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享: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二)】扩大城市农业规模,促进食物系统的转型变革,提高社会生态韧性与可持续性

文摘   2024-12-03 20:00   辽宁  

主要内容

篇名Scale up urban agriculture to leverage transformative food systems change, advance social–ecological resilience and improve sustainability

发表时间2024年

期刊Nature Food

作者信息:通讯作者为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Qiu Jiangxiao

原文来源:https://doi.org/10.1038/s43016-023-00902-x

推荐理由

城市化加速和资源需求的增长加剧了人类压力,可能会损害城市韧性。迫切探索可持续的城市路径,需要推动城市粮食系统变革。然而,目前对扩大城市农业的驱动因素、过程和途径的理解仍然零散,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孤立于不同的学科和部门。因此,该研究通过①利用多个学科领域来呈现城市农业的综合概念框架,并综合文献以揭示其跨尺度的社会生态影响;②展示了合理的多阶段发展途径,包括与扩大城市农业相关的动力、加速器和反馈;③讨论扩大城市农业规模的关键考虑因素,包括多样性、异质性、连通性、空间协同和权衡、非线性、规模和多中心性,从而为政策、规划和协作参与提供了一个跨学科路线图,以扩大城市农业并促进转型变革,以实现更强大的城市韧性和可持续性。

主要内容

城市粮食系统与社会、环境、能源、卫生、政治和经济系统等不同领域交织在一起,为引导城市韧性和可持续变革提供了杠杆。解决脆弱的城市和城郊地区粮食系统中断与区域不平等问题,推动城市食物系统转型、发展城市农业尤为重要。这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服务、提升城市韧性、保障城市人口的粮食和营养安全,改善低收入和边缘化社区的食物供应与获取现状,减少对长途运输与全球供应链的依赖。然而,发展城市农业也蕴含着土壤污染、水污染、病虫害和公共卫生风险等社会环境风险,以及社会排斥、绅士化、不公平等多元危机,并受到土地投机驱动的土地竞争、本地化食品与可持续食物消费低估等挑战。该研究通过建构城市农业的概念框架(图1),提出了城市地区扩大城市农业规模的理论基础,运用文献综述方法总结跨尺度社会生态影响的证据(图2),提出多阶段发展路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城市农业的概念框架

城市农业有多种形式,从城市、城郊农场、社区花园到垂直塔楼,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利基市场和扩大规模的潜力。城市农业可以跨尺度产生级联社会生态效应,如在地方尺度上城市农业提供粮食生产、热缓解、碳储存、水/养分流动调节、空气质量调节、授粉、生物防治、栖息地支持、景观美学和生态旅游等一系列生态系统服务。具体的生态系统服务取决于城市农业类型,以及气候、土壤、管理、基础设施和人类利用等特定环境因素。

在区域尺度上,城市农业通过分散城市粮食供应和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可以沿着粮食和资源供应链,减少环境外部性并缩小跨界环境足迹。这种跨尺度效应可以表现为食物-水-能源的关系。首先,都市农业可以通过补充粮食供应和养活城市居民来影响粮食部门。城市垂直农业生产能力对于减少对外部粮食的依赖、提高城市地区的粮食自给率以及为重新考虑城市空间的功能组织、人们的消费行为和对当前粮食制度的依赖创造前提至关重要。其次,城市农业可以通过促进雨水收集和水回收来影响水部门,从而降低水足迹。从长远来看,城市农业可以减少虚拟水的进口,增强渗透,减少径流,并有助于补充含水层。此外,城市农业可以促进节水,特别是在将灌溉密集型草坪转化为蔬菜时。第三,城市农业可以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饮食转变和食物垃圾回收以及通过减少长途食品运输中嵌入的资源使用来减少跨境环境足迹,从而影响能源部门。

制度和个人层面的因素对于扩大城市农业是必不可少的。在个人层面,越来越多的学者强调感知和认知对转变意图意愿的影响,包括感知风险、自我效能感和知识(图3)。此外,个人决策受到通过社会、信息网络学习或社会规范演变的影响。商业和非商业性城市农业预计将具有不同的个体水平能力和认知过程,其适应和转化可能同时发生。与任何系统性变化一样,转型具有社会生态反馈,可能会影响机构和个人层面实施和扩展城市农业实践的能力(图3)。这些反馈可能在社会、生态或经济上是可取的,也可能是适应不良或经济不可行的,这会导致社会环境风险和不公正,从而破坏城市农业的社会生态功能并阻碍扩大规模。最近的研究揭示了城市农业转型的多个“路标”,这些“路标”支撑着规模化,包括创造空间协同效应、资源互联互通、个人自我效能感和提高生态韧性。

(2)扩大城市农业的发展路径

基于概念框架,研究提出了升级城市农业的多阶段发展路径,用三重“S”增长曲线表示三个主要阶段(图4)。第一阶段由个体层面因素和过程的驱动。城市农业通常源于个人实践和基层运动,例如城市蔬菜和社区菜园,以满足家庭粮食需求,减少粮食开支和改善生计。这一阶段的驱动力包括但不限于土地获取、基础设施、技术和资源获取、网络、创新和实验、知识和培训以及感知和认知,所有这些都可以增强个人和社区的能力,并促进自下而上的方法,在城市系统中启动、发展和扩大粮食生产。

第二阶段主要由机构层面的因素和进程驱动。在利益攸关方的充分参与和社区支持下,各部门和各级治理的城市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认识到城市农业的好处。因此,开始制定积极主动的干预措施,以指导和指导城市粮食生产,将城市粮食系统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政策和法规,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并降低城市农业的风险。这一阶段可能的驱动力包括分区条例、城市粮食政策、社会和文化规范转变、税收激励、政府贷款和赠款、生态系统服务补贴或支付。

第三阶段主要由市场经济因素和过程驱动。影响城市农业经营盈利能力的典型因素包括市场导向和准入、经营规模、作物/动物选择、投入成本和技术采用。然而城市农业可以提供社会环境效益,如果可销售,再加上第二阶段的机构支持,可以大大提高城市农业的经济可行性。因此,这一阶段的驱动力包括营销和推广、机构销售、多样化收入、增值产品以及农业综合企业管理和技术。

(3)扩大城市农业规模的关键考虑因素

虽然现有研究的重点是生产力、韧性和环境可持续性,但在扩大城市农业的所有发展阶段中,另一个关注点是粮食主权和正义。以往文献常常认为扩大城市粮食生产将使每个人都受益,但这种立场没有承认社会政治现实。学者们对城市农业进行了批判性研究,试图更好地了解经验式农业生态知识,但这些文献对边缘化的城市人口和土地越来越感兴趣。其他学者将食物理论化为一种公地,其商品化破坏了对基本人权的获取。某些城市农业类型有望实现粗放和商业化生产,然而,扩大这些做法可能与公平和多样性目标不一致。因此,关注城市农业的使用价值而不仅仅是其交换价值,可能是扩大城市农业规模的关键。来自韧性文献的建议可能会要求在没有政治管辖权的地方范围内采取行动。旨在发展由当地驱动的政治和文化体系,使当地和土著知识享有特权,并演变为复韧性的替代方案,这对于理解城市农业的升级至关重要。基于这些担忧,基于景观可持续性科学,研究强调了与扩大城市农业的研究和实践相关的发展途径的七个关键考虑因素——多样性、异质性、连通性、空间协同和权衡、非线性、规模和多中心性(图5)。尽管如此,这些考虑因素在促进或阻碍升级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声明

本推送中图表均来自原文,文字内容仅代表个人对原文的理解,并非对原文的翻译,如有兴趣,请读者阅读原文。同时,因个人水平有限,难免存在部分错误,欢迎各位专家、同学批评指正!


责编:于   蕊

文字:巩晓曦

排版:牛子昂

校对:朱   易

东大土管

微信号|FLP_CHINA



禾下新土
分享土地政策研究的科研成果、领域动态、学术活动、综合新闻等前沿资讯。“禾下新土”源自古诗“汗滴禾下土”,意指坚持不懈的进行土地政策研究。聚焦粮食安全“禾”乡村振兴,守正创“新”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与黑“土”地保护,始终端牢中国饭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