把章程写下来。

邓颖超在书信上写了这样五点,基本与周总理临终前所要求的一样: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办遗体送行,骨灰不保留,遗体解剖后火化,生前居所不搞故居和纪念馆。

图|邓颖超同志正在办公(旧照)

总的来说,就是不麻烦组织和打扰群众,一切从简即可。

这封信写好后送呈组织,有关方面颇为重视,表示会尊重邓颖超的意见,可此事并不用太急,到时候了再说。

邓颖超此时的精神与身体状况都颇为不错,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承担着一份重要的责任,此时谈这些确实有些早了。

1982年6月,在周总理去世六年之际,邓颖超再次把此事提上了案头,依照4年前的初稿为蓝本,做了一定的补充,作为以后可以公布的正式遗嘱。

图|周总理与夫人邓颖超合影(旧照)

补充的内容是这样的:关于周总理的有关亲属,在总理与自己相继故去后,莫以二人身份的缘故,不依据有关原则和纪律对他们有所照顾。

半年后,邓颖超又再写了一份正式遗嘱,以作为对前次遗嘱的补充,主要内容有:

患病无救之际不用再行费力,未用完的工资交党费,与周总理的居所交公,有关书籍、文字资料、谈话记录、录音文件、照片、衣物等大部交还公有、少数送给身边同志。

邓颖超自觉已然差不多了,可心中还是不放心。

图|邓颖超同志正在看书(旧照)

在此后的时间里,多次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叮嘱,在自己死后一定要按遗嘱来,莫要给组织添太多麻烦。

在邓颖超1982年所立的两份遗嘱中,其他的都还合情合理,可她要求在患病无救之际停止救治的这一条,却不大符合中国的传统道德。

若是对其放弃救治,同志们心中也会有所过意不去,这一条不太能被人接受。

然而,邓颖超对于这一点,却看得十分的透彻,她曾如此解释过这个问题:

图|邓颖超同志(旧照)

“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谁也避免不了,逃不掉的。当我的生命要结束,用不着人工和药物延长寿命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抢救的办法......”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安乐死”的问题。

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应当尽一切力量来留住人的性命,直到最后一刻,认为这是珍视生命的做法。

可近代随着西方思想的融入,一种全新的关于对生命的尊重之思潮流传开来,而安乐死正是这一点的一大集中体现。

邓颖超不仅深表赞同,还愿意以身践行之,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极其不容易的。

图|邓颖超同志与赵炜(旧照)

赵炜一次和她开玩笑,说是邓大姐总把“死”字挂在嘴边,是不是怕死的缘故,惹得邓颖超笑言:

“我才不怕死呢!能活到今天我是没有想到的,死是自然规律,我这样太浪费人力物力了。”

然而,作为秘书的赵炜,哪里敢应下此事呢。

在既往的中央领导中,可从来没有所谓的“安乐死”,不仅她不敢应下,怕是医院也不会答应,中央也没人敢批准。

若是被老百姓知道了,还不把大伙骂死呢,搞不好大伙都得被送进监狱!

图|邓颖超同志与赵炜(旧照)

1988年,邓颖超于84岁高龄,从六届全国政协主席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却仍旧不肯“养老”,时刻操心着国家的大小事务,还不忘积极学习着现代文化。

岁月不饶人,早年所受的苦难也给身体造成了一些隐患,仅仅两年整个人的状况便逐渐恶劣起来了。

从1990年初开始,因为上呼吸道的问题,邓颖超频繁被送往医院,秘书赵炜颇为担心,生怕邓大姐撑不下去……

1992年6月下旬,邓颖超在刚刚出院一周后,又因为肺炎引发了高烧,与上次同样的症状,被赵炜等人紧急送往了医院,而这也是最后一次。

图|邓颖超同志晚年(旧照)

以往邓颖超住院大伙都不大忧虑,毕竟邓大姐年龄大了,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去医院调理调理就可以好些。

然而,此次入院距离上次出院出现才一周啊,同样的病症接连发作,还比上次严重多了,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却不愿接受!

科室主任在对邓颖超的病情进行了系统检查后,对赵炜说明了严重性:“有可能,做好准备吧!”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心中咯噔一下,都意识到了该准备了,同时还装作平常的样子,不让邓大姐发现异样。

图|赵炜(旧照)

赵炜一番整理情绪后,告诫大伙心理上不要有太大压力,可同时也要有所准备,陪伴邓大姐走好人生的最后这段路。

眼见病床上躺着的邓大姐,赵炜的思绪不禁飘到了十多年前,周总理病逝前的种种。

那是1975年秋,周总理的身子已经愈发憔悴了,基本上大多数时候都住在医院中,可却仍要为国家大事而操心不止。

有次,赵炜被叫去,周总理首先谈的便是如何处理骨灰,赵炜心中很不是滋味,便请周总理莫要说这个话题,兆头不好。

图|1975年9月,周总理在医院会见外宾(旧照)

周总理闻听,立马恢复了严肃神色,批评赵炜说:

“你不是唯物主义者嘛,人总是要死的,这有什么?”

赵炜眼见周总理如此郑重,也不好再说什么,可心里却已隐隐意识到周总理怕是时日无几了,情绪一时间不免有些低落得紧。

赵炜回去向邓大姐说了这件事,邓颖超竟然表示得很豁然,说这事两人早已商量好了,如果总理先走了,且其要求被中央许可,到自己的时候也会好办许多。

邓颖超的坚强与豁达,不仅仅是因为她与周总理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更是把自己的悲伤深埋心底,不想让周总理和大伙为她担心。

图|周总理与邓颖超同志相伴而行(旧照)

在至亲的爱人行将就木之际,表现出一种颇为平和的态度,这是极其不容易的。

相伴了大半生,周总理无疑是最清楚自己的爱人,眼见她每次来医院陪自己,都是独自一人,便已然猜到了她的心事。

总理表示,这样很不好的,万一出点什么事呢;他说服邓颖超,让她再来时必须得有赵炜陪着。

什么是相濡以沫的爱情?

周总理与邓颖超前辈如是,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革命的路上并肩前行;在大义之外的小情上,体贴着对方的感受,如此才能携手一生,成为20世纪里最令人艳羡的一对!

图|周总理与夫人邓颖超(旧照)

当赵炜陪着邓颖超来到周总理病房后,轻轻的呼唤了一声“总理”,周总理从被窝中艰难的伸出瘦骨嶙峋的右手,示意要和赵炜握一握。

赵炜没有答应,说自己刚从外面来手太冰了,周总理轻声说道“不怕”,赵炜连忙搓了搓手,然后握住周总理伸出的手。

熟料周总理又伸出另一只手,用双手紧紧地握着赵炜的手,殷殷说了这么一句:“你要照顾好大姐!”

赵炜闻言,心中大恸,眼中含泪,点头应下。

图|周总理、邓颖超与西花厅工作人员合影,赵炜在中间(旧照)

在周总理的坚持下,赵炜陪伴着邓颖超一同度过了周总理最后的那段日子,对于周总理逝世的经过有着极深的体察,如今再面对邓大姐的情况,自然可以稍微从容一些。

在邓颖超最后的日子里,精神已经有些恍惚,连最为寻常的饮食都难以为继,需要靠输液吊着,可以说经历着极大的痛苦,可她却如以往一样去关怀着身边的所有人。

在邓颖超两年多的长长短短住院历程中,她对身边的同志和医护人员说得最多的是:

“我只是个普通病人,和其他病人是一样的,你们莫要太过关注于我,要多去关心其他同志,同时做好自己的工作。”

图|邓颖超同志(旧照)

有好几次,因为难以忍受的病痛去叫了护士,事后都要对他们连连致歉。

每当专家来会诊,除非身体实在撑不住,都要把自己收拾得利落,让人搀扶着坐在沙发上等专家前来。

在邓颖超去世的前几天里,病情已经到了极其危急的关头,白天、夜里身边都有两个护士轮流照看着,这让她十分过意不去。

在精神稍好时拉起她们的手真诚说到:“这么多人来照顾我,我心里很难过,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图|邓颖超同志晚年(旧照)

对于遗嘱,邓颖超当然颇为重视,特地找来赵炜确认有没有送到中央,并再次嘱托一定要办简单些,不能给组织添太多麻烦,否则自己九泉之下哪有脸去见总理呢!

7月9日中午,距离邓颖超去世不到两天之际,大抵是意识到了自己的情况,要护士把赵炜给叫来,向她说了这么一句话:“赵炜,我同你见最后一面!”

赵炜闻言,一时悲恸到了极致,可也知晓此时可不能被悲伤给打倒,强行打起所有精神,让邓大姐走得体面。

翌日早上,邓颖超病情再度恶化,医生用了“危重”两个字来描述,邓颖超随时可能会停止呼吸。

图|邓颖超同志晚年(旧照)

赵炜与其他同志连忙向中央作了汇报,并开始将一应后事安排起来,将自己这些人应做的,以及需要请示中央和联系有关方面,都详细罗列清楚,乃至于整整写满了两大张纸。

夜间,赵炜一直守护在邓颖超的身边,医生也几次来查探病情,可每次都表示情况没有任何好转,所有人的心都在悬着。

11日早上五点多,天色开始微微亮,护士前来查房,向病床上的邓颖超轻声呼唤,却得到没有任何回应,赵炜大急:“大姐,我是赵炜,您听见没有?听见就睁睁眼睛点点头。”

邓颖超依旧没有任何回应不说,连脉搏、血压和呼吸都在变得微弱与迟缓,护士赶忙去找医生,而赵炜也连忙向中央进行了汇报,并把邓颖超身边的其他工作人员也相继传唤了来。

图|周总理与夫人邓颖超(旧照)

医院的专家连忙赶来展开急救,而中央领导和其他同志也在速速赶来。

6时55分,邓颖超停止了呼吸,赵炜在病床前瞬间哭成了个泪人,好一阵才收住情绪,俯身向邓颖超额头深深一吻,进行最后的告别。

没有多久,政治局多位常委便已来到,遂在医院召开邓颖超同志的治丧会议。

第一个决定便是立即发出讣告,向各界公布邓颖超同志的死讯和遗嘱,其他的需要综合意见再谈。

图|赵炜在邓颖超同志额头印上一吻(旧照)

赵炜作为邓颖超身边的工作人员代表,也被允许参加会议,赵炜依据邓颖超生前的交代,把有待商榷的四个重点问题提出,征询最终的处置意见:

1.吊唁活动要不要搞?邓大姐生前嘱咐不在家举行吊唁活动。

2.遗体告别如何办?邓大姐讲不搞遗体送别。

3.有关人员守不守灵?

4.日本各界对周总理和邓大姐十分仰慕,若有日方人员前来吊唁,将如何安排?

本来如果按照邓颖超的遗嘱,这些问题并不用商榷,答案都是否定的。

邓颖超同志十分的朴素与豁达,认为“死亡”只是生命的一个终结,不应该为此搞太多仪式,这样有违“一切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先”的原则。

图|邓颖超同志手写的遗嘱(旧照)

然而,考虑到人民群众和同志们的情感,中央并没有遵照邓颖超的遗嘱来行事,经过商议最终就赵炜提出的四个问题做了如下决定:

1.在西花厅悬挂邓颖超同志的遗像,但不对外发布通知,若有群众自发来吊唁则予以接待,这样既照顾了邓颖超同志生前一切从简的意愿,也照顾了群众和同志们的情感需要。

2.遗体告别仪式需要办,地点选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赵炜提出肯定会有许多老同志来,为了防止站立过久,可以采取分时段的方式,被常委们一致通过。

3.需要守灵,否则本就没有儿女的邓颖超同志走得太过孤单,照顾到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可以轮换着来,这样也能抚慰大伙的心中悲伤。

4.考虑到周总理夫妇在日本各界心目中分量,以及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请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异地设置灵堂,日本朋友可以就近吊唁邓颖超同志,这样也不至于太过奔波。

若有日本友人来京吊唁,则由对外友协负责接待事宜。

最后,会议还通过了这样一项:赞同邓颖超同志撒掉骨灰的遗嘱,速速联系好天津方面,做好撒骨灰的准备工作。

图|党和国家领导人送别邓颖超同志(旧照)

至于为何是天津,这是邓颖超同志唯一提到的一点,天津对于她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纪念意义,她曾在这儿读书、任教、开始了革命生涯,并结识了相伴一生的周总理。

周总理撒骨灰的地点也有天津的海河入海口,她便将地点也选在了此地,也算是两人最后的浪漫吧!

17日是邓颖超同志的遗体送别仪式举行的日子,天还没亮,赵炜等邓颖超身边的工作人员便来到医院,为她最后一次换上干净衣服。

至于说是干净而不是全新,这是因为除过一件衬衫是新订做的之外,其他的都是旧衣服。

图|赵炜手捧邓颖超同志的骨灰盒(旧照)

中国人讲究死后穿新衣,按照中国当时的发展状况,无论如何也不缺邓颖超这一身新衣服,同志们都感到不解。

可赵炜却说这是邓颖超早就嘱咐好的,邓老认为人死还穿新衣是一种无谓的浪费,自当从她开始来打破这种并无多大意义的旧有习俗。

上午8时,许多中央领导来到医院,在告别室中对着邓颖超的遗体三鞠躬,待这一程序完毕,八名礼仪兵上前抬起邓颖超的灵柩,送上灵车缓缓驶向八宝山革命公墓。

18公里的路途中,许多闻讯的群众纷纷挤在道路两侧,只为送别邓颖超最后一程,在途经天安门广场之际,更是有全国各地的来京群众肃立默哀,场面极度庄严。

图|人民群众送别邓颖超同志(旧照)

人群中的几个姑娘,用最大的声音喊出了大伙的心里话:

“邓奶奶,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先后总计有数万人前来出席,待遗体火化后,赵炜和高振普(原任周总理警卫,在周总理去世后任邓颖超的警卫秘书)奉命去收骨灰。

所用的骨灰盒正是周总理去世之后所用的那个,这些年一直被邓颖超仔细地珍藏着。

随后,按照原定计划,赵炜和高振普使用邓颖超原来乘坐的汽车,护送着其骨灰去往天津,在天津方面的积极配合下,将邓颖超的骨灰一并撒入到海河入海口。

图|赵炜将邓颖超同志的骨灰撒入海河(旧照)

赵炜面向海河,满含深情与怀念地说到:“尊敬的邓颖超同志,亲爱的邓大姐,我已经完成了您的意愿和遗嘱,您且安息吧!”

至此邓颖超的身后事基本料理停当。

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的诗文《有的人》中,有这样几句笔者认为颇为应情: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在笔者心目中,邓颖超同志就是“情愿作野草”的代表人物,她生时为人民甘做孺子牛,她死时愿如野草随风而去...…

图|周总理与夫人邓颖超(旧照)

如果说周总理是一座巍峨的高山,永远会被人仰视。那么,邓颖超就是这座高山上的花朵,她用生命让这座高山变得愈发动人。

即便高山不在,却仍旧以最大的心力去维护一切,邓颖超同志也曾说过:“当总理的夫人其实很难。”

这”难“便是源自于她对自己有着最高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曾因是总理夫人而搞特殊化。

邓颖超同志和周总理一样都是值得我们仰视和学习的“巨人”!

-完-

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趣观历史
有脑洞有节操的历史公号,让你每天知道的比别人多一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