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冷就起疹子,其实是外感病

健康   2024-12-03 10:13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传统中医唐略”关注我们

→点击右上角“...”→点选“设置为星标”,不怕走散
《探讨方剂》系列之发表之剂
发表之剂,主要包括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葛根汤、升麻葛根汤、九味羌活汤、十神汤、神术散、麻黄附子细辛汤、人参败毒散、再造散、麻黄人参芍药汤、神白散、麻杏石甘汤、银翘散、桑菊饮等。
接下来,我们讲麻杏石甘汤案。

01

章。凉风外袭,伏热内蒸。秋金主令,内应乎肺,喘咳身热。始而昼热,继而暮热,自气分渐及血分。龈肉紫而肌垒发疹,辛寒清散为是。(外寒内热)
薄荷、连翘、石膏、淡竹叶、杏仁、桑皮、苡仁。  
《临证指南医案·癍痧疹瘰》
癍痧疹瘰都长在皮肤上,分析治疗依然要用内科的思想。

这个人内热一向比较严重,秋季感受凉风,内外之邪就里应外合了。秋季肺金当令,肺也容易受病,所以出现咳喘、发热。刚开始,仅仅是白天热,后来变成晚上发热了,这是病邪渐渐从气分走到了血分。

  • 牙龈变成了紫色,是胃热很严重。皮肤发疹子,是肺气不利,体表出入失调。这就要用解表的药。用麻黄可以吗?也可以,但麻黄偏温,这个病的热盛,用温药可能会助长热邪,所以用薄荷来代替麻黄,薄荷偏凉,既能清热,又能解表

  • 肺胃火盛,加上石膏清热
  • 肺气不利,失于肃降,故加上杏仁、苡仁让邪气从上向下走
  • 因为病程很长,所以还要加桑皮清肺热,补肺阴

  • 淡竹叶和连翘清心火。为什么要用清心火的药呢?因为“诸痛疮疡,皆属于心”。为什么要用走肺的药呢?因为邪在肺,而肺主皮毛。这些都是《黄帝内经》思想的灵活运用。

这里,其实就是麻杏石甘汤去掉了麻黄,用薄荷代替;

去掉甘草,因为甘草走中焦,恐其壅滞,有碍透散。

把麻杏石甘汤变为荷杏石甘汤,使其彻底辛凉,这也是叶天士的一个创举。

02

当然,只要有外寒,麻黄依然可以用,全靠灵活把握,比如:

吴。病在暴冷而发肌表,头面不透,是外蕴为寒,内伏为热。肺病主卫,卫、气分两解为是。

麻黄、石膏、牛蒡子、枳壳汁、杏仁、射干、桔梗、生甘草。 

《临证指南医案·癍痧疹瘰》

这个人在天气突然变冷时,身上出很多疹子。这是表气不宣,里热不透,体表为寒,内伏为热,所以用麻杏石甘汤。

解表寒,清里热,加牛蒡子、枳壳、杏仁、射干,加大肺气的肃降力度。

而且,牛蒡子能开泄肺气,祛风透疹

射干苦寒,能解肺中痰火热毒

桔梗、枳壳一升一降,使药力周行肺中,带邪气下行,排出体外

这两个医案都很典型,从中我们看到麻杏石甘汤加减变化之一斑。

叶天士治疗皮肤病,没有专病专方,而是兼顾肺、心、升降、解表等各个方面。

皮肤病是邪气郁在体表,身体没有足够的力量将之发泄出去,甚至有些内热助纣为虐才出现的,所以治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整体的思路。

而且,不同时代的人,体质不一样,用方用药也会不同。由此,解表的方子就不会停留在张仲景的桂枝汤、麻黄汤上,而是有后来张元素的九味羌活汤,《局方》中的人参败毒散。

到了明清时期,人们体质越来越薄弱,正虚则邪深陷,阴虚则内热多,内外之邪往往里应外合,导致新的疾病,形态各异,变化多端,比如这些疹子,其实都是外感病

叶天士灵活运用麻杏石甘汤,已经开出辛凉透邪的先河

紧接着,吴鞠通在叶天士的基础上,总结创制了银翘散、桑菊饮,辛凉透邪之法就更为明确了。

“探讨方剂”系列文章,诚邀各位来评论区留言或转发。

您可以是临床医生,也可以是患者,可以分享某个方剂的使用经验,或验案或误案,也可以是患者或中医爱好者,分享某个方剂的服药经验。

留言文字,将全部授权我方在《探讨方剂》(暂定名)一书中进行编辑发表。当然,如果不想发表,您可以在留言后一周之内,自行删除。

以上内容选自方剂学》讲座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收听

▼淘宝用户请复制以下口令,进入店铺

57₤Z0Zm3i0eAM0£ https://m.tb.cn/h.grcxZbpEDtLWSZZ  HU0025 

或淘宝首页搜索“清艾轩本草有情生活馆”



传统中医唐略
《思考中药》作者,《温疫论》《重编时病论集注》等中医古籍译注者。中医临床工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