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选字意临,这次是从礼器碑中选字,也选出了一百八十字。
对礼器碑的意临,改变的主要是笔划的粗细,改到有厚重感,这样就不太礼器碑了,但我本来就是在收集字样,并非在练习写出正宗礼器碑。
礼器碑给我的纤细感,不完全是因为它笔划细,还因为其中有些字笔划其实很粗,而且一些整体笔划纤细的字,会突然出现很粗的笔划,在强烈对比之下更感到纤细。
我也只是加粗了一些特别产生纤细感的笔划,并没有全面加粗。
有些字没有写好,比如心字,卧勾起笔粗了,还有中字,竖划位置偏了,知道哪里没写好,下一次就知道怎么改了,这次就这样了。
不得不承认,礼器碑这种整体纤细,而且粗细笔划鲜明的风格,也是有其独特美感的,笔划改粗之后,就不会再有这种独特美感了。
这是一种取舍,既然选择了厚重的风格,就只能放弃这种纤细美了,因为厚重和纤细是矛盾的两极,不可兼得,不像曹全碑的精致和张迁碑的刚劲,是可以并存的,可以写出精致而刚劲的风格,刚劲的对立面是柔美,精致的对立面是粗放,刚劲和精致不矛盾。
笔划加粗后的礼器碑字样,总体感觉要更合我的口味,在绘画书法方面,我其实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天赋有限,天花板很低,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自娱自乐,那么在审美上肯定就是要迁就自己了,如果去迁就别人的审美,怎么自娱得起来?
所以,在审美方面我是一贯不听人劝的,自己喜欢就行,别人是否喜欢,不关我的事。
乃和第二个出都没有写好,自己知道就不怕哈。
其实现在我觉得,不同碑刻字体的融合,也许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困难,各个碑刻中都会偶然出现一些更像其他碑刻的字,放一起也没有很不协调的感觉,上面的皇、阴、知、君、玄这几个字,感觉就有点曹全碑味道,也不违和哈。
礼器碑中就选出来这些了,下一篇准备从华山碑里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