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两周不在意,这种罕见动脉炎直接让病情快进到偏瘫!

文摘   2024-10-29 20:03   湖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老年女性突发中风,要考虑这种动脉炎!


撰文:大月亮

01


病例大赏


老年女性,因左侧偏瘫1天入院[1]


患者自述3年前曾出现过四肢麻木和头晕,当时行头部MRI检查,显示血管正常。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颞侧头痛,持续2周,因症状不严重,未去医院治疗。1天前突发左侧偏瘫。起病以来,患者一般状况尚可。


既往有高血压史,血压控制良好,具体数值不详,用药不详;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控制良好,具体用药不详。


辅助检查:


  • 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131mm/h);

  • 血清髓过氧化物酶和蛋白酶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均为阴性;

  • 头部MRI:显示亚急性右脑梗死伴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多处严重狭窄(图1);

  • 全身增强CT:未见其他血管并发症及恶性肿瘤或感染性疾病征象;

  • 颞浅动脉活检:示炎性细胞浸润至颞浅动脉,中膜和内膜增厚(图2)。

图1 MRI显示双侧大脑中动脉多处严重狭窄

图2 颞浅动脉活检显示炎症细胞浸润到中膜和内膜增厚

02


不罕见的“罕见病”


熟悉这个疾病的医生,在看到患者的症状、典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颞浅动脉活检结果后,就基本上可以对应诊断结果了。


以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巨细胞动脉炎分类标准作为诊断标准[2]


① 发病年龄≥50岁;


② 新近出现的头痛:新近出现的或出现新类型的局限性头痛;


③ 颞动脉病变:颞动脉压痛或触痛、搏动减弱,应除外颈动脉硬化所致;


④ ESR增快:魏氏法测定ESR≥50mm//h;


⑤ 动脉活检异常:活检标本示血管炎,其特点为单核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或肉芽肿性炎症,常有多核巨细胞。


符合上述5条标准中的至少3条可诊断为巨细胞动脉炎。


对应到文中的这位患者,同时满足了①、②、③、④、⑤共5条标准,可以确切诊断为巨细胞动脉炎。


巨细胞动脉炎曾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但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该病并不少见。


在50岁以上人群中,巨细胞动脉炎的年发病率高达15~30/10万。但由于种种非特异性症状,往往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数据表明,从症状发生到临床诊断为巨细胞动脉炎的平均时间是3.5个月(0.3~24个月)[3]


巨细胞动脉炎早期可能出现风湿性多肌痛综合征表现,在此情况时,应特别注意寻找巨细胞动脉炎的血管炎证据,以作出正确的鉴别诊断。此外,也应注意与中枢神经孤立性血管炎、大动脉炎、韦格纳肉芽肿和结节性多动脉炎鉴别诊断[4]


有专家指出,巨细胞动脉炎极易误诊或漏诊。对原因不明的老年人发热和ESR明显增快的,尤其有头皮触痛、颞动脉触痛或搏动减弱的,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巨细胞动脉炎的确诊有赖于颞动脉活检。尽管在触诊时颞动脉无压痛或肿胀看似正常,但活检可发现异常。即使一侧活检正常,另一侧活检可为异常(由于该血管炎常呈节段性病变)。因此,活检的血管宜在2cm以上长度,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03


快速发展到卒中的巨细胞动脉炎,如何治疗?


巨细胞动脉炎预后随受累血管不同而异。影响大血管者、有脑部症状者预后不良,失明者难以恢复。早期诊断与正确治疗者,病死率与正常人群相近[4]


为防止失明,一旦疑有巨细胞动脉炎,即应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并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治疗,并尽可能弄清受累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等,依据病情轻重和治疗反应的个体差异,个体化调整药物种类、剂型、剂量和疗程。


起始治疗应首选泼尼松,多数患者予以泼尼松60mg/d顿服或分次口服。一般在2~4周内头痛等症状可见明显减轻。眼部病变反应较慢,可请眼科会诊,进行眼部局部治疗。必要时可使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免疫抑制剂一般首选环磷酰胺。根据病情可采用环磷酰胺800~1000mg,静脉滴注,3~4周1次;或环磷酰胺200mg静脉注射,隔日1次;或环磷酰胺100~15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和剂量依据病情反应而定。


或甲氨蝶呤7.5~25mg,每周1次,口服或深部肌肉注射或静脉用药。也可使用硫唑嘌呤100~150mg/d口服。使用免疫抑制剂期间应注意定期查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避免不良反应。


经上述治疗4~6周,病情得到基本控制,血沉接近正常时,可考虑激素减量维持治疗。通常每周减5~10mg,至20mg/d改为每周减1mg,减到10mg/d之后减量更慢,一般维持量为5~10mg/d。减量维持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步骤,减量过快可使病情复发,减量过慢易导致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


关于免疫抑制剂的减撤亦应依据病情,病情稳定后1~2年(或更长时间)可停药观察。ESR虽可作为病情活动的指标,但有时并不可靠,仍须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本病例中的患者在确诊后,治疗方案为每天口服25mg泼尼松龙(0.5mg/kg/d)+抗血小板治疗。开始使用泼尼松龙后,ESR迅速改善至20mm/h,随访MRI显示MCA狭窄改善(图3),直至3个月后未再次发生任何梗阻。


图3 开始使用泼尼松龙后,大脑中动脉的狭窄程度有所改善


最后,虽然在患者最初出现中风时,很难第一时间就诊断颅内巨细胞动脉炎。但希望各位临床医生们在看完这个病例后,能够在遇到相似情况时,考虑患者是否有潜在的巨细胞动脉炎,尤其是当伴有不明原因的炎症或头痛时。


更多风湿干货

快来“医生站网页版”瞧一瞧👇











长按识别二维码

无需下载

精彩资讯等你来




参考文献:

[1] Kinoshita A, Otsuka Y, Deguchi K, et alGiant cell arteritis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BMJ Case Reports CP 2022;15:e250318.
[2] Hunder GG, Bloch DA, Michel BA et al.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1990 criteria for classification of giant cell arteritis. Arthritis Rheum 1990 33: 1122-1128.
[3] 胡治平,杨期东,李景和,曾珊,吴晓英,曹立,杨莉,宋兴旺.中国人巨细胞动脉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02(07):24-26.
[4] 巨细胞动脉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09):566-567.

责任编辑:卡带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关注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在这里学习风湿免疫疾病诊治知识,了解前沿新动向!投稿或合作,请联系fs@yxj.org.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