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然后……

文摘   2025-02-01 18:35   四川  
      195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了。

      认知心理学并不是一个流派,没有明确的创始人,它更像是心理学的一个新的潮流,或者说新的研究模式。

      机能主义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比较大,它也重视研究心理的机能,但却用认知这个术语,代替了大部分的心理机能,认知心理学其实就是机能主义的现代版。

      认知二字,在认知心理学的语境下,指的是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判断、信念、意识、决策等所有的智力过程,对标于我们所说的德智体三方面中的智育,但含义要宽泛很多倍。

      经过认知心理学融合之后,结构主义、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学流派基本上都消失了。

      在研究方法上,认知心理学主张采用系统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心理学,继承了之前各种实验心理学的传统,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反对依赖于主观色彩很重的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也采用行为主义观察刺激和行为之间关系的方法,但反对行为主义拒绝讨论心理过程的做法,认为在输入刺激和输出行为之间的心理过程,恰恰是心理学的核心研究对象。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通过可观察可实验的输入刺激与输出行为之间的关系,去推测不可观察的内部心理过程,并加以验证。

      之前的各个心理学,给人以盲人摸象的印象。

      盲人摸象这个成语的关键不在于他们是盲人看不见,而在于都以为自己已经了解到了真相而别人都弄错了,这种心态就是门户之见的来源。

      机能主义流派认为结构主义去研究心理的结构毫无意义,行为主义则认为但凡涉及到心理过程心理动机等概念就意味着不科学,等等,认知心理学之前的许多流派都有这种排他的倾向,觉得我才是对的,心理学有我们这个流派就足够了,和我们不一样的流派,都没有存在的必要。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这个局面。

      因为认知心理学本身并不是一个流派,所以认知心理学家们大约就没有多少门户之见,没有排他心理,这或许就是原因,不过是我自己猜的。

      其实谁都不傻,盲人摸象这个寓言的后续不难想到,只要有一个盲人开始这么去想:我肯定是摸到了大象的,他们也都说自己摸到了的,但却和我摸到的不一样,如果不是他们都在说谎的话,那么……

      真正有问题的是这么一种思维:既然我是对的,那么凡是和我不一样的想法,就全都是错的。这么想的人犯了个低级错误,忘记了别人并不会都比自己傻。

      而真实的情况是,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对的,却又都不全对。

      认知心理学兴起之后,又出现了几个新的流派。

      同样在1950年左右,出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罗杰斯和马斯洛,这个心理学派别认为,人最重要的方面是自我概念,人们会根据自我概念来安排自己的人生,比如某人觉得他很聪明,就很可能去考取大学,并且在大学里选修更难的课程,而在人的无意识心理中有一些东西,会阻碍人们获得准确的自我概念,听上去这有点像佛教的观点,即真正的智慧被某些东西遮住了。

      1980年代兴起了社会文化观流派,这个流派认为除开所有人都差不多的共性特征,以及由遗传带来的个性差异之外,由文化、种族以及性别等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差异,会造成一种集体性的差异。

      比如由中国汉族男人组成的群体,彼此会有一些心理上的共性,而和其他群体有所不同。

      1990年代兴起了进化心理学,这个学派可以认为是詹姆斯机能主义的升级版,主张从进化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的一些心理特征,比如像恐高、怕蛇之类的普遍心理,明显是进化出来的,有这类恐惧的人,在原始条件下更容易活下来。

      也是在1990年代,还兴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认为心理学不应该总关心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等方面,也应该研究正面的、积极的方面,比如怎样利用心理学成果让人生更加幸福,活得更加优雅等等。

      后来的这些流派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研究一些心理学的细分领域,不觉得自己就可以代表整个心理学,因此不会有太多的门户之见。

      心理学盲人摸象的时代基本结束了,大家开始共同讨论这大象到底是个啥模样了。

自在的书斋
我是自在,这里有我的书法、绘画以及文章展示,谢谢您分享我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