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人讲河东轶闻丨运城人听运城故事
平
陆
马去
泉
沟
美
咂
啦
冯建国
又一次踏上去平陆的路,还是受朋友苗顺国同志的邀请。不过上一次是向西,到他的故乡常乐镇去吃凉粉;而这一次则是向东,到他曾任职的地方坡底乡去看红叶。一西一东,一吃一看,口福眼韵尽享,物质精神两足,可谓是一双醉眼朦胧处,满腹佳肴消魂时。运平高速公路弯曲多坡,已是深秋却满目仍翠,那山上的风,那乡里的情,古虞旧地风情尽赏,岂是一个美字便能了却?当然天上不会掉馅饼的,这佳肴不是白吃,这美景不能只看,要有文章作为回馈,苗顺国不亏。上次一篇《平陆常乐吃凉粉》在古运新城平台刊出,阅读量超过4200多人,天南地北,全国各地都有信息留言咨询反馈,让常乐镇名声大噪。对于苗顺国同志来说,这一顿凉粉吃得绝对值,其精算不亚于夏县同志的二八一毛八。
早听说马泉沟的红叶是平陆最浓最美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是一个乐意。而且几年前苗顺国就曾有过邀请,只是因为各种原因,终未能够成行,这次总算修成了正果。我生于平川地带,没有更多深刻山岭起伏、沟壑纵横、树木色染的印象,山里红叶就更为少见。前几年曾经应邀去过一次绛县紫家峪,涑水河的发源地。其时红叶已衰,星星点点仿佛几丛火炬在风中摇曳闪烁。倒是穿越过垣曲、绛县、闻喜、夏县多处沟壑秋色,虽说秋色浓烈,却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般的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式的,终没有勾勒出什么让人如痴如醉般的感觉。
我们去马泉沟那天,是在霜降的次日,天公作美,明净高爽,蓝天白云,秋阳亮得炫目,那是好得不能再好了。七座商务车在公路上行驶,恰如船在碧海中穿梭一样的美丽。过平陆县城,穿沿河公路,山巅沟壑皆成了风景,何以还见当年盐坂古道之险。车向县东方向驶去,左边条山群峰逶迤,右边黄河碧波荡漾,正可谓山环水绕,胜似江南。有谚语道:“平陆不平沟三千,南依黄河北靠山。东西狭长两百里,半是山水半平川。”表明一条黄河水,一座中条山,是平陆县最显著的地貌特征,也是浸透在平陆骨子里的美。一路走来好景如云,美不胜收;人文荟萃,脍炙人口。谁谓平陆只有沟壑三千,却原来是风光旖旎景色无限。
平陆人热情好客,纯朴厚道,正如张店镇那一碗滚热的羊汤,会让你通身透彻的爽。也许正是如此,才会流传下虞君让道的故事。那天陪同我们去马泉沟的,除了苗顺国外,还有当地两位著名的乡土作家师存保和李文晓,网名分别是海纳百川和东方阳光,也都曾是平陆县政坛上风云人物。如今虽退休赋闲却乡情更浓,时常为平陆的山川美景、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奋笔疾书,奔走呼喊,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美文佳作。前几天在我们古运新城联谊会举办的“三管银杏源杯全国征文大奖赛”中,他两人分别获得了二、三等奖,今天又在平陆相逢,真仿佛是热羊汤里又加入了一勺子红油辣子,更是一个爽字通透全身。
马泉沟是一个村庄的名字,属于坡底乡,村域面积30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2.4%。在那如海洋一般的山林里,以黄栌灌木为主,还有白皮松、黄连木、山枫树等,多达一百余种的野生灌木和保护林。每年霜降之后,这些林木红中有绿,绿中透红,将层层山林掩映,描绘成一整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自然而又清新,炫目而又富有诗意。文人们向来都喜欢杜甫那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事实上秋天亦是如此。前几天一场透彻秋雨,让天空更加蔚蓝,山色更是迷人,新修的米汤沟大桥宽敞开阔,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则更加显得雄伟而壮观。
美的概念,不仅在于风景的秀丽形态,更在于它潜伏的内涵。秋阳潇潇洒洒照射下来,车在如画的路上行驶,灵魂早已跃出躯壳在山野里飞翔。马泉沟到了,一眼望去,虽没有想象那种如山花烂漫,如火苗燃烧,如红霞漫卷般的漫山遍野,铺天盖地,红透了整个世界的感觉,却也是在那满目翠绿之中隐隐约约,星星点点的跳跃,呈现出万绿丛中一点红,于是更觉得珍奇。尤其是落光了叶子的柿树上,那一枚枚被霜染了的柿子,像一盏盏燃烧着的小灯笼,红透了人的心灵。苗顺国也是触景生情,顺便说来,出口成章:硕果累累压弯了枝头,向大家垂首致敬,笑迎各位朋友的到来。我和顺国属于校友,都是运城学院中文系的,他腹有诗书,文笔流畅,很有才华。
美丽的马泉沟
舞台上正在演出,广场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路边的山,路边的水,还有那水面上的小桥,以及竹林深处散落在绿树之间的人家,阡陌小路,被人们称作是红叶点缀的乡村桃源。我们乘坐观光车来到山的深处,沿着台阶爬上了一座山头,坐落着一座名曰“爱晚”的小亭,取意于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一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口气喘过后朝东望去,真是一片好景:高低疏密的黄栌层层叠叠,从绿色、黄色到红色,层林尽染错落有致。那锥子山、莲花台、峨罗山依次排开,更像是点缀其间的精美盆景,而那莽莽苍苍的烟树深处,正藏着美妙神奇的马泉沟村。
山峦上的森林植被,多以阔叶、针叶林为主,鲜红的树叶点缀山峰,翠绿的松柏驻守山间,在蓝天的映衬下层林尽染,目不暇接。不能不说今年的红叶不尽如人意,而“罪魁祸首”完全在于一种学名叫做菟丝子的寄生草本植物,当地土话叫老鸹丝。菟丝子粗看上去,茎细缠绕,黄色,无叶,却是一个极狠毒的“货色”,一旦遇到适宜的寄主,就竭尽一切缠绕在上面,将吸根伸入寄主体内,分别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从而吸取寄主的养分和水分,常常让寄主疲于应付,最后精疲力尽,两者同归于尽。于是一片片黄栌树死去,让马泉沟的红叶减去了几分精彩。
从山坡上下来,已近一点钟了,便去东占农家乐饭店。东占是个人名,姓杨,苗顺国担任乡党委书记期间,他是村里的副主任,曾经“同朝为官”了,很是热情。大老远就出来迎接我们,未进店门已有了宾至如归、温馨似家的感觉。不过不论是否熟人,那农家乐是名至实归,纯正地道,一盆子炖土鸡香气扑鼻,嚼起来很有劲道;那韭菜炒鸡蛋,色泽艳黄,不用问都看得出来是家养的鸡了;那卤水点的豆腐,滑腻可口,儿时的味道浸透舌尖,可以说是运城街上吃不到的。而那一碗正宗的平陆红肉翻碗,更是味美肉嫩,入口即化,香味儿立马融入唇齿间。夹进刚出锅的硬面馍里,再配上自家腌制的杨氏咸韭菜,顿时风扫残云般。
想想吧,那个鲜美那味儿,恐怕任谁都会垂涎不已,长流三尺也不解其馋。算你猜对了,哈哈,苗顺国让一连上了两碗,大家还不尽兴,实在是肠胃不好意思,只得勉强说一声算了吧,而此时的盘底早已朝天了。苗顺国也是实诚,眼见大家食虽饱腹,却馋味未解,便唤来老杨,问他是否有自家酿制的野生葡萄酒。老杨用围裙擦擦手,握住我的手笑着说:老书记来了,而且还知道这位朋友是作家,我常读他的文章哩,所以是有没有都要有。说罢便端来一钵碗,那色,那味道,顿时在房间里弥漫开来。老杨见大家喜欢,又笑不哈哈地端来一钵碗,说,这下子我家里也见底了。
酒足饭饱,苗顺国意不罢休,又让给运城去的几位同志,每人带了一袋子硬面蒸馍,便去游览古朴的马泉沟村。马泉沟名副其实,小桥流水人家,古树参天掩映,红叶与老屋相映成趣。苗顺国在坡底乡做过六年乡长,四年书记,与群众的关系很好,即使已经离开五年了,人们仍然能听出来他们“书记”说话的声音。他领我们走家串户,群众热情迎进送出,很有一些其乐融融恋恋不舍的感情。最赏目的是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树上、屋檐下、房顶上,还有专门搭的架子上,都挂满了削了皮的柿子,在阳光的照耀下玲珑剔透,犹如一串串珍珠玛瑙格外鲜艳,成为一道十分靓丽的风景线。
行走马泉沟其间,仿佛步入了一幅生动的田园诗画,大可放慢脚步细细品味那份宁静与和谐,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与回归,只想送给马泉沟两个字:美哉。尽管这一次游览,自然界的红叶不尽人意,未免有点美中不足。但是在这里我们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不用说,我指的是随同的几位新老朋友。他们的热情和真诚,让我们看到了马泉沟、坡底乡、平陆县的另一种红叶。这红叶就是平陆明媚的山水,平陆人的热情真诚,还有那无数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告别平陆时,不由得想起诵读马致远的那首《越调·天净沙·秋思》诗来,只是顺口更换几个字:“青松黄栌柿挂,小桥流水人家,秋风红叶菊花。夕阳西下,马泉沟美咂啦。”
END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本期责编:冯韶华)
作者简介
冯建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醉心文化,热恋故土。一个自知无为却要为之的痴人,曾做文案,如今闲客。平生略喜孤独,能涂两笔草鸦,有二十几本残书问世,约500万余俗言。最心仪者《千年河东》,最尽力者《走遍河东》(13卷)。最受读者欢迎者《万世人极关云长》,最令乡人添堵者《祸起大河东》……道路还须前行,愿读者岁月静好。
往期回顾
关
注
我
们
了解古运新城
运城网信备案A00555
喜欢本文就给我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