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简介
篇名: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农地规模经营逻辑——基于农户与地块双重规模经济的分析视角
发表时间:2024年
期刊:管理世界
作者信息:第一作者为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徐志刚教授;通讯作者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程宝栋教授。
原文来源:10.19744/j.cnki.11-1235/f.2024.0059
推荐理由
粮食安全保障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该研究创新性地从农户规模经济和地块规模经济两个维度解析规模经济,抓住规模经营机械化和雇工化特点,分析粮食“规模—单产”关系,构建刻画机械化和雇工化对“规模—单产”关系影响逻辑的分析框架,借助对水稻和玉米的农艺和要素特点的比较分析,阐释了不同粮食作物因为耕地资源可获性和农艺及劳动投入特征差异导致机械作业标准化程度与雇工道德风险劳动质量差异,并影响农户和地块规模经济及规模—单产关系的经济逻辑。该研究结论可为推动劳动生产率与土地产出率协同增长,协调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关系提供新的理论指导依据。
主要内容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促成了农地集中流转和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农地规模经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生产者收入,但对粮食安全保障的影响却因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一直存在争议。该研究基于中国农地规模化较新的实践经验事实和数据,重新审视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产出率之间的关系。以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水稻和玉米,着重从机械化和雇工化视角辨析“规模—单产”关系变化规律,揭示农户规模经济和地块规模经济的异质性和关联性,并基于来自黑龙江、河南、浙江和四川4省农地经营面积变异较大的1040户粮食生产户实地调查数据开展实证分析。该研究构建了农户与地块“规模—单产”关系识别非线性模型(结果如表3)、规模对机械化和雇工化影响的实证模型(结果如表4、表5)、农户与地块“规模—单产”关系的扩展模型(结果如表6、表7),阐释了不同粮食作物因为耕地资源可获性和农艺及劳动投入特征差异导致机械作业标准化程度与雇工道德风险劳动质量差异。同时,实证分析水稻和玉米种植户中,农户经营规模和地块规模与单产的关系,以及机械化和雇工化对它们关系的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水稻和玉米地块层面“规模—单产”均呈“倒U型”关系,但农户层面“规模—单产”关系,水稻为“倒U型”,玉米则为“U型”。中国农业发展现阶段机械技术模式下的规模经营机械化和雇工化决定性影响粮食生产的农户与地块规模经济及“规模—单产”关系。机械作业效率和技术进步有增产效应,但要受地块规模经济约束;雇工专业分工的高劳动质量增产效应会被道德风险低劳动质量影响抵消,但机械化可缓解雇工道德风险问题。在水稻规模经营上,复杂的农艺不仅拉大了小农户和规模经营户的技术选择差异,还降低了机械作业质量,进而阻碍了机械对人工的替代;同时,连片水田较低的可获性制约了机械的标准化和大中型化发展。在玉米规模经营部分,农户经营规模较小时,小型机械和自有劳动力能够实现平衡配合,因而生产效率高;进一步扩大规模后,技术进步的非线性特征凸现,使得农户只能受限于小型机械和雇工的组合,因而面临较大的雇工道德风险;当规模扩大到可以配置大中型机械时,标准化高的大中型机械又能有效地避免雇工“低劳动质量”的负面影响,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该研究认为,到规模经营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应对新型规模经营主体采用新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政策扶持。对于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对单产有负面作用的地区,政府应对农户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项目配套、政策完善等,激励其提升土地产出率。在当前技术水平下,由于南方稻作区水田要素可获性弱、全程机械化技术约束强,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难以始终保持同步增长,这些地区现阶段应积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更多耕地变成宜机化的高标准农田,而不宜过分追求过大经营规模。在玉米主产区,可着力推广规模化经营,加快提升要素配置标准化水平。全程机械化短期内难以实现,且劳动雇工存在较高的道德风险,应鼓励以自有劳动为主、雇佣劳动为辅的家庭经营模式。
声明
本推送中图表均来自原文,文字内容仅代表个人对原文的理解,并非对原文的翻译,如有兴趣,请读者阅读原文。同时,因个人水平有限,难免存在部分错误,欢迎各位专家、同学批评指正!
责编:于 蕊
文字:李泓伯
排版:徐雨颀
校对:朱 易
东大土管
微信号|FLP_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