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国||运城应是酒故乡

文摘   2024-11-12 06:15   山西  

河东人讲河东轶闻丨运城人听运城故事








运城应是酒故乡









冯建国


运城人与酒,没有人能说清楚到底有多么深厚的关系。不是弄不清楚,是没有人去弄。就比如运城人说起酒来,往往会为茅台汾酒谁是“国酒”而争得面红耳赤,却不知道汾酒诞生年代还略输于我们蒲州的桑落酒,而茅台酒则更是徒子徒孙几辈子的事了。‌桑落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魏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汾酒虽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其起源时间上稍晚于桑落酒。桑落酒的酿造技艺在北魏时期已经相当成熟,特别是由刘白堕所酿制的桑落酒,因其独特的酿造方法和优质的原料,成为了当时的名酒。





而茅台酒的历史,却只在满清咸丰年间,当时‌山西盐商来到茅台镇,仿照汾酒的制法,使用小麦为曲药、高粱为原料,酿造出一种新型的烧酒。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汾酒工艺对茅台酒的影响,而且表明了茅台镇白酒在酿造技术上对汾酒工艺的借鉴。茅台镇白酒的历史在咸丰年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山陕商人成立了“‌成义酒坊”,采用汾酒的酿造方法进行生产。到了咸丰年间,由于盐商们返回故乡,他们将酒坊和盐号转让给了本地人继续经营,但是仍沿用成义酒坊的名称。

运城人不能忘情于酒,原因大约与是中国酿酒发源地有关。酿酒是否起始于中国,尚且不敢定论,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度之一,这则应是无可厚非的。只是酒的发明者到底是谁,自古以来莫衷一是,至今依然是众说纷纭。晋人江统在其《酒诰》中写道:“酒之所兴,肇自上皇。一曰仪狄,二曰杜康。”这里的上皇指的是大禹,因他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所以贵为上皇。引文里的杜康,指的是少康,传说其是夏朝的君王,墓葬就在运城市今盐湖区的新杜村旁。











历史上曹操的名气很大,他《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句,未必就是肯定的句式,但自此以后人们认为酒是杜康酿造的说法,似乎就成了史载的依据。而《酒诰》中更是写道,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成芳,本出于此,不由奇焉”。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一个树洞里面,不久在里面发酵,有芳香的味道传出,于是有了酒。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桑叶落在积水里,久而久之慢慢发酵,成为最早期原始的酒。

产于蒲州的桑落酒,是我国传统的历史名酒,名字是否源于此,我没有更多的资料佐证,故不敢妄下结论。不过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卷四河水经》“又南过蒲坂县西”注云:“(河东)郡多流杂,谓之徙民。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擅工酿,采挹河流,酝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然香醑之色,清白若涤浆焉。别调氛氲,不与它同。兰熏麝越,自成馨逸。方土之贡选,最佳酌矣。”

在这里,郦道元不仅记叙了河东之人善酿酒,桑叶落河发酵为酒,而且酒的名字叫作桑落酒,可见我的猜测并非虚言。不过,当时的桑落酒虽然还不是蒸馏酒,但是已经闻名遐迩,在宋代时就曾被列入御酒。南宋文学家朱弁在其《曲洧旧闻》中记述道:“内中供御酒,盖用蒲州酒法也。太祖微时至蒲,饮其酒而甘,喜之。即位后,令蒲州进酿酒方,至今不改。”





到明代时其酒广为传颂,隆庆年间(1570年),冯时化曾将此酒录于《酒史》里:“桑落酒,河中桑落坊有井,每至桑落时,取其寒暄所得,以井水酿酒甚佳。庾信诗曰:‘蒲城桑落酒’是也。”在当时曾流传着“不晨张弓挟刀,唯晨白堕春醪”的歌谣,其典故是由于河中刘白堕酿的美酒,朝贵们不远千里相购,称该酒为“鹤觞”。应该说自南北时期起,经隋唐直至宋元,桑落酒均是见诸史册的公认名酒,被历代好饮者所钟爱。

史载当时的青州刺史毛鸿宾,购买很多桑落酒回山东,行至半路为盗贼劫获。不料这些盗贼饮过桑落酒之后,个个酩酊大醉,于是全被官兵所擒,成为当时一段佳话。可惜是这种传统名酒制法,到明末清初时失传了,虽说今天已被恢复,而且口碑不错,却似乎没有胜于杏花村汾酒的底气与自信。因此上人们谓之我们河东是酒的故乡时,我便为之惭愧矣。愧在何处呢?既然都说我们家乡是酒的故乡,为什么不见有名酒传世?因而常忿忿然。后来知道河东历史上酒的事情多了,这个观念也悄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于是借酒抱怨道:“不是家乡没有名酒者,而是乡人们视而不见也。”

说这话当然自有根据,君不见蒲州桑落酒,绛州汾雁香,夏县葡萄酒,垣曲菖蒲酒,芮城的洞宾酒等,早已为天下名酒。我们运城人为什么不去“孤芳自赏”,却偏要“妄自菲薄”“崇洋媚外”呢?旧时我们家乡遍地产酒,有些村子几乎家家酿造,至今稷山、万荣一带仍有家酿柿子酒,舌尖味道不差其美。可见我们缺乏的是自信,过多地崇尚谦虚与内敛的性格,总是羞答答地不敢坦言酒在河东的尊贵,从而导致桑落酒的日渐式微,汾雁香的固步自封,洞宾仙酒独舞于风中……至多是院里开花墙内香,很少能够走出运城这片黄土地。


运城地方酒



事实上作为葡萄酒的原料基地,我们故里的鸣条岗,是国际公认的生产葡萄黄金基地,堪与世界著名的葡萄产地波尔多一争高低。西汉的《战国策·魏策》中载道:“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可见在夏朝时已有美酒问世。早期的魏国就在我们今天的安邑与夏县一带,唐朝时这里出产的“乾和牌葡萄酒,就已成为当时的16种名酒之一,并且是其中唯一的葡萄酒类。在《五总志》里这样写道:“葡萄酒自古稀奇,本朝河东,其酿法始入中都。”难怪我国古代曾将葡萄称为蒲桃、蒲陶,是否与河东称作中都的蒲州有关呢?大致不出左右。

河东酒出自然,人们耳濡目染,春醪独抚,齿沾舌尝,尽爵毕觞,遂有喜酒好饮、把盏握杯的天性,并且被输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就是运城人追求的最令人陶醉的境界,也成就了我们故里文人武将、墨客雅士们的美酒人生与佳作。诸如解州人关公有“英雄举杯成壮举,酒尚温时斩华雄”的传世佳话;猗氏人王维写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绝唱;而自称“五斗酒先生”的龙门人王绩,亦曾在《题酒店壁》中这样写道:“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劝酒词。

人们常常会赞誉王翰的那首《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却不知道元曲大家、临猗藉人士关汉卿在他的《朝天子·从嫁媵婢》里写道:“鬓鸦,脸霞,屈杀了将陪嫁。规模全是大人家,不在红娘下。巧笑迎人,文谈回话,真如解语花。若咱,得他,倒了葡萄架。”是说一位美人坐在葡萄架下,一杯酒在手里散漫逍遥,自斟自饮无拘无碍,是一种何等超然物外,脱落人间万事的仙家境界。比之于王翰的那首《凉州词》,直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之蓝,意趣更加深沉,更值得“酒仙们”把握玩味。





世之有酒且能流传千百年不衰,自有其中的妙境,常常令人爱不释手,醉不离口,难以与其说声再见。因酒为水谷之气,能够祛风散寒,养脾健胃,容颜益寿,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还可消除疲劳,恢复精神,增进食欲,尤其寒冷时暖身拒寒……如此益处多多,成为人们餐桌珍品,待客佳酿,实在是名副其实,难能可贵的。但是物极必然会反,过量饮酒或是嗜酒成性,则会引起酒精中毒甚至损害神经系统,故《本草备要》描述道:“少饮则和血运气,壮神御寒,遗兴消愁,辞邪逐秽,暖水脏,引药势……过饮则伤神耗血,损胃烁精,动火生疾,发怒助欲,致生湿热诸病。”关键是要有分寸的控制,把握好那个度。

我们运城有句俗谚,叫做“一两黄汤四两福”。把酒尊为福水,意即有福之人才能喝到酒,应是运城人的一种创举。所以来到运城,欣赏和经历运城人饮酒和闹酒的过程,确实是一件幸福而惬意的事情。坐在装饰祥和典雅的环境里,将酒满注于杯中端起来举杯换盏,临风唱和,那色那香那味在热烈中弥散开来,仿佛进入梦幻一样的境界,别是一番趣味。举目回首,千年不变的条山风,带走了无数的精彩,惟只河东的酒香,依然在这片黄土地上氤氲着绵长的岁月。有人述说曹雪芹曾在绛州住过数日,畅饮汾雁香而“酒渴如狂”,很有几分意趣。何不告诉外来的朋友,我们运城人性格如酒,平静外表里常存有一颗热烈的心,不由得叹曰:存一份天性的甘醇,为了心灵诗意的栖息。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本期责编:冯韶华)

作者简介

冯建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醉心文化,热恋故土。一个自知无为却要为之的痴人,曾做文案,如今闲客。平生略喜孤独,能涂两笔草鸦,有二十几本残书问世,约500万余俗言。最心仪者《千年河东》,最尽力者《走遍河东》(13卷)。最受读者欢迎者《万世人极关云长》,最令乡人添堵者《祸起大河东》……道路还须前行,愿读者岁月静好。


往期回顾


冯建国||最美临猗红烧肉

小满||那一抹金黄的秋色

尉惠全||电影票的印记


了解古运新城

运城网信备案A00555


喜欢本文就给我点个赞吧!



古运新城
平台宗旨:欢迎原创作品,传播运城文化 打造沟通平台,服务运城企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