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来选字意临,这一篇前面一半多点是从张景碑中选的,后面不到一半是从石门颂里选的,张景碑本身字数少,怎么都选不够一篇,石门颂不太合口味,就少选一点,一起凑成一篇。
张景碑和石门颂都比较纤细,临写的时候也都略微加粗了笔划,不仔细看整篇感觉还差不多哈,不过张景碑属于相当精细的风格,石门颂又属于粗放的极致了,所以即使我临写时有点趋同的改变,仔细看还是泾渭分明的,看出来前后两部分的分界线在哪里了吧?
临写张景碑的时候,除开笔划适当加粗了一点,没有刻意做更多的改变,仍然不太像原碑的原因是临写不到位而已,原碑比我临写的还要精致一点。
张景碑和石门颂还有一个共同点,两者的笔划粗细都变化不大,也就是提按不明显,就好像用硬笔写出来的那样,这方面石门颂还要明显一点。
张景碑的雁尾有一种“滑出去”的感觉,就是在写雁尾之前没有明显的按的动作,而且也不停顿,直接边行笔边提笔,而且多数都是横着提起而不是向上提起的,上面的言、府、牛、上、五等字的雁尾都给人这样的感觉,其余的雁尾虽然有按下和上提,但也按得不重,上提方向也比较横势。
张景碑和石门颂,都很纤细,笔划粗细都不怎么变化,雁尾还都有平着滑出去的倾向,两者还真有不少的共同性,但一个精致一个粗放,而且都有点到极致了,所以还是很容易看出差别的,这一页里两者都有,能看出来从哪个字开始是石门颂吗?呵呵,是的,第二行的惟字以后是石门颂。
石门颂里差不多有六百字,我这里只选了七十几个出来,差不多八选一的比例,这么选出来的字看着就比较顺眼了,有的还觉得挺好看的,上面的子、位、后、此、垓、下、确等字都比较喜欢,其中此字这么写我好像是第一次看见。
粗放意味着写的时候比较随意,容易有更多的灵动感,拿石门颂里的字和前面张景碑的字对比,就会发现石门颂的确要显得生动一些。
这些选出来的字单看都还不错,但要和其他碑刻里的字协调,还得做一点改造才行哈,这个就到时候再来伤脑筋了。
这下子按计划就只剩下西峡颂里的字还没有收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