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国||武俊英收徒记

文摘   2024-10-12 07:13   山西  


河东人讲河东轶闻丨运城人听运城故事








武俊英收徒记




我们河东大地的秋天总是那么美,风和日丽,秋高气爽,鸟儿雀儿飞来叫去,歌唱着这个美丽的收获季节。国庆节好事连连,我应邀去临猗参加好友王启周女儿归宁仪式,正当那个月宫六号太空挖壤的操作手贾晓宇敬酒之际,俊英打来电话,说她又新收了一个徒弟,将在八号举行收徒仪式,希望我能够参加,我当即答应下来,并为俊英感到高兴。告别剧团领导岗位十多年了,依然有徒弟要拜于门下,说明俊英的艺术生命常青,威望依然高昂,实在是运城蒲剧界一大幸事。我衷心为她祝福,并请中国书协会员赵含民,书写了一副“师拜俊英”的条幅,既是对她这个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她的作为致敬。

下午,我从临猗回到宾馆休息,顺手打开电视机,正是蒲乡情剧场,播放的又恰好是俊英主演的《西厢记》。算不算是一种缘分呢?应该算是吧,十多年前我曾经写过《白话西厢记》和《普救寺传奇》一书,对西厢记的剧情也是情有独钟。而且也早听说过《西厢记》是俊英的鼎力佳作,只是从来没有看过俊英在舞台上的演出。倒是听俊英演唱过几次蒲剧莺莺唱段,但都是在古运新城联谊会组织的活动上。于是便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地补了一堂课,虽然戏商有一些愚钝,但剧情还是认认真真地复习了一遍。俊英腔的那种美,仿佛潺潺绵绵的溪水,缓缓地从耳边流淌过来。

俊英的嗓音清亮,音域宽阔,音色甜美,在吐字、发声、行腔、运气等方面勇于突破创新,其唱腔悠扬婉转、缠绵悱恻、平舒圆润、余音绕梁,观众们百听不厌。加之俊英端庄的仪态、优雅的气质和传神的表演,使蒲剧旦角唱腔激越高亢又委婉缠绵,形成了不脱传统韵味又有时代的新流派‌,在戏曲舞台上独树一帜‌。难怪有关专家赞誉道,蒲剧好听从俊英开始,被誉为“独占蒲苑第一腔”,这在蒲剧界是前所未有的,十分难能可贵。因为任何一个流派的出现与形成,不是由艺术家自我界定,而是经过千锤百炼、被广大观众与专家学者共同认可方能获得。


武俊英自12岁时开始学艺,50多年来的岁月坚持不懈,终以其吐字清、声含情、韵味美的“俊英腔”,开辟了蒲剧艺术发展新天地。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金唱片奖”等,被确定为“蒲剧唱腔流派代表人物”,给予她“蒲剧旦角的唱腔至今没有超过武俊英”的极高赞誉。以著名剧评家王思恭先生的话来说,俊英在蒲剧界创造了诸多“奇迹”,对蒲剧表演艺术做出了超越性、开创性、历史性贡献。他在热情洋溢的一番肯定之后,并寄希望俊英与她的弟子们继续迎接挑战,扛起传承武派艺术、振兴蒲剧的大旗,与时俱进,打造精品,回报社会。

戏曲艺术拜师学艺源于何时,我没有做过充分了解与研究。但是在旧时戏剧传统中,师徒关系被视为一种法律约束,演员在台上表演时,必须声明自己有师父,这是他们合法登台的证明。如果某位演员没有师父,即使他有无师自通的天赋,也必须拜一位内行的师父才能入行‌。传统戏剧的技艺传授,主要是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进行,师父亲自示范,徒弟摹仿学习,这种师徒关系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一种情义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弟子在学艺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技艺,还要遵守师父的教诲,既要唱好戏,更要做好人,就像对待家长一样,服从和尊敬师父‌。


拜师仪式在传统戏剧传承过程中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礼仪形式,更是师父和弟子双方的一种承诺和责任。通过拜师,徒弟能够系统地学习戏曲的技艺和艺术表现,师傅则通过言传身教,将自身的经验和技艺传授给徒弟,确保戏曲艺术的薪火相传‌。拜师仪式通常包括斟茶跪拜、敬茶献花、呈拜师帖和礼物交换等环节,不仅是对师傅的尊敬,更是对戏曲艺术的敬畏。近年来,通过拜师仪式,俊英相继收认了八位弟子,分别是贾菊兰、苏鹏、李红莉、王苗苗、黄丹、孙凤梅、张萍、张瑾,个顶个都是德艺双馨的蒲坛精英,撑起了运城蒲剧界的一方天地。其中大弟子贾菊兰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运城市文联副主席、山西省蒲剧艺术院院长,还以代表身份参加了党的二十大代表大会。

武俊英和她的弟子们




甲辰年九月初六,时值寒露,正可谓寒凝梅香,露浇菊芳。坐落在运城宾馆的东餐厅里欢歌笑语,掌声雷动,俊英第九个弟子的收徒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徒弟韩青娟,艺名二丫,毕业于永济戏校,工小旦兼青衣,以其出色的表演才华和卓越的演唱技巧,准确地把握角色情感,成功塑造出剧中角色,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和赞誉。出于对武派艺术的向往和对俊英人品的仰慕,二丫主动登门拜访学艺,痴迷攻略武派唱腔,经过两年多不遗余力的精心学艺,终于潜移默化了俊英的《送女》《西厢记》《玉蝉泪》《窦娥冤》《洪湖赤卫队》《苏三起解》《母爱》等经典剧目,以德才兼备的优秀品质感动了俊英,决定收她为徒。


“我们会谨遵师训:不断砥砺从艺初心,努力探寻艺术真谛;坚决恪守职业道德,全力传承蒲剧艺术;为百姓倾心演戏,为时代奋起歌唱!”经过一系列拜师仪式之后,在贾菊兰的带领下,九位弟子手握拳头,面向师父武俊英,庄重宣读武派收徒拜师训词,那一刻俊英眼睛湿润了。当菊兰与师父俊英相拥一抱,手牵手一起走进弟子队伍时,现场先是泪奔与感动,然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刻师徒肝胆相融的情景感天动地,运城戏曲界再现一片春华秋实。俊英艺术之树常青,运城蒲剧艺术河流永续,俊英和菊兰就是一个缩影。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真诚希望俊英能够青春永驻,挑起蒲剧艺术传承的重任,迎来一个又一个蒲剧辉煌的明天。

曾任运城艺校校长潘德民赞叹道,在运城市蒲剧艺术家中,俊英是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的第一人;在运城蒲剧团自建团以来,俊英是由演员担任团长的第一人;在人才培养上,俊英是蒲剧界培养出“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的第一人。在运城人民的心目中,俊英是蒲剧的亮丽名片,是蒲剧传承的巨大功臣。她以《送女》《起解》《西厢记》等剧目,创造了蒲剧一个时代的辉煌;她以“独占蒲苑第一腔”的武派唱腔,形成蒲剧艺术史上一个重大的流派;她以全国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赢得了社会一个高度赞赏。我们应该向俊英致敬。这是潘校长的呼唤,也是广大戏迷们的心声。

即兴一首小诗,略表此刻心情:

寒露时节绽芬芳,

恩师收徒笑满堂。

蒲坛灿烂春光照,

万众欢呼俊英腔……







(本期责编:冯韶华  摄影:孙立功)

作者简介

冯建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醉心文化,热恋故土。一个自知无为却要为之的痴人,曾做文案,如今闲客。平生略喜孤独,能涂两笔草鸦,有二十几本残书问世,约500万余俗言。最心仪者《千年河东》,最尽力者《走遍河东》(13卷)。最受读者欢迎者《万世人极关云长》,最令乡人添堵者《祸起大河东》……道路还须前行,愿读者岁月静好。


往期回顾


【重磅消息】“三管银杏源”杯全国散文诗歌楹联大奖赛入围名单揭晓

冯建国||迎宾餐馆的美味诱煞人

冯建国||运城半子欧阳修


了解古运新城

运城网信备案A00555


喜欢本文就给我点个赞吧!







古运新城
平台宗旨:欢迎原创作品,传播运城文化 打造沟通平台,服务运城企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