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秋尽冬来,寒意始浓。十一月用寒霜凝练的笔墨,将山川江河悄然冰封,催大地生灵徐徐入眠,在寂静中书写等待明媚春光的书章。
此时,智慧的古人们开始贮存食物。为了在漫长的冬季中有足够的菜、肉食用,人们将各类蔬菜(主要是白菜、萝卜)和肉食腌制或者风干,尽可能地延长它们的存储时间,以备过冬时食用,逐渐形成“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
小雪前后,由于秋收刚刚结束,手头粮食相对富裕,农人们往往开始酿制春酒来丰富佳肴的品类,也为接下来的祭祀做准备。
在传统五行概念中,冬与北方水、黑色相对应。因此,古代立冬当天的黎明之前,在京的各类官员都会穿上黑色衣服,在郊外的黑暗中,迎接冬日之气的到来。民间百姓则先去北郊迎冬,再回到自家堂屋或祠堂,开启朝北的窗户,奉上香案祭拜。袅袅香烟,如同神龙腾跃宇内,祝福着人们在未来得偿所愿。
美食备好,祭祀圆满,此刻当回到日常,践行初冬的养生之道:点一壶香炉,驱除寒意;品焚香馥馥,得心悦神宁。
图丨金 耀州窑青釉炉 山东博物馆藏
山东博物馆藏耀州窑青釉炉,方唇平沿,颈直腹鼓,下承三兽形足。胎体厚重,青绿色釉淡雅莹润。颈部以回纹、卷草纹作为装饰,腹部模印兽首衔环,纹饰饱满,有浮雕感。
耀州窑始烧于唐代,盛于北宋至金代,延续烧造至今。它是历史上著名的以烧造刻花青瓷为代表的窑场,北宋时期曾为宫廷烧造过贡瓷。常见有盘、碗、杯、瓶、罐、尊、盒、枕等,装饰技法主要有刻、划、印、镂空、雕塑,尤以刻花技艺最受人称道,其手法娴熟、刀锋犀利,纹饰具有浅浮雕感,水平为宋、金烧造刻花瓷器的各窑之冠。
这件耀州窑青釉炉,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古人一般认为焚香主要用于熏居室以除臭秽、净杂念而使精神集中、对神祇上香表示敬意等方面。到了明清时期,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喜爱在书斋雅卧内焚香,以追求“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和古雅氛围。
落叶渐起
清风似有透骨寒意
焚一炉香
用香气温暖四宇
初冬时刻
窗外日光穿过薄云
屋内青色映照古今
何不相聚在炉畔
共话秋去冬来之趣
编辑:韩瑞
审校:张琳
审发:李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