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肥致碑》

文摘   2024-12-10 18:30   四川  
     肥致是一个人,一个在树上呆了好几年,然后修炼成仙的人,肥致碑讲的就是这么个神仙故事,这在古碑中有点特别。
     选着临的,没有通临,因为我只打算写一篇,所以就选着看着清楚而且顺眼的字去临了。
     肥致碑有点像张迁碑,又不特别像,笔划中带弧度的多一点,所以没有张迁碑那么刚硬。
     实临的,不是意临,努力地把每个字写像,没有很像的原因是水平问题,并非故意。
     隶书字样的收集完成了,下一步准备混搭融合了,先实临一个古碑,目的是练一下笔力手感,老是意临有点滑手。
     实临的目的是训练笔法,所以我要求自己尽可能写像一点,这其实是一个心理作用,因为想要写得尽可能像,所以自然就会想要把每一个笔划都写像,就会去琢磨要怎样用笔才能写得像,于是就达到了练笔法的目的。
     对着古人的字琢磨怎么用笔,就是向古人学习笔法的唯一途径,古人在碑帖里给了我们笔划的样板,但并没有提供怎么写出来的方法,就算有人会写一些东西,也无法确切理解,古代文言文在明确描述一件事情时,是非常不靠谱的,文言文是很不错的文学语言,却是不及格的科学语言,一句话可以有N种理解。
     古人没有清楚地告诉我们笔法,我们就只能自己琢磨,这就是学笔法的标准模式,写出来的笔划像了,就认为笔法对了,至于古人是不是这么用笔的,天知道。
     网上有人在视频里介绍笔法,那也是他自己琢磨的结果而已,一开始我会去看这些视频,走一下捷径,练到现在我宁愿自己琢磨,自己琢磨的更容易符合自己的情况。
     方笔的起笔方法我一直没有琢磨满意,有人介绍说要切、顶、翻,有人又说不行,要直接切了就翻,不能顶,我试了,切顶翻的确不行,切翻也不行,我现在的做法是笔划细的方笔直接切翻,笔划粗一点的,就切、顿、翻,就是先向下竖切,停顿一下,再横着运笔让笔毛翻过来。
     这个方法对我来说能用,但不稳定,有时候会写坏掉,成了概率事件,既然有写好的概率,就说明可行,不稳定的原因应该是我自己手上动作还不稳定,那就多练吧。

自在的书斋
我是自在,这里有我的书法、绘画以及文章展示,谢谢您分享我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