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纬国去世后宋美龄缺席葬礼,查其高额账单后感慨:自作孽不可活

文化   2024-10-21 16:36   四川  

“宋美龄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什么这么说?”“你看看她对继子的态度就知道了……”

蒋介石一生中只有两个儿子,一为原配夫人毛福梅所生的蒋经国,一为因故友情谊收养而来的蒋纬国,均与“第一夫人”宋美龄没有血缘关系。

有人说指责宋美龄偏心,对丈夫这两个儿子的态度可谓天壤之别。

蒋经国是嫡长子,哪怕丈夫一度因厌弃毛福梅亦不喜他,他亦因为生身母亲对这个父亲心有芥蒂。

而她为了自己的权位,却要去扮演一个亲和知礼的女主人,而实质上却是一直在提防着。

君不见蒋介石刚死没多久,她就急吼吼的伙同“夫人派”想要争取大权。

蒋纬国的身世比较尴尬,对于无子女的宋美龄来说,却正好是可以争取的对象,时间久了却还是有一些亲情的。

尤其是到台湾地区后,蒋介石仿佛认清了许多,把蒋经国真正当继承人来培养,宋美龄和蒋纬国都遭到了许多冷遇,两人的关系就愈发亲近了。

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夺权未得逞,却还要临走时为蒋纬国争取一个终身制的上将军衔。

1997年9月22日,蒋纬国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消息传出后,许多台湾地区的要员都前往吊唁,其中甚至有时年98岁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亲自前去吊唁,大陆方面亦发去了最为诚挚的唁电。

当时,宋美龄已然居美20多个年头了,已经从往日的光环中走了出来,活得比较从容与安然。

不过,她听闻这个消息还是很悲痛,让人立即带些东西去看望蒋纬国的家人,并表示要立刻飞去台湾参加葬礼。

不过,此时宋美龄的身体状况并不好,加上台湾地区方面对她的态度并不多友好,实在不宜去走这一趟。

在许多关心她的人从丧劝阻下,她也逐渐清醒冷静了下来,选择了放弃去参加葬礼。

据当时陪伴在身边的姨甥女孔令仪后来回忆,宋美龄在放弃去台的打算后,整个人显得特别的落寞与憔悴。

蒋纬国下葬后,过了一段时间,宋美龄从这段伤痛中基本恢复了过来,却突然反常的询问蒋纬国的经济状况。

得到的结果是:作为蒋介石之子、国军上将的蒋纬国,长期担任着一定职务,在死后却没有留下什么遗产,反倒是有许多大额账单还未付清。

这让宋美龄脸色一阵铁青,曾经盛极一时的蒋家如今竟然成了这样,一阵愤怒与不甘后却是久久的怅然。

继而沉默了许久,才喃喃道出了一句:“自作孽不可活。”

本文便带着大家走进蒋纬国的生命中,看看这个没流淌着蒋家血脉的蒋家人,一生中的那些幸运、荣耀与悲情,以及死后为何会被“母亲”宋美龄如此评价。

1916年10月6日,蒋纬国出生在日本东京,母亲是一个名叫重松金子的当地女子,而他的父亲却是个中国人。

直到很久后他才知道这个事实,而直到一生快终结时他才敢公开这个事实。

事情是这样的:蒋介石早年曾在东京振武学校留学,与当时志同道合的革命好友戴季陶,共同租住在日本一户人家里。

这户人家正好有一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的女孩,而他们两个又都是才貌不凡、血气方刚的青年。

不过,彼时的戴季陶风采是要更胜一筹的,重松金子自然青睐于他。

两人都有对重松金子表达爱慕之意,可戴季陶是收获到了一颗芳心,而蒋介石是收获到了一阵失落。

不久后,国内革命形势再起转机,蒋介石就火速归国了,而戴季陶则继续留在了日本。

直到1916年初秋才与孙中山先生归国,而此时的重松金子早已大腹便便,毫无疑问是与戴季陶的爱情果实。

戴季陶归国后没有多久,这个爱情果实便来到了人世上,而这自然就是日后的蒋纬国。

可能有人会问,戴季陶为何不等待重松金子生育后,带他们母子一块归来。

答案是:戴季陶六年前就已成家,妻子名叫钮有恒,是个有数的“母老虎”。

她少有慧根七岁学佛,对于丈夫在外面的胡作非为可以不介意,可绝不允许他把人领回家来。

戴季陶抛下重松金子母子在东京时不知道说了什么,让这个涉世未深的年轻女子,依旧一心一意于他。

待生子后恢复了一段时间,就带着孩子辗转来到了中国,费尽心力才找到了戴季陶,希望自己和孩子能得到应有的照顾。

可戴季陶性子比较懦弱,十分惧怕妻子钮有恒,压根不敢答应重松金子的请求。

然而,这毕竟是他的骨血,无论如何也该想个法子,沉思良久后便想到了故友蒋介石。

戴季陶向蒋介石说明了自己的难处,希望能够由他来收养这个孩子。

蒋介石爽快的应了下来,并立即把这个孩子接到身边,为其取名为蒋纬国,对外称是和妾室姚冶诚所生。

就这样,这个中日混血儿就成了蒋介石的次子,而他日后也会因为这个身份,而拥有许多常人所无法拥有的,算是没有含着金汤匙出生、却含着金汤匙长大呢!

对这个亲眼看着长大的养子,蒋介石要比对长子蒋经国更为疼爱。

蒋经国是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如母亲那般恬淡稳重,可看在头角峥嵘的蒋介石眼里,就成了懦弱腼腆,怎么看怎么不讨喜。

而蒋纬国从小在这种比较开放的环境中长大,所接触的都是见过世面的人,随着蒋介石权势愈盛,他也跟着受到了更多的荣宠。

这便使得他愈发活泼开朗,觉得这个世界是这么的美好,这种明朗有朝气的性格,自然更加的讨喜。

这种有分别的观感,导致他对两个儿子的态度截然相反。

忙里偷闲而孩子们又在身边时,他会经常带着蒋纬国玩儿,还会亲自手把手教着读书、练字、打拳。

到了蒋经国这儿,就变得严厉而苛刻,课业完成得好了没有赞赏,稍微有点不容易,就不留情面的批评教育。

蒋介石离家时,蒋纬国会颇为不舍,有时直接抱着他的大腿哭着纠缠,而蒋经国却是无动于衷,这无疑更让蒋介石喜欢养子。

在他日记中,就曾如此写道:“恨不能与纬儿其同行耳。”

其实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蒋经国出生在1910年4月,是要比蒋纬国大上6岁的。

再加上少时父亲几乎少有着家,以及蒋介石把事业看得要比亲情重太多,这似乎便已注定了,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他们是很难修补上那初父子间的莫大隔阂。

蒋经国是1925年去苏联留学的,而回来时已经到了1937年。

这12年正是蒋介石进一步崛起与稳固住地位的时候,算是一生中最峥嵘的岁月,蒋纬国是被他带在身边的。

而蒋经国却是在遥远的异域,时间和距离会将本就有的隔阂无法扩大。

再说蒋经国也是有自己主见的,心向大义的他多次与父亲背道而驰,甚至曾在四·一二事变之后,公开发表声明批判父亲背弃了大革命。

在这12年里,蒋经国从一个木讷本分的少年,成长为了一个坚定果决的战士,还曾在异国他乡有了所爱,与所爱生下了一双子女;

而蒋纬国却是在国内,亲眼目睹和见证了父亲的荣宠加身、权势滔天,并在周遭的宠爱中变得颇为浮华。

宋美龄于1927年底,在姐姐宋霭龄的劝说下终于下定决心,抛弃心中和蒋介石的年龄差距,嫁给蒋成为了“第一夫人”。

并以自己的才貌、学识和能力,把这个“第一夫人”当得实至名归。

也就是说,在1927年到1936年这十年间,一直无子的宋美龄是经常能够和蒋纬国共处的。

给了他属于自己这个继母应有的关怀,而对于远在苏联的蒋经国就是一个空白。

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返回国内,而蒋纬国却被送到了德国镀金。

蒋经国回国后,被蒋介石直接丢回了老家去读书“补脑筋”,读的要么是《孟子》、《曾国藩家书》等讲忠义伦常的古书。

要么是《总理全集》、《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等关于当年革命的书籍。

蒋纬国去到了德国后,进入了著名的慕尼黑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进入到德军,有幸参与了二战初期德国对波兰的闪电战,算是镀了一波光灿灿的金子。

此时的蒋介石已然年到半百,在权势上几乎到了顶点,心力上却显得有所不足了。

一方面,西安事变让他承受了从未有过的羞辱,国内竟还有那么多敢与自己作对的人和事;

另一方面,日寇对中国的侵略力度越来越大,且似乎永无休止,直接侵蚀着中国的国土和人民,自己的权威被不断的挑衅和践踏。

蒋介石的用人之道是唯亲是举,那他的两个儿子,自然会是他最信任的人。

在心力逐渐有所不济的时候,他便有心培养起来两个儿子,让他们去独当一面,以最终选择出那个最适合继承蒋家王朝的继承者。

蒋介石是这样想的:蒋经国木讷寡言、坚毅果决,宜多去政界磨合磨合,去掉身上那份不合时宜,知道“和光同尘”这四个字该怎么写。

蒋纬国活泼开朗、很会来事,宜多去军队中磨砺磨砺,能够稳定住心性,锻造出应有的毅力。

于是乎,蒋经国在“读书有所成”后,被父亲给安排了一个副处长,从底层慢慢摸爬。

及至1939年蒋纬国回到国内,他已经做到了第四行政区的督察专员。

两年内,从一个小地方的副处长混到行政区的督察专员,这升迁速度绝对是超一流的。

在笔者看来,除了蒋经国特殊的身份外,这12年在苏联确实没白受苦。

他知道了光凭一己热血是干不成事的,必须得借大势而为,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不过,蒋经国的能力似乎也只是到这儿了。接下来几年转任了数个重职,却始终没有足够拿得出的成绩,相较此前大大不如。

事实并非如此,当时整个国家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国民党集团内大多数却是一种消极的姿态。

而蒋经国并非是那种绝世人物,怎么能够在这样的凄惨背景下有大成就呢?

更何况他内心深处,是真的爱这个国家,想为国家做些什么,而不是一门心思钻到了名利权钱里面。

抗日战争进行到1944年时,局势已经逐步利于我方。

蒋介石打算收拢起一股新的青年军人力量,必须要绝对的忠于自己,遂发起了10万青年从军运动。

而蒋经国被任命为三青团中央干校教育长,以及成军以后的总政治部主任。

这次,蒋经国的表现极其惊艳,把有关工作做得极好不说,还把这支青年军牢牢的控制到自己手里,凭借着这支特殊力量被蒋介石所看重。

在后来,蒋介石不断赋予蒋经国重大的使命。

诸如跟随宋子文去苏联谈判、负责抗日战争胜利后和东北的外交、去上海“打老虎”等,而蒋经国的表现愈发惊艳,让蒋介石愈发满意。

再讲蒋纬国,1939年回国后一直在部队中打磨,可他实在不是一个整兵备战、领兵打仗的料。

哪怕是后来进入到比较前卫的装甲兵部队,依旧表现得无甚出奇。

日本人被赶出中国的土地后,国民政府派人相继接收各大城市。

本来一场好好的接收,却被许许多多国民党官吏给搞成了“劫收”,对于房子、女子、金子、票子、车子应收尽快,凑齐了一个“五子登科”。

蒋纬国身处其中,没能够把持得住,趁机捞了一栋极其名贵的别墅,蒋介石知晓后在日记中痛心疾首的写了“此子败坏家风”,并责令其尽快归还之。

这些让蒋介石对次子颇为失望,要知道在他心中可是更偏爱次子一些的。

1948年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年,国军在正面战场上被我军打得失去了半壁江山。

我军已然具备压倒性的实力,蒋介石被形势逼迫得只得暂时离开国民政府中枢,回到了溪口老家赋闲,而实质上还是掌握着国民政府的核心权力。

当时,一直陪在蒋介石身边的就是蒋经国。

不久后,解放军挥军直指大西南,巴蜀天险很快被攻破,蒋介石失却了最后的指望,不得已之下挥泪向台湾而去,而搀扶着他登上飞机的还是蒋经国。

至于蒋纬国,在那段蒋介石最为失意的时间里,却一门心思想要继续维持着他的装甲兵部队。

他于南京市香林寺创办了一所中学,用作暂时存身以及收纳流落而来的装甲兵子弟。

败退台湾后,蒋介石在心中确认下了“储君”是蒋经国,进一步对其栽培。

先后委任蒋经国为省党部主任委员、“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只待有朝一日正“至尊位”。

对于蒋纬国这个养子,蒋介石虽在心中否决了他,可内心的疼爱依旧。

却不成想,那支蒋纬国投注了太多心血的装甲兵部队,有朝一日会直接断送掉他的未来,甚至于失去了父亲的信任,这才是最为可怕的。

这起事件就是“湖口兵变”:1964年1月21日,赵志华少将(时任装甲兵副司令)在湖口基地召集起了本部第一师的所有队职干部。

他光天化日之下发表了一篇政见演说,号召部队跟他去台北“清君侧”的政见演说,扫清总统“身边的坏人”,还党国一片朗朗乾坤。

结局很荒诞——就在基地演说场上,一位政治主官号称要响应行动,上台猛然抱住赵志华,并高喊“抓起来”。

旁边人立马上去制服了满脸惊愕与愤怒的赵副司令。

赵志华在湖口大肆鼓吹时,蒋纬国正在美国出公差,闻讯后许久才缓过神,连忙结束行程归台。

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他回去又能如何呢,也只是等待来自父亲的“审判”吧!

当时,蒋纬国已然离开了装甲兵部队,去到别的部门任职,“防务机构负责人”俞大维以此为其解围,却让蒋介石震怒异常。

自西安事变之后,“兵变”两个字就是蒋介石的逆鳞,再加上国共大战中那么多将领带着部队背弃了他,这简直成了他的巨大噩梦。

于是乎,尽管此次的湖口兵变就是个大大的笑话,蒋介石还是从严从重的处置,所有与之相关的人一个都不放过。

在蒋介石看来,蒋纬国自1946年进入装甲兵部队,至离开该部前后十多载,却不能够彻底掌控之,足见其领导能力之不足。

再加上赵志华还是蒋纬国保荐起来的,赵在1949年曾被我军俘虏三个月,本来一大干才却多年不得升迁与重用。

直到被蒋纬国青眼相加,才一步步做到了装甲兵少将副司令,这是大大的识人不明啊!

有传闻说,蒋介石曾差点为此要杖责蒋纬国,足见他心中之气愤。

其实,如果是动手杖责了,或许过后蒋纬国依旧会被蒋介石重视和疼爱。

然而并没有的,气愤过后就是浓浓的失望,曾经的种种期待与疼爱皆成灰尘。

而本能够为蒋纬国说话的宋美龄,却因逐渐失宠不敢再出头,甚至于此后都不敢与蒋纬国过多接触,怕被蒋介石误会有歹心。

就此,蒋纬国被蒋介石所厌弃和忽略,台湾地区上下都知道了这一风向,对于这个过气的“总统之子”就不甚在意了;

这让一直被众星捧月的蒋纬国十分失落和不甘,他想要改变这一切。

蒋纬国是这么做的:他多次使用大笔钱财,去给一些说得上话的高层送礼,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

可是,他却没有想清楚,能走到如此高位的人哪个会是傻瓜,会去为他这样一个失势的人呐喊,不然指不定被他爹怎么看待呢?

收礼的时候满脸诚恳的应着,待他走后会不立马骂他是瓜娃子,就已经算是良心未泯了,至于帮忙的事那是不会记在心上的。

蒋纬国留下来的高额账单,这自然就是一大出处了,其他两个随后再说。

蒋介石1975年去世,可蒋经国对这个弟弟是没啥亲情的,甚至于一直都很提防,哪里会愿意关照于他。

当时,台湾军中有这样一个规定,上将是终身制的,而中将15年未晋升就得退役。

而蒋纬国已然当了14年的中将,如果再不向上提,他身上最后一点光辉都会没了。

于是乎,在宋美龄争权失败准备前去美国定居,兄弟两个为之送行之际,蒋纬国趁机大诉自己的委屈。

对蒋纬国有所愧疚的宋美龄颇为心酸,就用自己仅剩不多的面子,从蒋经国这儿把上将军衔给蒋纬国要了下来。

不过,蒋纬国也只是有了这样一个光辉的头衔,实际上依旧被蒋经国所提防,一直未曾让他担任什么要职。

而后的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对蒋家人更是处处提防,蒋纬国更加的被边缘化了,存在感随着时间愈发之低。

大概也正是因此,蒋纬国的心态倒是慢慢平和了下来,不再追逐那些虚的,反而想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比如促成两岸统一,他晚年曾多次公开表示支持“一个中国”,且时常关注着大陆的情况。

云南发生地震的那年,便曾组织起了一个公益组织为灾区出力。

另外,还专门出资为民族英雄郑成功塑了一座铜像,表达了中华领土不可丢失的美好意愿。

做这些事也是要花钱的,而且投入得必定不少,这自然又成了高额账单的一部分。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蒋纬国如此做会让李登辉当局怎么看他呢?人家一本心思想要谋“独”,他却在唱反调,自然会更被记恨。

想必宋美龄说的“自作孽不可活”,就是指这些为了两岸统一的支出了。

至于上面那个活动政治关系的,其实应该也有些关联。

毕竟蒋纬国当时正被蒋介石提防着,可他却不自知的到处活动,这不是更让蒋介石心中有芥蒂吗?

倘若什么都不做,安安分分时间久一些,蒋介石或许就会饶恕他了呢?

当然,还有这样一部分高额支出的账单,那就是蒋纬国晚年的医药费用,不过这是理所应当的,与宋美龄的那六个字没有关系。

-完-

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趣观历史
有脑洞有节操的历史公号,让你每天知道的比别人多一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