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秋高山河壮,佳节又重阳。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九”阳数两相重,中华大地便迎来了感念过往、祈愿未来的吉祥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又名“登高节”,携带甜酒美食与亲友一同登高远眺,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在重阳节的前几日,南北人民纷纷准备“重阳糕”:南方以石榴子、栗子黄、松子仁为主料,辅以一面彩旗,制成重阳栗糕;北方则用红枣、青红丝点缀发面蒸糕,配备独特的节日味道。
古人认为,登上高山能够接近神灵,远离世俗,规避日常中的灾祸,因此,重阳登高的习俗寄托着人们远灾远祸、健康长安的心愿。再加上深秋的清寒,人们往往在登高的同时,还饮用菊花酒、佩戴茱萸,将祛灾祈福之意与防御初寒的实用功能结合起来。
重阳佳节正值九月,秋菊飘香,蟹肥膏满,正是宴饮聚会好时节。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钟爱观赏高洁的菊,歌咏描绘鲜嫩的蟹,为后人留下许多轶闻雅事。东晋诗人陶渊明有诗云:“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不仅将文人诗情注入传统节日中,更让热爱自然、日常的生活趣味在重阳中延绵。
1989年,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敬老爱老、延年益寿”成为当代重阳节的关键内涵。山东博物馆藏麻姑献寿图,正细腻生动地传达着当代重阳的祝愿。
图丨清 冷枚 《麻姑献寿图轴》 山东博物馆藏
冷枚,清代康乾时期宫廷画家,善画人物、界画,尤精仕女。此画中,麻姑身材修长,发髻高绾,满头珠翠,慈眉善目,举止端庄娴静。身著长衫,步态轻盈,双手捧起装有祝寿仙桃的果盘,象征长寿的仙鹤仰颈展翅,在麻姑身旁翩翩起舞。整幅画作构图讲究,笔墨洁净,设色淡雅,工笔细腻,立体生动,充分体现出画家冷枚独特的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画幅右上侧题款:“金门画史冷枚”。
“麻姑献寿”为传统绘画的常见题材。据东晋葛洪所著《神仙传》记载,麻姑修道于姑余山,曾见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的漫长过程,得道成仙后居住在蓬莱仙岛,后成为人们祈愿健康长寿的神仙。
图丨清 冷枚 《麻姑献寿图轴》(局部)
旧时祝女寿者多赠麻姑像。据传说,每年到了农历三月三,西王母寿辰之日,麻姑会带上用灵芝酿成的美酒,前往瑶池祝寿,因此,她被王母封为女寿仙。而重阳节也有与女性相关的习俗。在河北、陕西一带,仍有重阳节女儿归宁的习俗,长辈将重阳糕贴于其额头,祝愿她“吉祥如意,百事皆高”。因此,重阳赏《麻姑献寿图》恰能体会重阳赞颂母系力量、企盼多子多福、家族兴旺绵长的意蕴。
清秋逢双九
麻姑献寿来
月圆之后
人们又团聚在重阳美景中
登高眺远
饮酒赋诗
愿与仙鹤共起舞
盼与神仙同延寿
祛除病灾
涤净未来
期待下一次美满重逢
参考文献:
[1]俞玲.危机禳解与象征意蕴:重阳节习俗过渡礼仪探微[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
编辑:韩瑞
审校:陈娟
终审:李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