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篇名:Impactsofpovertyalleviationonnationalandglobalcarbonemissions
发表时间:2022年
期刊:Nature Sustainability
作者信息:本文的第一作者为BenediktBruckner,来自格罗宁根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893-021-00842-z
推荐理由
财富和收入在全球人口中的分配不成比例。这对消费模式和基于消费的碳足迹产生直接影响,导致碳不平等。由于持续存在的不平等,如今仍有数百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根据全球支出数据,本研究以前所未有的详细程度计算了特定国家和特定支出的人均碳足迹。结果表明,他们每年可以排放数百吨二氧化碳,而大多数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每年的碳足迹不到1吨二氧化碳。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的具体目标,使超过10亿人摆脱贫困,只会导致全球碳排放量相对小幅增加1.6-2.1%或更少。然而,撒哈拉以南非洲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碳排放量可能因减贫效果而增加一倍以上。为了确保全球减贫取得进展而不逾越气候目标,高排放国家需要大幅减少排放。
主要内容
极端不平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5年设立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第一个目标是“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其目标侧重于到2030年消除极端贫困,并将国家贫困线定义的贫困人口减半。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确立的同一年,国际社会通过了《巴黎气候协定》,提出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0°C或1.5°C以内。这使得人类的碳排放预算有限,因此需要每年大幅减少碳排放。目前,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这些排放做出了同样的贡献。由于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消费分配不均,进而导致碳足迹分布不均,碳足迹涵盖了个人在一年内消费所造成的碳排放。这些排放也揭示了一幅极端“碳不平等”的局面。因此,碳不平等反映了当今国家和全球范围内经历的极端收入和财富不平等。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能否同时应对这两个全球性挑战?我们能在控制碳排放的同时让数百万人摆脱贫困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看到背后机制,量化世界各地消费与碳排放之间的复杂联系。本研究使用了来自世界银行消费数据集(WBCD)的非常详细的全球支出数据,该数据集区分了116个不同国家的201个支出类别,通过使用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EEMRIO)方法计算国家和支出特定的碳足迹,提供了世界各地碳足迹差异的前所未有的细节。碳足迹包括家庭、政府部门和投资的直接和间接二氧化碳排放。
结果
特定国家和支出的碳足迹范围从撒哈拉以南国家(如马达加斯加或布隆迪)100多万人的不到0.01吨二氧化碳,到全球支出范围最高的约50万人的数百吨二氧化碳。然而,考虑到一些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海湾国家,在WBCD中没有,而且非常富有的消费模式几乎没有被记录下来,后一个数字可能会大得多。为了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或2.0°C,人均碳足迹需要在约1.6-2.8t二氧化碳的全球目标范围内。虽然2014年全球平均碳足迹仍然较高,为3.2t二氧化碳,但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碳足迹低于或处于这一全球目标范围内。
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存在巨大差异
国家之间的平均碳足迹差异很大(图1)。高收入国家的平均碳足迹最高,撒哈拉以南低收入国家的平均碳足迹最低。为了突出全球范围内的差异,将国家分为六个区域,同时将中国、印度和美国分开。此外,碳足迹在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卢森堡也是一个地区前10%人口中平均碳足迹最大的国家(图2)。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特别是如果将西方高收入国家与撒哈拉以南国家相比。
不同尺度的碳足迹不平等
研究结果证实了世界各地的极端碳不平等。为了可视化这种不平等,将全球人口分为最低的50%,中间的40%和最高的10%的碳排放者。如图3所示,全球碳排放后一半国家的消费仅贡献了全球碳排放的十分之一。与此同时,中间40%的生活方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43%。排名前10%的人的消费几乎占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一半。
贫困人口的碳足迹
分析强调全球底层50%人口对二氧化碳排放的低责任。根据国际或国家标准,许多全球底层50%的人生活在贫困中。在全球范围内,贫困人口的消费只占碳排放的很小一部分。
减贫和全球碳排放
为了量化对国家和全球碳排放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七个反事实的减贫情景。图5显示了每种设想中排放量和支出的相对增长。
结论
对贫困人口的碳足迹进行量化(大部分低于1吨二氧化碳)表明,他们对国家和全球排放量的人均贡献非常低。从这些结果来看,收入最高的1%人口的总排放量实际上高于收入最低的50%人口或贫困人口的排放总量。尽管留给全球贫困人口的排放空间有限,但在全球碳排放小幅增加的情况下,减贫仍然是可能的。除了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1.1,即消除极端贫困之外,最紧迫的是确保每个人的基本福祉水平,并量化由此产生的环境影响,这可以通过有限的能源投入来实现。此外,高收入和高排放国家需要大量减排,这些国家可能会因为人们超过国家贫困线而导致排放进一步增加。
声明
本推送中图表均来自原文,文字内容仅代表个人对原文的理解,并非对原文的翻译,如有兴趣,请读者阅读原文。同时,因个人水平有限,难免存在部分错误,欢迎各位专家、同学批评指正!
责编:巩晓曦
文字:张启岚
排版:牛子昂
校对:刘双瑜
东大土管
微信号|FLP_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