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再也不怕搞不清楚了
除了对骨骼的作用以外,维生素D对肌肉、心血管、代谢、免疫、肿瘤、妊娠和胎儿发育等也存在重要的影响。
关于维生素D来源
关于日常所需剂量
通常情况下,每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的维生素D约为600-800IU。一般通过正常的“晒太阳”和“食补”就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但SLE由于需要“防晒”,以及部分患者的“忌口”,极容易出现维生素D的缺乏。
慢性肾脏病、肝功能异常、服用糖皮质激素等也都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因素。对于这些维生素D缺乏的高风险人群,推荐的维生素D补充量约为1600-2000IU/天,但最多不能超过10000IU/天(不同指南范围稍有不同)。
关于药物转化
维生素D进入人体后,需要分别在肝脏和肾脏内各完成一次活化变身,变成活性维生素D,学名1,25-二羟维生素D,才能发挥作用。
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只要补充普通的维生素D,就能在体内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发挥功效。
阿法骨化醇是“半”活性维生素D3,学名1-(OH)-维生素D3,适用于肾功能不全但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用于骨质疏松症时建议剂量为0.25-1.0μg/天,具体遵医嘱。
骨化三醇是活性维生素D3,用于骨质疏松症时建议剂量为0.25-0.5μg/天,具体遵医嘱。
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明显缺乏维生素D的骨质疏松SLE患者,必要时可以给予普通维生素D纠正维生素D缺乏,同时给予活性维生素D3发挥其抗骨质疏松作用,具体遵医嘱。
关于用药安全
补充维生素D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清钙、血清磷、24h尿钙、血清25(OH)D以及甲状旁腺素水平等,根据结果调整用药剂量,避免由于药物过量引起高钙血症或高尿钙的发生。
仅推荐血清25(OH)D筛查用于具有维生素D缺乏风险以及需要维持维生素D治疗的人群,通常不建议用于一般人群的筛查。
血清25(OH)D水平可以反应体内维生素D状态:血清25(OH)D<10μg/L(25nmol/L)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血清25(OH)D<20μg/L(50nmol/L)为维生素D缺乏;血清25(OH)D>30μg/L(75nmol/L)为维生素D充足。
当血清25(OH)D浓度超过150μg/L(即375nmol/L)时,就可能出现维生素D中毒,表现为高血钙及相关症状,如多尿、呕吐、食欲下降、肾结石等。
尿钙升高是检测维生素D过量较为敏感的指标,一般认为24h尿钙>7.5mmol(即300mg)时为高钙尿症。当然尿钙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尿钙升高不一定就是维生素D中毒。
如果是直接服用活性维生素D3的患者,则不能根据血清25(OH)D浓度调整药物剂量,而需要依据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以及骨转换生化指标评估药物的疗效。
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导致高尿钙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维生素D,特别是联合钙补充剂时。而且剂量越大,风险越高。
补充治疗可选择口服或肌肉注射,多以口服为主,也可予以每日疗法或大剂量冲击疗法,维生素D 2000U/d为最小治疗剂量,疗程至少3个月,之后评估治疗反应,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建议在用药后的1、3、6个月分别进行检测血尿钙磷水平,此后可以每年2次监测血尿钙磷以及肾功能。
长按识别二维码
无需下载
精彩资讯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