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人讲河东轶闻丨运城人听运城故事
为韩周太的
冯建国
花鸟虫草点赞
韩周太出生于夏县农村,虽然极富书画天赋,但小时候因家境贫寒,一枝毛笔、一个砚台,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于是那些废旧不堪的年画,就成为他不可多得的临摹素材。90年代初,这个为了不负艺术年华的年轻人,自费到中央美院学习绘画技巧,开始专攻牡丹绘画。不过韩周太深知艺术的艰辛,前行者的路上永远不会有休止的路牌,而金字塔只有登顶才能闪烁光晕。为之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从中央美院出来,又背起行囊踏上了前往兰州拜师的列车,更深层次的精研绘画及雕塑技巧,开始了寺院里长达两年的艺术创作。
在不断探索过程中,韩周太逐步悟出了“宁要一门精、不要行行通”的生存道理,把视觉伸向了牡丹领域。并刻意把西方艺术手法,巧妙地融入到中国画中来,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新颖而独特的风格。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韩周太决计主攻牡丹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多次远赴天府之国四川,拜有着“中国牡丹画第一人”之称的邵仲节先生为师。也许是“亲不亲故乡人”的缘故,这位同是夏县籍的大师对韩周太情有独钟,绝技真传也是一股脑地传授给他。如今去看韩周太整幅画面,布局穿插有序,色彩搭配合理,从中不难透露着邵先生牡丹画风的点滴意韵。
韩周太师古而不泥,广取而求真,在那一段艰辛而快乐的时光里,他苦心孤诣,悬梁刺股,于传统中寻觅创新之光,在继承中博采众家所长,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人画风。其画作立意新颖,构图精妙流畅,犹如山间清泉潺潺,清新脱俗而富有诗意。他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色彩,捕捉着花鸟世界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周围花朵的娇艳欲滴,鸟儿的踏枝雀跃,都成为他构思画作艺术的灵感。其每一幅画作都仿佛是一个小小的自然世界,让观赏者得以沉浸其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闪烁于浩瀚的艺术星空里。
事实上画家只有心中蕴神,画中才会生韵。这神是画家的神情,这韵是作品的风采,两者相得益彰。韩周太的画作中,将艳丽与典雅,清新和浓郁,厚重与飘逸融为一体,形成了艳而不俗、香随风飘、色墨交融的水墨意境。从中读出他的艺术之旅,是一场对传统精髓深刻领悟与勇敢超越的壮丽航行。他的绘画技法精纯,笔墨运用自如,章法布局平稳,线条流畅而富有节奏感。其作品集里的花鸟们或绽放,或飞翔,或栖息,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其画作无论是淡雅的水墨,还是绚丽的彩墨,都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花鸟的气质与个性,从容自若地勾勒出花鸟的形态与神韵。
(摄影:孙立功)
韩周太一生深耕于花鸟画界,其画作既具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时代的气息,在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尤以画牡丹为最。他喜欢牡丹的花色艳丽,喜欢牡丹经历风霜雪雨,更喜欢牡丹将最美的色彩捧给人间。2008年秋,中印两国书画展在印度尼西亚举行,韩周太被邀请现场创作了一幅《国色朝酣露,天香夜染衣》,画作中的牡丹千姿百态,色香四溢;栖枝小鸟栩栩如生,富有神韵,轰动了两国的专家学者们。当地媒体评价说:画家笔下的写意牡丹冠压群芳,用色浓淡有致,厚重不落俗套,层次交错清新,疏密搭配合理,笔墨娴熟精湛,虚静蕴怀淡雅,营造了一个悠然恬淡、神韵飘逸的画中境界。
从韩周太画集的作品来看,各色牡丹穿插有序,结体取势独立连贯,色彩搭配浓淡相宜,落笔线条挥洒自如,水墨意趣厚重俏皮,层次有度空灵大气。既展现了自然的真实色彩,又融入了画家的情感与想象。他笔下的牡丹超越了视觉的盛宴,化作情感的载体,每幅牡丹都昂扬向上,充满着勃勃生机,让人精神振奋,激情澎湃,百看不厌。在他的画中,一花一草,一枝一叶,都以心境营造,将人间最美最辉煌的春色尽收笔底,让易逝的韶华在他的笔下纸上定格为永恒。韩周太以其独特的风格,描绘出了自然之灵,墨韵之美。让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艺术的无穷魅力。
(摄影:孙立功)
韩周太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泼墨抒情,不仅是对生活之美的颂歌,亦是对自然造化的崇高礼赞,人与画都达到了一种不可见而可感的“内在美”。为完成挚友的盛情嘱托,我专程赶往夏县泗交山小镇,与韩周太倾心交谈。看他伏案作画,用笔娴熟,挥洒自如,一点一划似乎信手拈来,却又都是恰如其分,完全进入了无我的境界,实在是令我赞叹不已。本文说是为画册作序,实为欣赏韩周太作品集锦,言虽由衷,却词难达意。拉拉杂杂说了半天,不知道有几句能说到点子上,不到之处,还请广大读者与韩周太见谅了。算作序。
(摄影:孙立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