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新读 | 巴曙松:不平衡增长格局为什么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文摘   2024-11-14 07:01   北京  

金融观察家


编者语

本文是旧文新读,成文于2009年。本文探讨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困境,特别是从过度依赖外需向内需主导转型的挑战。尽管推动消费扩张的呼声持续,但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缺乏转型动力,依然依赖出口获取稳定的现金流。此外,地方政府的GDP考核压力加剧了转型难度。本文分析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全球化趋势,认为当前的不平衡增长格局可能会持续,直到劳动力成本上升、城市化进程完成和企业创新能力增强。敬请阅读。

作者/巴曙松教授

来源/《经济参考报》,2009年7月15日,第008版

中国经济的转型问题,一直呼吁了很多年,大家都强调,要积极推动从当前过分依靠外需为主导,转向内需主导,在内需中,也是更多扩大消费。但是,为什么在这个方面的进展一直并不大呢?这种不平衡的增长格局,确实蕴含着很多内在的运行风险,但是如果一直推动转型而一直进展不明显,可能就需要寻找支持这种增长格局背后的宏观和微观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了。


01

外贸企业缺少转型动力

转型的微观主体是企业,所以我们需要首先看看企业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特别是一些外贸行业的企业。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尽管2008年底以来,不少外贸企业遇到很大的挑战,但是这些企业中的很大部分,还是坚持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外贸业务,较少的企业愿意向拓展内需转型,近期推动的一系列降低出口退税等措施,尽管不能直接促使其扩大国际市场,但是有助于其在艰难的市场条件下获得生存,不过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许多退税带来的好处直接通过降价等形式被外资获得。

那么,为什么企业还是要继续从事外贸呢?或者说,为什么这些企业不从外贸生产为主,转向为内需生产呢?目前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支持出口的信用和金融体系等较为完善,企业出口虽然盈利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十分稳定,收款较为顺畅,总体上可预期,所以使得这些外贸企业可以较好地安排好整个企业的现金流;尽管国内增长较快,但是为国内市场生产,常常是半年一年收不回款,市场不规范的运作较多,导致企业的隐形成本较高;

2.目前加工贸易是中国外贸中最为活跃的力量,对于加工贸易企业来说,在国际市场上的拓展,并不需要有品牌等,要让这些企业把大量的出口生产能力转向内贸部门,需要重新建立品牌,拓展国内的销售渠道等等,同时,目前国内品牌的保护和一系列扶持政策还有待改善提高。

3.从出口转向内需,往往需要对产品结构进行大的调整,例如,原来一家生产蜡烛的企业,专门生产一种特定型号的蜡烛,卖到欧美市场可以卖到几个美元,但是在中国目前还是缺少这样一个市场。


02

地方政府有强烈的GDP考核压力

当前的金融危机,可以简化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需要增加储蓄并且减少消费,与此相对应,这就要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增长消费、降低储蓄率,同时,对原来为出口而形成的过剩产能进行压缩和调整。

实际上,对于这个格局,地方政府应当说是越来越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在现实的GDP考核压力下,尽管中央反复要求在应对危机中要有保有压,但是从实际执行的情况看,基本上是保的多、压的少,因为主动压缩自身所在地区的产能,会在短期内对当前的GDP增长带来负面的影响。


03

特定的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可能依然支持不平衡的增长

中国经济从2008年底触底复苏,很多海外研究机构发现,他们在2008年所进行的关于中国经济2009年的增长预测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不得不在今年中以来大幅上调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这些机构之所以预测错误,其中主要的几个原因,一是高估了外贸回落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而实际上中国当前这种特定的外贸结构有助于降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其次,这些海外研究机构普遍忽视了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还较低,区域发展也很不平衡,因而无论是推进城市化还是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很大的空间,成为应对危机很重要的推动力;另外,在危机逐步稳定下来之后,中国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以及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依然在促进全球产业向中国的转移,而且这种转移正从纺织品等产业转移到汽车等新的产业中。

因此,尽管现在出口增长格局和投资带动格局受到很多质疑,但是从现实状况看,出口增长快、投资增长快,很可能在现有的状况下出口是有其必然的发展空间的,而且从目前的趋势看,全球化的趋势没有变,不少产业还在继续向中国转移。对于中国这个广大的市场来说,有国际资本流入,有廉价劳动力,就有中国的加工贸易增长的空间,有这个加工贸易空间,就有贸易顺差,因为加工贸易的贸易形式决定了有贸易顺差。这个因素目前看,尽管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一些冲击,但还没有出现十分显著的改变。

那么,这种不平衡的增长格局什么时候会完全没有空间呢?应当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区域发展相对较为均衡,特别是廉价劳动力的转移接近尾声,同时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之后。在此之前,可能沿着原来的增长格局发展的惯性依然会十分强大,尽管这种增长格局存在很大的不足和缺陷。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一次应对危机之后,投资快速增长、出口保持顺差、消费占比不高的不平衡增长格局还是会延续,但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劳动力转移的逐步接近尾声,推动中国企业转型的压力会更大。


附:原版文章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2009年7月15日,第008版(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平台转载之文章为个人学习与研究之用,为达公益教育之目的,不具有盈利性质。所涉著作权(含相关图片等多媒体信息)均归属于原作者或相关机构所有,如涉嫌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篇编辑:花诗雨

温馨提示:目前微信推送文章不再按照发布时间排序,而是会优先显示“设为星标”或者点击过“在看”文章的订阅号推送。广大读者朋友们可以点击上方蓝字“金融观察家”,然后再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或对喜欢的文章点击“在看”,方便查阅。感谢您的关注。

微信公众号

金融观察家

“聚焦金融政策研究、促进金融专业交流”为宗旨,系个人学习、研究之用,为达公益教育之目的,不具有盈利性质


金融观察家
“金融观察家”以“聚焦金融政策研究、促进金融专业交流”为宗旨,系个人学习、研究之用,为达公益教育之目的,不具有盈利性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