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一减量病情就复发,这个风湿病患者可太难了

文摘   2024-11-11 19:31   湖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患者究竟是何诊断?


…… 


 

作者丨金迪 王玉伟


前情提要


患者因全身多发皮疹伴瘙痒就诊,起初考虑“过敏性皮炎”,激素治疗后皮疹缓解。激素减停之后,患者又开始出现双侧眼睑水肿、乏力及咽部不适感,全面检查之后发现真相所在。


案例介绍

本病例患者为53岁男性,此次以“全身多发皮疹伴瘙痒1年,加重1个月”为主诉入院。

首先,一起来回顾一下病史:


患者初次就诊大约在1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头皮红斑伴瘙痒,起初未在意,之后皮疹范围较前逐渐扩大,蔓延至面部、四肢及躯干部,伴有明显瘙痒,患者于皮肤科门诊就诊,初诊怀疑“过敏性皮炎?”,予以“泼尼松60mg/天、左西替利嗪抗过敏及补钙”等治疗,皮疹逐渐减轻,激素逐渐减停。

患者初次就诊后,病情扑朔迷离,医师建议全面检查明确诊断。

7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双侧眼睑水肿,皮疹仍未完全消退,并伴有全身乏力、咽部不适感,否认发热、关节肿痛、腹痛、腹泻、小便异常等症状,为明确诊治入院。

住院期间,患者接受右上臂皮肤活检。

皮肤活检(见图1)示:鳞状上皮轻度增生,表皮轻度角化并角化不良,角质囊肿形成,真皮浅层水肿,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小血管周围炎,HE切片较符合皮肤炎症性病变的组织学改变。

图1 光镜下的皮肤活检


肌酶谱提示:肌酸激酶323U/L,肌酸激酶同工酶36.6 U/L,乳酸脱氢酶303U/L。其余指标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铁蛋白等大致正常。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表现(见图2)。肿瘤标志物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肿瘤依据。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


图2 胸部CT

患者检测抗核抗体阴性,抗SSA、SSB、Ro-52、Smith抗体等均为阴性。进一步完善抗肌炎抗体谱,提示抗转录中介因子(TIF)1-γ抗体阳性,抗OJ、KS、Scl-70、Ku、PL-7等抗体均为阴性。

结合当时查体情况,患者有广泛的皮疹,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的表现,血清肌酶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损害,抗TIF1-γ抗体阳性等,管床医生心中已经有了诊断,治疗上予以甲泼尼龙60mg/天、羟氯喹、甲氨蝶呤等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院外激素逐渐减至20mg/天,最初数月内病情较稳定。

然而,不幸的是,在1个月前,患者激素减量过程中,皮疹、乏力较前明显加重。

患者复查抗核抗体阳性,完善PET-CT示:


1.全身多部位皮肤及肌肉FDG代谢弥漫性增高。结合临床,符合皮肌炎图像表现;多部位皮下水肿。

2.双肺纤维灶;双侧下后壁胸膜良性肥厚。

3.左肾囊肿。

4.痔疮。

5.F18-FDG PET-CT全身检查(颅脑至股上段)无其他明显异常发现。

患者接受甲泼尼龙40mg/天×8d,丙球20g×5d及口服麦考酚酯等治疗后,皮疹症状改善,激素改为口服后出院,院外自行将激素减量,1周减1片,逐渐减至20mg/天。

1周前,患者皮疹再次加重,皮疹逐渐累及头面部、颈部、胸前区、后背部及四肢皮肤,伴有双眼睑水肿、吞咽困难、全身乏力。此次为继续治疗入院。

家族史:父亲因“淋巴瘤”去世。个人史无特殊。

查体:体温37.2℃,脉搏9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7/93mmHg。头皮、面部、颈部、前胸部及四肢见弥漫性紫红色皮疹,部分融合成片,形状不规则,压之褪色,可见Gottron征,双手掌指关节伸侧对称融合的紫红色斑(见图3)。心、肺及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抬臂、蹲起活动困难,平卧时抬头困难。

图3 患者双手照片

入院后实验室检测(见表1):


入院再次复查抗核抗体为阳性(滴度1:100-1:320);抗SSA、SSB、Ro-52、Smith抗体等均为阴性。肌钙蛋白T及乳酸脱氢酶略升高,铁蛋白水平升高,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大致正常。

表1 主要实验室检测指标如下:

到这里,这位患者的诊断已经非常明确,小伙伴们你们会给患者什么诊断?抗TIF1-γ抗体阳性对于临床诊断重要吗?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无需下载APP可阅读案例分析及更多内容~


参考文献:
[1]Hida A,Yamashita T,Hosono Y,et al.Anti⁃TIF1⁃γantibody and cancer⁃associated myositis:a clinicohistopathologic study[J].Neurology,2016,87(3):299⁃308.
[2]Fiorentino DF,Kuo K,Chung L,et al.Distinctive cutaneous and systemic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antitranscriptional intermediary factor⁃1γantibodies in adults with dermatomyositis[J].J Am Acad Dermatol,2015,72(3):449⁃455.
[3]吕玲,吕小岩.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00):E038-E038.
[4]黄湾,魏华.肿瘤相关肌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5(6):4.

责任编辑|卡带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关注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在这里学习风湿免疫疾病诊治知识,了解前沿新动向!投稿或合作,请联系fs@yxj.org.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