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丨假如人骨会说话

旅行   2024-10-31 08:02   山东  


考古学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复杂化

和研究者的偏好

越来越多的学科理论及技术手段

被运用到考古学研究中

比如说

人类骨骼考古学

这门科学

就像考古界的“法医”

通过它

可以获得人骨生前的种种信息

考古中若有了它的加持

就仿佛有了让人骨开口的魔力

想象一下

假如考古发掘出的人骨会说话

它会说些什么呢?






人骨怎么“说话”?当然靠科学!体质人类学也称“自然人类学”或“人体学”,是研究人类的体质特征和类型变化规律的科学。体质人类学与考古学一邂逅,人类骨骼考古学就诞生了。


人类骨骼考古学仿佛考古界的“法医”,它的首要任务是鉴定墓葬和其他遗迹中发现的人类骨骼的性别和年龄,系统测量出土人类骨骼的各种数据,细致观察、分析骨骼上保存的特征。在研究中应用同位素和DNA等检测分析技术,大到古代人类的习俗和埋葬制度、劳动分工、人口和社会组织结构,小到个体的古病理、迁徙、特殊习俗(拔牙、头骨变形、颌骨变形等),可以说这幅骨骼的“生老病死”全部拿捏!






现代人通行坐姿是上身直立,臀部着于凳子、椅子等,屈膝且自然垂足。而古代居民的正规坐姿是双膝并拢,双足在后,臀部放在脚跟上,类似于现代人的“跪”。那古人的“跪”是什么姿势呢?


在很多文物上都可以看到跪坐形象。比如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跪坐玉人。在刘家庄遗址M120出土的人骨上还发生了跖趾关节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跖骨远端上部出现向后延伸的骨质平面,且对应的近节趾骨近端存在骨质压痕,这种改变应与跪坐时脚趾长期弯屈且承受压力有关,这种关节面被称为“跪踞面”。



图丨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跪坐玉人像


图丨脚部骨骼的跪踞面


山东大学考古系对2010年度发掘的大辛庄遗址和2010年度发掘的刘家庄遗址出土的22例保存脚部骨骼个体的跪踞面情况及随葬品情况做了人类骨骼考古学观察和分析研究。观察发现除了缺损无法观察的个体外,其他保存有跖骨、趾骨等脚部骨骼的21例个体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跪踞面(出现率近100%)。并且,综合分析随葬品等级、多寡和个体的性别,发现墓葬等级高低和性别并未影响到跪踞面的分级情况。但跪踞面的分级情况与年龄关系密切,年龄越大,跪踞面情况更为明显。


由此可以看出,跪坐现象与贫富差距、社会地位等因素的相关性不大,应为商代一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个几近人人遵从的礼仪要求。跪坐作为古代中国居民一种合乎礼仪的坐姿,在商代已经普及开来,且明显集中于殷商居民以及与殷商关系密切的山东地区商代遗址居民。

寻骨觅踪

以骨见人

山东博物馆的

“走近考古”展览

为我们展示了

人类骨头的妙用

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骨会告诉我们

更多人类发展的远古故事!


「观展信息」

走近考古

类型:常设展览

展览地点:三楼16号展厅






学术顾问:王冬梅

编辑:陈娟

审校:张琳

审发:李娉



温馨提示:
参观前请通过山东博物馆微信服务号、订阅号、官方网站等平台进行预约,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转载需注明:来自山东博物馆微信服务号

山东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原名山东省博物馆)1954年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央地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拥有藏品40万余件、展厅23个,其中陶器、青铜器、甲骨、汉画像石、明代服饰、革命文物收藏尤为丰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