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本文是旧文新读,成文于2012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国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也是一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深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巨大挑战。整体来说,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可能面临的负面影响更大。
作者/巴曙松教授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2012年3月30日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国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也是一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深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巨大挑战。
整体来说,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可能面临的负面影响更大,这不仅与银行自身的资产规模相关,还与中小银行业务的结构和盈利特征相关,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也是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和贷款总额占全部商业银行总额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政策障碍,中小银行资产和贷款所占市场份额仍然较低。截至2009年底,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份额和贷款份额分别占40.1%和50.0%,而以股份制与中小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资产份额和贷款份额分别仅占17.5%和22.2%。其中,中小金融机构以中小企业为贷款发放主要对象。
利率市场化将直接冲击银行传统业务,减少利差收入。如何应对净利差收缩带来的挑战?
普遍认为,可能的应对策略之一在于做大做强自身的传统信贷业务。然而在传统业务能力升级方面,中小银行将比大型银行面临更大的考验,并可能面临明显的“挤出效应”:一是为争夺市场,大型银行会动用利率决定权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存贷款利率出现逆向走势,进一步降低行业整体利差水平;二是中小银行通过机制和产品业务创新形成的服务中小企业的特色化经营优势,将受到价格竞争的直接冲击,经营转型的步伐将更为艰难。
目前,国外先进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普遍在40%-60%,有些大型银行甚至更高。如,瑞士银行的中间业务盈利占其总利润的60%-70%,美国花旗银行70%的利润来自中间业务。
从国内上市银行来看,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能力偏弱,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不高,中小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更显落后。
此外,中小银行还有资金转移定价能力差、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弱等不足。
虽然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将会受到很多的负面冲击,而且,在各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的倒闭概率也远高于大型银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利率市场化中,中小银行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其一,区域特征明显,具有信息成本优势。中小银行一般都与其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关系密切,从业人员的本土化等都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对客户的信用以及经营状况了解更加便利、及时和有效,降低了信用风险。
其二,业务审批速度快,具有交易成本优势。
其三,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优势还体现在中小银行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成本。从中小企业借款者的角度分析,中小银行更适合于中小企业贷款。
其四,监督成本优势。一个区域内如有某家企业发生违约,信息便会在这个狭小范围内迅速传播且受人关注,从而形成低成本的有效社会监督,这种情况符合之前讨论的“共同监督”假说。这种假说还可以进行扩展。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为了能够在区域内长期生存共同发展,中小企业与中小银行基于共同的利益,倾向于长期互惠合作,因而在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企业和银行之间会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网络,从而极大地节约了监督成本。
可见,利率市场化之后,由于利差的短期缩小,长期依靠传统业务的中小银行将面临较大打击。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关键还在于发挥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成本优势,回归服务中小企业的本性,走差异化、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附:原版文章
文章来源:《中华合作时报》,2012年3月30日(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平台转载之文章为个人学习与研究之用,为达公益教育之自的,不具有盈利性质。所涉著作权(含相关图片等多媒体信息)均归属于原作者或相关机构所有,如涉嫌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篇编辑:谭斯予
温馨提示:目前微信推送文章不再按照发布时间排序,而是会优先显示“设为星标”或者点击过“在看”文章的订阅号推送。广大读者朋友们可以点击上方蓝字“金融观察家”,然后再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或对喜欢的文章点击“在看”,方便查阅。感谢您的关注。
微信公众号
金融观察家
以“聚焦金融政策研究、促进金融专业交流”为宗旨,系个人学习、研究之用,为达公益教育之目的,不具有盈利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