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星期二。
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一般都会写上这句话:“该生学习态度端正......”
那“态度端正”是什么意思呢?
张延明教授在讲授《服务型领导》时,特别指出“服务是一种态度”,张教授向我们分析了什么是“态度”,我很受启发。
(与张延明教授合影)
张教授说:态度至少有三个维度的含义,一是认知、二是情感、三是行为。
“认知”是个人对事物(或事情)的认识与理解,如赞成或反对等。
“情感”是个人对事物(或事情)的情感体验,如喜欢或厌恶等。
“行为”是个人对事物(或事情)在认知和情感体验之后的反应行为或采取的行动。
老师判断一个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其内涵主要是指“该生在认知上认为学习对自身成长至关重要;该生在情感上喜欢学习;该生在行为上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学习的行动:如课前提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思考,课下及时完成作业,经常找老师或同学交流学习问题等。”
我们判断一个老师“教学态度端正”,其内涵主要是指“该教师在认知上认为优秀的教学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该教师在情感上热爱教学,热爱学生;该教师在行为上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教学的行动:如认真备课,通过广泛阅读提升专业能力;经常反思优化课堂教学实践水平;主动与同事交流提高育人智慧;重视学生,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
反言之,当老师建议某个学生需要端正学习态度时,言外之意就是“在认知上要重视学习,在情感上要喜欢学习,在行动上落实学习。”当领导或家长建议某个老师需要端正教学态度时,言外之意就是“在认知上要重视教学,在情感上要喜欢教学,在行动上要严抓教学。”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判断他人对某种事物(或事情)态度的呢?
我们知道:认知是内隐的,需要通过情感和行为外显出来。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人的态度,主要看其对事物(或事情)的情感和行为。
当老师判断一个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是指其对学习不喜欢,对学习没有采取积极有为的行动(或采取的是消极的行动:如上课不认真听讲思考,课下不及时完成作业,迟到、旷课等)。
当人们判断一个老师“教学态度不端正”,主要是指其对教学不喜欢,或者不重视,对教学没有采取积极有为的行动(或采取的是消极行动:不认真备课,糊弄应付,不布置不批改学生作业;对学生的问题爱答不理等)。
同样,生活中,当我们需要就某件事“表态”时,就不仅仅是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或爱恶,而是要看我们的行动。当我们说要做一个“有态度”的人时,其内涵就是“有认知”、“有情感”、“有行动”。
“听其言,观其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