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丨红色文献整理研究与利用实践

旅行   2024-11-07 08:04   山东  


摘要:通过梳理山东全省红色文献的地域特征,厘清山东地区红色文献收藏、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红色文献整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数字化利用程度不高,展示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探索在文脉传承视角下,依托“山东文脉”工程构建红色文献整理研究利用等体系化活化利用模式,为推动实现红色文献有效保护、准确阐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红色文献;山东红色文献;整理研究;活化利用





红色文献的内涵

和价值阐释






红色文献的涵义


1.红色文献的产生与界定


目前,在多种汉语词典上尚没有明确“红色文献”的词语组合和搭配。“红色文献”的表述最早是以《红色文献》杂志名称的形式出现在苏联。1938年2月,解放社(延安时期的出版机构)出版《红色文献》,该图书汇集了1938年之前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一些重要文献,“红色文献”首次在中国刊物上公开出现。


目前,学界对于红色文献起止时间的界定,还没有达成共识。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所产生的部分文献是否属于红色文献还存有争议。收藏者秦杰曾对红色收藏作出如下解释,“红色收藏指的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活动相关联的历史遗物和文献的收集整理,其内容主要包括六大门类:毛主席像章、书报刊、宣传画年报、经典绘画、邮币卡、影像影音制品。红色收藏没有时间限制,只要对重大历史事件具有见证意义、有视觉冲击力都有收藏价值。”图书情报工作者认为,以政治机关或人物为线索的党政机关文件及领导人的著作都是红色文献。对红色文献的范围界定,尽管有不同的认识和规定,但都为深入了解红色文献提供了研究思路。


1984年《文献著录总则》关于“文献”的定义,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文献著录总则》中“文献”指的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将“红色文献”界定为记录有关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及壮大历史信息的一切载体。


2.红色文献基本特点


(1)历史真实性。红色文献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革命初期到取得胜利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详细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主张、方针政策的革命实践,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党的历史的窗口。


(2)丰富的革命思想理论。红色文献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革命理论和革命策略的深刻思考,系统呈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在革命中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是后人学习、研究和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资源。


(3)稀缺性和断档性。一些珍贵的红色文献在战争或政治运动中遭到破坏或遗失,使得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文献数量有限。此外,特定历史时期简陋的印刷条件和技术设备致使文献的出版和发行受到一定的限制,某些时期的文献相对匮乏。经历持续战火还能够保存下来的相对品相较好的书刊为数寥寥,尤为珍贵,有些已经成为孤本。



图一丨山东博物馆馆藏有代表性的红色文献


(4)形式多样性。红色文献广义上可分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或受到党的进步思想影响的出版机构出版的红色图书、报刊文献等书籍报刊类文献。各级党组织活动中形成的原始党史档案记录。党员尤其是党内领袖、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的日记、书信、回忆录等个体传记手稿,奖状证书、印信图章等实物类。革命文艺作品、红色歌曲、电影剧本等艺术作品类文献等多种形式,不同形式的文献更加全面地记录革命历史(图一)。


(5)语言亲和性和感染力。红色文献写作者大多数为革命者,写作语言精练而富有感染力。如革命者与其家人来往的书信、留言以及各类影像资料,语言朴实简练、平易近人。这种亲和性使得红色文献更容易被广大读者接受和传播。





红色文献的价值


1.史料价值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到发展过程中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件、会议记录、领导人讲话、新闻报道等,为我们提供了真实可信的历史见证。因其年代久远和不可复制性,具有珍贵的文物属性和重要的史料价值。


2.学术价值


作为历史文献的一种,红色文献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理论和路线,揭示特定历史时期发展规律和趋势,为“四史”研究提供丰厚的史料。红色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参考,为文献学、历史学等学科发展提供支持。


3.文化价值


红色文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产物,是红色文化的鲜活载体,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通过发掘和揭示红色文献蕴含的革命精神,有利于培植红色文化信仰、推动红色文化传承。





山东红色文献概况


山东红色文献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山东地区的党、政、军、群和其他组织记录革命斗争、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史料。


1.地域特色鲜明


从革命历史的角度来看,山东率先在全国建立唯一以省为建制的根据地,红色文献史料价值高、时间跨度长、分布较集中、内容类型多。如《临朐支前军鞋账》是全国唯一一件反映沂蒙革命老区翻身农村妇女踊跃支前做军鞋的珍贵档案;《山东省联合大会特刊》真实记录了1940年7月山东联合大会——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诞生(图二);《山东战斗英雄》一书详细记录了1944年8月山东省军区在莒南县坪上镇举行的第一次战斗英雄民兵英雄代表大会。



图二丨《山东省国大代表试选复 选大会、山东省临时参议会成立 大会、山东工农青妇女各界代表 大会、山东省总动员委员会成立 大会联合大会特刊》书影 山东 博物馆藏


2.形式多种多样


山东博物馆馆藏革命文物近15000件(套),红色文献约7000件(套),主要分为党政军文件、油印宣传品、报纸刊物、根据地货币、名人遗物集品等类型。山东省图书馆馆藏5万余册珍贵红色革命文献,内容涵盖山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另,山东各市县相关馆藏还不乏知名报刊创刊号、纪念重大历史节点的全红版报纸及仅出版一期的罕见报刊。


3.内容丰富多样


既包括重要决策、指示和发言,也有重要的政治报道、红色纪实和其他类别的文献资料。据统计,山东现存红色档案32万余件,是山东革命历史的珍贵记忆。如《山东革命历史档案汇编》《北海银行档案史料选编》等专题图书,都是山东红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文化》通过报告文学、通讯、小说、故事、诗歌等多种文艺形式,反映了山东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生产劳动、拥军爱民等史实。在孟良崮战役中,《鲁中大众》以《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为题宣传报道了“沂蒙六姐妹”支前模范事迹等。



红色文献整理研究现状

和制约因素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红色文献的开发利用,2012年实施的“民国文献保护计划”经过10年的发展已有阶段性成果,作为革命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献的调查、研究、缩微、数字化保护、整理和出版等工作取到了一定成果。随着时间的延续,形成于战争时期的红色文献处于纸张酸化、脆化严重等濒危状态,文献历史仍然面临断层危险。





数字化开发和利用不足


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建立数字资源库。如“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红色文献数据库”“中共党史中国国史数据库”等资源库已初具规模。但是仍然存在数字化文献总量少,重复建设多,以及开放程度不足而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在全媒体时代,共建共享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共享共建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数据库或者平台的价值,有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





挖掘阐释上还有差距


严家炎曾在《人文科学的无用之用》一书中提到,优秀文化就像是天空中的氧气、自然界的春雨,不可或缺却视之无形。文化对于人和社会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其价值具有潜在性的特点。只有通过恰当的方式、丰富的手段进行挖掘阐释,形成大众易于接受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才能发挥红色文献等文化文物资源化人育人作用,体现其蕴藏的内涵和价值。从实际情况看,研究不深、阐释不足、手段不活,是导致其利用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播展览路径狭窄


当前,文化文物展览基本以馆内展览为主,尽管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比如开设云展览、云展馆等,但受技术运用水平等限制,展出质量参差不齐,与现场相比观展体验还有较大差距。同时,走出博物馆开设展览,往往受到场地空间、文物安全等方面限制,尚不具备举办高水平精品展览条件,文物资源展示利用效率受到很大影响。



文脉传承视域下的

红色文献活化利用






依托“山东文脉”工程开展红色文献的体系化整理


“山东文脉”工程旨在全面研究、保护、辑录山东历代传世文献,其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即为挖掘整理研究山东红色文献,编纂出版《齐鲁文库红色文献》是对山东地区红色文献进行全面保护、研究、辑录和整理出版的重要举措。


1.挖掘文献深厚的文化积淀


红色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珍贵思想遗产,是革命文化的重要基础和革命精神的有力依托。“山东文脉”工程致力于梳理山东的历史脉络和文化传承,深度挖掘山东人文沃土的比较优势,加强对历史文化的研究阐发。山东革命历史是“山东文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红色文献开展系统性整理研究,有助于革命历史的原始性和完整性的挖掘和阐述,为传承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2.实现区域文化建设的应用转化


“山东文脉”工程是赋有学术内涵和学术特色的文化建设工程,强调树立“文化泰山”的理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其编纂出版的《齐鲁文库红色文献编》通过对山东红色文献的深入挖掘和整理,可以开发一系列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文化需求(图三)。


图三丨《齐鲁文库 红色文献》书影





影像永生的红色文献“数字化保护”整理


以红色文献数字化采集为基础,力求一次采集实现多次使用,这将是促进红色文献资源保护和开发的重要手段。


1.强化政府主导


红色文献资源分布在不同的机构,且呈现出不同的区域和机构特点,需要政府层面建立统一的权威领导机构,通过强有力的决策机制,对红色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应用机制,确保共建共享措施得以有效落实和共建共享平台的有效运行。


2.积极适应大众需求


红色文献知识的传播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公众积极、主动和有效地参与又离不开红色文献数据库建设与用户需求相协调,这要求红色数据库建设时要注重运用当前先进的数字技术,使其具有更佳的阅读体验感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3.着力凸显地方特色


如山东省红色文献数据库要体现山东特色,将沂蒙精神、红色教育和山东特色深度融合,创建“红色文献+好客山东”的红色文献数据库平台。数字化后的红色文献通过红色文献平台的优势得以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共享,助力山东地域特色的红色文献“活起来”。





研究基础上的创新展示


1.举办红色文献主题展,打造展示传播精品


深入挖掘阐释红色文献的文物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打造可观、可感、可悟的展览精品。以山东博物馆为例,围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建军9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先后策划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山东抗日战争主题展”“初心——山东革命文物专题展”“让党旗永远飘扬——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大道之行——山东近现代历史文化”等主题展览,进一步丰富山东革命历史主题陈列产品。依托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各类专委会、馆校联盟等平台,向省内市县博物馆、纪念馆、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持续推送革命题材精品展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展览品牌。


2.立足区域红色文献资源,挖掘价值深化研究


通过对红色文献本体及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综合性研究,揭示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山东博物馆立足全省红色文献资源,编辑出版《山东省革命文物图文大系(十卷丛书)》等研究性文物图录,为深化革命文物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依据。同时,加强行业合作交流,联合山东省65家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成员单位,发起成立山东省博物馆学会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专委会,深化专题会商、学术研究和工作交流。





全媒体语境下的多元传播


1.“互联网+革命文物”路径


建设“互联网+革命文物”融媒体平台,通过云直播、云展览、微视频、直播分享、远程互动、微信微博等形式,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覆盖面和便捷性。如山东博物馆推出的“大道之行——山东近现代历史文化”线上数字云展厅,通过3D数字空间建模、数字孪生、实时云渲染等技术,以丰富的视觉传达便捷的参观体验。又如,“让党旗永远飘扬——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将AR等先进科技手段融入展览,在每个事件中引入3D动画、图像、影视频、文字等党史文物数据资源,呈现方式更加立体生动。


2.“艺术创作+革命文物”路径


围绕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英雄人物、革命遗物遗迹,充分利用革命文物资源和精品展览,跨界融合艺术与历史,打造创作高地。如山东博物馆打造“国宝小剧场”红色展演舞台剧,将“课堂”搬上舞台,通过历史场景、改革情景、奋斗前景“三景”重塑百年党史,并对展演活动进行网络直播、录播,为红色舞台剧进校园、进社区创造条件。


3.“出版书刊+革命文物”路径


传统阅读方式可以拉近人们与革命历史之间的距离。如山东博物馆编纂出版的山东首部革命文物研究性著作《立心铸魂——山东革命文物红色基因解读》,基于对档案文献、书信手稿、报纸刊物、影像革命文物见人、见物、见精神的解读,重温山东党组织带领人民走过的镰锤开天、百炼成钢的伟大历程。正在编纂的《山东省革命文物图文大系(十卷丛书)》,首次集成全省文博、档案、图书、退役军人系统等100家单位1000余件革命文物精品,集史料性、学术性、普及性为一体,为全社会红色文献研究提供便利。



结语




红色文献作为红色文化的鲜活载体,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的赓续,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红色文献进行体系化整理研究,在“山东文脉”传承视域下,开展红色文献活化利用,共建共享红色资源,释放红色文献的时代价值,推动全社会筑牢信仰之基,让红色文献在新征程绽放新光彩。


【参考资料】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三版,商务书印书馆,1996年。

[2]彭凤兰:《论红色文献及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建设——以湘西红色文献为例》,《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年第23期。

[3]赵莉:《红色文献资料综述》,《丝绸之路》2009年第18期,第31页。

[4]孔辉、熊传毅:《解析红色文献的内涵及特点以高校红色文献资源建设为视角》,《通化师范学院(自然科学)》2015年第8期。

[5]钱雅玲、沈玉:《革命老区图书馆在红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6]邓方云、张弢:《新发展理念下安徽省红色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年第3期。

[7]陈雪、庄革发:《图书馆红色文献传播路径实践研究——以鲁迅美术学院图书馆为例》,《图书情报导刊》2022年第2期。

[8]张锐、王文中:《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红色文献融合挖掘与利用研究》,《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

[9]衣利巍:《东北烈士纪念馆对东北革命文化的宣传、保护与研究》,《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20年“博物馆与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年第10期,第21页。




作者:孙艳丽 贾依雪 本文刊载于《文物天地》2024年第8期

编辑:韩瑞

审校:张琳

审发:李娉



温馨提示:
参观前请通过山东博物馆微信服务号、订阅号、官方网站等平台进行预约,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转载需注明:来自山东博物馆微信服务号

山东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原名山东省博物馆)1954年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央地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拥有藏品40万余件、展厅23个,其中陶器、青铜器、甲骨、汉画像石、明代服饰、革命文物收藏尤为丰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