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初秋之美,共赴教研之约。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24年10月17日下午,广埠屯小学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齐聚五楼录播室开展了数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马君薇老师执教《倍的认识》。
教研活动前,为了解“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有哪些?学生对倍比关系知道得多少?学生如果知道倍比关系,会怎样表述呢?”带着这些疑问,中段数学组进行了组内的数学研讨和磨课。根据课堂观察和学生反馈,马老师调整了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板书设计,以期优化本节课的课堂效果。
展示课上,马老师首先引导孩子们探究了“魔法帽”将兔子、棒棒糖等实物变多的秘密是什么?引出课题。课上,马老师利用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倍”是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马老师充分利用等分的经验进行胡萝卜和白萝卜两种数量之间的比较,抓住了“倍”的形成过程,沟通了“倍”和“份”之间的联系;在规律性的表述中,感悟“倍”与“份”的关系,知道有几份就是有几倍。接着通过看图说一说,画一画等练习来加深对“倍”的理解,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明白“把什么当作标准量(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从而逐步建构“倍”这一概念,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
课后,全体听课教师展开了研讨活动,大家积极的交流、梳理值得肯定的地方,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纷纷说出自己的听课体会,畅所欲言,不虚夸不溢美,针对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倍的意义,进行了交流并达成共识。黄娅婷老师针对本节课从两个方面给予建议。一是改变知识结构,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二是注重方法指导,加深含义的理解。杨丽蓉老师建议:教学应先将新的概念讲清楚,再让孩子动手操作去体会,并且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怎么讲更有利于孩子理解。姚戈岚老师认为课本呈现的是静态图片,教师应充分解读教材,呈现动态化的情节,层层递进,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周前主任指出,教师要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认知,充分抓住学生的课堂生成和疑惑,在操作活动中应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渗透模型意识。
教学副校长黄飞提出,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圈一圈、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应该充分落实每一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倍的含义。特聘专家李文华老师强调“倍”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那么在教学中就要利用多种表征方式将抽象的概念表示出来,从而形成“倍”的数感。李老师首先从课题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编写原则和方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对《倍》进行了深度剖析。然后,李老师分别从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如何初步建立倍的直观体验,再到结合具体的不同情境,用相同结构的语言描述,如何不断加强学生对“倍的理解”,深入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渗透模型意识,最后从教学中如何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教育之人,唯其不断学、持续研、积能量、累经验,方可取之暖,得其果。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思考和前进的力量。我们是一个有韧性的团队,有力量的团队,更是一个有情怀的团队,我们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撰稿人:郭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