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可以预测

文摘   2025-01-17 18:17   四川  
      心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大问题,如果心理是主观的,而且完全主观,那么心理学就没资格成为科学,因为科学是研究客观规律的。
      什么是客观?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就叫做客观,那么什么是主观意志?那是一种心理活动。
      你看,没有心理的参与,就是客观的,凡是主观的,一定是心理的,心理天生就有主观一面,这是主观这个概念的定义决定的。
      不幸的是,心理真是主观的,幸运的是,心理可能还有客观的一面。
      有没有呢?这里有个试金石:如果心理中有客观一面,它就有规律,就可以被预测。
      一位心理学教授在新开课的第一课里,拿出一个问卷让大家填写,是关于课程次数的,做学生的都不喜欢考试,但考试次数太少,期末考试的权重就会很大,一不小心挂科的风险就增加了,教授从少到多给了三种方案,他宣称将完全尊重大家的选择,最终实行的测验安排,完全由投票结果决定。
      投票结果,中标的是B方案,这时教授拿出详细的考试安排下发,就是按B方案来的,他让学生上去查看他的包,里边没有别的方案。
      教授说,这就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课,通过你们自己的答卷,说明了一个问题,人们的心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预测的,我预测到了你们中选择B方案的人最多,在考试的麻烦和挂科的风险间,多数人选择了折中。
      每一期我都这样做,也都预测准了,另外两种方案也有不少人选择,但总是选择折中方案的居多,人们的心理可以预测,所以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这里,教授预测的是同学们的选择,选择是一种行为,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就是心理活动的结果,所以教授预测的就是大家的心理。
      群体的心理趋势可以预测,说明其中存在客观规律,那是一种统计性质的规律,无法准确预测每个人的选择,但可以通过统计找出哪一种选择的人数最多,而且这样的统计规律一定时间内还会很稳定。
      群体的心理活动可以预测,那么个体的呢?是不是完全无法预测?
      在没有外部因素胁迫的情况下,我们会觉得自己是完全自由的,我们可以完全自主地做决策和采取行动,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个体的心理就是无法预测的了,谁知道某人当时在想些什么?
      但实际上,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对身边某个人特别了解时,你其实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预测其行为,不仅能够预测某种情况下对方会怎么做,甚至可以预测会怎么说。
      当然不可能每一次都预测准确,只能说大概率能够预测到,或者说是能够预测到对方采取行为的可能范围,也就是说,能够预测到某一些行为是一定不会有的。
      这是一种概率性的预测,说明个人的心理活动也是有规律的,是一种概率性质的规律。
      需要了解些什么,才能大概率地预测准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呢?个性,个性的单词是personality,意思是个人心理特征,就是一个人有别于其他人的所有的心理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很大程度是个性在决定,只要对一个人的个性有足够了解,大概齐地预测其行为是完全可能的。
      除开个性,种族文化背景以及性别认同也是决定行为和心理的因素,有些行为老外会做中国人通常不会,有些行为女人会做男人一般不会。
      我们其实是被自己的个性、文化认同、性别等等牵着鼻子走的,留给我们的所谓自由意志,其实少得可怜,我们就别那么自我感觉良好了。
      对群体心理的预测是统计性的,对个体心理的预测是概率性的,这样的预测不排除偶然性,因此人的心理并不是决定论的,虽然自由度少得可怜,但我还是相信自己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自由意志可用的,某些情况下,符合自己个性的选择不止一种,那就可以体现一下自由意志了,另一些时候,则可能突发奇想地,在一些无伤大雅方面做点不太符合自己个性的事情。
      好吧,心理是可预测的,是有客观规律可言的,那么从研究对象上心理学就可以成为科学了,剩下就是方法上是不是科学的问题了。


自在的书斋
我是自在,这里有我的书法、绘画以及文章展示,谢谢您分享我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