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战科||放歌河东第一人——冯建国的河东文化情结

文摘   2024-11-21 06:30   山西  


河东人讲河东轶闻丨运城人听运城故事





放歌河东第一人

——冯建国的河东文化情结


















十月伊始,由市委宣传部、市委人才办、市文联主办,市文学艺术研究院、市作家协会承办的“河东作家写河东”主题征文拉开帷幕。每当在油墨飘香的《运城日报》鹳雀楼版、在文潮涌动的市作协群看到篇篇征文的时候,我就不由地想起一个人来,一个称得上“放歌河东第一人”的人。

当然,我说的“第一人”,不是指开辟抒写河东先河的第一人。因为上下五千年来,或歌或赋,或诗或词,或文或联,或比或兴,吟咏河东的圣贤达贵、文人墨客、诗词名家、文章大咖前呼后拥,络绎不绝。

譬如,闪耀在中国文学史册上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的“魏风”篇“唐风”篇,就是抒写河东风物的篇什。

曾经七泛楼船驾临汾阴脽上祭拜后土圣母的大汉武帝,泼墨挥毫,慷而慨之,留下荡气回肠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这般描摹五老峰:“西则石壁千寻,东则磻溪万仞,方岭云回。奇峰霞举,孤标秀出,罩络群山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顶……”

斗酒诗百篇、集酒仙诗仙于一身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恢宏起笔,气势磅礴,纵歌龙门:“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不愧为浪漫主义之执牛耳者;

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誉的唐代大散文家韩愈,曾咏巍巍中条山:“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晋问》里赞美盐湖:“但至其所,则见沟塍畦畹,交错轮囷,若稼若圃,敞兮匀匀,涣兮鳞鳞,逦渳纷属,不知其垠……无声无形,熛结迅诡,回眸一瞬,积雪百里……”




而被誉为“唐诗高度”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让一座籍籍无名的北周军事戍楼,因诗成名,名冠天下。

至今上演不衰的元代戏曲名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更是让本是佛门清净地的千古名刹普救寺,成为温暖人心的爱情圣地。

宋人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元代元好问、段克己、段成己,明时薛瑄、杨博,清朝顾炎武、张尔墉,民国景耀月、景梅九以及当代郭沫若、田汉等如雷贯耳的历史名家,都曾手执生花妙笔,写下咏赞河东的锦绣文章。

作者不胜枚举,咏文数不胜数。当然,若论最早抒写河东的第一人,根据现有记载,乃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上古之时,舜帝巡幸盐池,伫立在池北卧龙岗上,迎着和煦的南风,俯瞰一望无垠银光闪烁的盐池,喜望着采集粗盐的盐工,心中顿生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情之所至,手抚五弦琴引吭而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这首《南风歌》,奠定了舜帝抒写河东的开山地位!




但从古至今,抒写河东最多的第一人又是谁呢?屈指数来,这个第一人,唯他无愧,非他莫属!他便是年近古稀的冯建国先生!冯先生抒写河东四十余年,至今老骥伏枥,写我河东不辍,已出版抒写宣介河东的作品40多本800余万字。

冯先生是谁?不好文字的人可能不知者多,但文学圈内的人鲜有不知其名者。先生乃我市临猗县人,1956年生于传为贵妃又一故里的杨妃村,当过农民、工人,做过教师、干部,退休前系市国税局稽查局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协副主席。

本世纪初那会,我尚不认识冯先生,但从当时某一期《河东文学》上,看到专门编发的他的一组写河东历史文化的散文。文风朴实,感情真挚,思考深邃,发人深省,字里行间蕴藏着这位河东本土文化学者对脚下这片热土深沉的爱恋、深切的责任和深情的担当。篇首配发了张冯先生坐在黄河边凝目远眺的照片,凝重的神情仿佛进入骋怀远古、思接千载之境。这是我在纸上初识这位写我河东的作家,他的名字深深镌刻在我脑海里,令我神交。



2008年初,我和冯先生巧遇于一朋友饭局。虽是当面初相识,一见倾心如故人。朋友刚介绍完,冯先生就看着我快意道,“早知道名字啦,神交好久了。”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也与冯先生神交好久了!”这让小他14岁、一直自认为“只是在文学边缘行走,远未走进文学殿堂”的我,既顿生惭愧,又感无比亲切,距离感霎时无影无踪。既得冯先生如此青睐,我索性撇掉心里的“小清高”,开始“蹬鼻子上脸”“趁火打劫”,提出让冯先生为我的书稿《位卑未敢忘忧国》作序的请求。没想到,从不应允给人作序的冯先生竟然破例,欣然应许。翌日一上班,我便腋下夹着砖头块般厚的书稿,来到冯先生办公室,把书稿交给了冯先生。大约半个月后,冯先生打电话让我取书稿和序言。我不但分文未奉润笔之资,反得冯先生馈赠一棕色礼盒《冯建国河东文化系列丛书经典》。盒里装的是他出版的《千年河东》(上下册)《锦绣河东》及续集,外加他和雷建德先生合著的《白话西厢记》。提着书籍礼盒,我一路心花怒放,如抱美人归!

回到家里,我得空细翻,发现《千年河东》(上下册)2003年4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了40篇55万字河东历史文化散文;《锦绣河东》101篇写了运城101处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27.6万字;《锦绣河东(续)》101篇写了运城101位历史名人,23.5万字,2006年1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100多万字,又岂是一日一月一年之功呢?可想而知,它凝结了冯先生多少心血和汗水啊!翻着这4本书,我深深地被冯先生炽热的乡情和家国情怀感动了!这4本书,为我后来写作《仰望河东》一书提供了莫大帮助。当然,这是后话。



而《白话西厢记》出版更早,1991年11月第一版。阅其简历,之前还与人合作出版过大型画册《大河上下》《古河东100名人图》等作品。这些足以说明,冯先生至少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致力于研究、抒写和宣传推介大美河东了。

正如他在《千年河东》首篇《道观永乐宫》开头就写到的那样,“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脚下的这片黄土地。这里曾是举世瞩目的地方,这里曾演绎了全世界最灿烂的文明。今天,当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迈开双脚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时,我们为这些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而骄傲。历史给这里过多的偏爱,给这里储藏着宝贵的财富。不要吝啬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真诚与崇敬去采撷遗留在这片土地上的文明碎片。”

是的,他没有忘记这片黄土地,他为之骄傲,更为之担当、尽责。为此,他毫不吝啬时间精力,用真诚与崇敬不遗余力地采撷这片土地上的文明碎片,一次又一次穿行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在深山古刹的断壁残垣间,在荒坟古墓残碑的只言片语中,在遍布田野的遗址废墟里,在衰草横陈的千年古战场上,流连徘徊,寻寻觅觅,艰难跋涉,小心求证,胸中燃烧的强烈责任感让他忘记了劳累,忘记了孤独,忘记了害怕。上班那会,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每天4点钟就爬起来开始写作,以致形成了生物钟,一到这个点便自然醒,洗把脸就坐下来提笔抒写,到后来,买了电脑自己敲键盘,不知疲倦地为河东纵情放歌。




2007年,他抒写河东历史人杰的《人中龙凤》,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2008年,抒写运城13个县市区历史人文、风景名胜的《走遍河东》系列丛书,一县一卷共13卷,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

2010年,继当年《白话西厢记》后再度聚焦普救寺的《普救寺传奇》,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2年,解读宣介两百年企业福同惠的《中华老字号福同惠》,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

2013年,写关公的《万世人极关云长》,写故乡写亲情的《人世间》,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

2014年,揭秘“安史之乱”河东元素的《祸起大河东》,主笔的《河东婚俗文化》,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5年,抒写运城企业家成长之路的《云山之路》,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

一两年一本甚至一年两本,这是多么丰硕的成果!这是怎样的激情与速度啊!让人深感冯先生在抒写宣传推介家乡河东上是何等勤奋何等努力,简直就是拼命三郎!而此时冯先生已年过半百,是奔六十的人了!










诚如他在《走遍河东》系列丛书后记《走遍河东情未了》里写到的那样:“几年间,我又一次失去了常人的生活习惯,除了上班时间,剩余下漫长的或短暂的夜,星期天与节假日,甚至每年的大年初一,都会沉浸在奇妙的河东文化里,常常让自己有一种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历练,甚至连多年的同学与朋友都仿佛觉得我‘怪怪的’,成为异类。正是在这种‘离经叛道’的日子里,我向朋友和出版社交出了自己依然还不甚满意的‘答卷’。”连大年初一都在醉心创作,足见先生抒写河东之痴。

面对“手机阅读”汹涌成势的时代大潮,为了心中的爱——大美河东为更多的人知晓,已是花甲之年的冯先生也赶时髦创办了“古运新城”微信公众号,先后开设了“河东演义”“运城人物”“故事里的运城”“旅游”“乡土风情”“美食”“随笔”“企业文化”等栏目,从不同层面、视角全方位向网友展现古老厚重的河东、风光秀美的河东、物华天宝的河东、人杰地灵的河东、美味诱人的河东、热诚友善的河东、多姿多彩的河东……





他组建了“古运新城”联谊会,引领一众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采风,一起抒写河东,文章在“古运新城”公众号上发表。当然,在这所有人当中,他依然是写作激情高涨写的最多的那一个,依然是生龙活虎、精神矍铄的生力军,冲锋在前、攻城拔寨的主力军,依然是高擎火炬的领跑者,跑得最卖力,跑在最前面,遥遥领先,令人望尘莫及。

他年年策划组织全国性征文征联活动,吸引大江南北作者共写河东,尽己力,集众智,拓展提升运城的影响力、吸引力、知名度、美誉度。今年,“年味儿”诗歌散文征稿刚落下帷幕,择优汇编成册,就又紧锣密鼓启动了“三管银杏源杯”全国散文诗歌楹联大奖赛。先生胸怀宽广,从不因人选文,坚持以质论奖,此次“银杏源杯”全国散文诗歌楹联大奖赛以3名外地作者拔得头筹圆满收官,展现了河东自古以来的开放、豪迈、大气。









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辉煌灿烂的河东历史文化,就像挖不尽的宝藏,赋予冯先生无比的抒写自信与底气,得天独厚、风景如画的河东山水,滋养着冯先生脑海中的灵感笔下的灵气,星罗棋布、尽显先民智慧的名胜古迹,启迪着冯先生深邃的文化思考,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新运城,让冯先生激情澎湃、壮心不已,成为冯先生笔下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2019年,他又推出《关公传略》(中州古籍出版社);

2021年,出版《关公述评》(山西经济出版社);

2022年,出版《印象运城——来运城一定要去的30个地方》(山西人民出版社);

今年,还有两本书稿已送到出版社在审着呢。




除去自己出版的书,冯先生还先后担任《炎黄春秋》万荣专刊、盐湖专刊,《神州印象》稷山专刊,《河东故事会》等刊物总撰稿,策划为福同惠、银杏源、运城宾馆等企业编撰企业文化宣传册,助力企业文化,凝聚企业精神,用引人入胜的文字推介运城名优特产和美食佳肴;他热情讴歌先后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百名优秀母亲,荣登“中国好人榜”的杨春霞女士,义务为杨春霞和她的迎春餐馆撰写了多篇宣介文章;他深切缅怀27年收养59名孤残孩子,资助530余名贫困家庭,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慈善中华行慈善爱心大使等荣誉的陈玉芳,联合精睿印刷有限公司公益为陈玉芳编印了《永远的怀念》纪念册……只要是宣传运城,只要是激扬清风正气,传播正能量,冯先生都不辞劳苦,竭尽全力。《古运新城》微信公众号上,更是两三天就一篇,至今已编发1200多期,勤耕不辍的精神实在令人叹服和钦佩!




对于深深眷恋的河东,冯先生似乎有着倾诉不完的话语,他激情四射,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变换角度写、变换题材写、变换体裁写、变换口吻写。用散文写完河东山水、13个县市区名胜后,他又《诗颂运城八景》《词绘运城八景》《词写运城十座名山》《诗写运城十三县》。光是一座盐池,他就变换手法、角度,先后写了《运城盐池赋》《盐池颂》《盐池广场游记》《运城盐池,怎一个美字了得?》《中国死海,运城人的悲哀》《走近运城盐池,读懂华夏母亲湖》《百里银湖民族根 千秋盬池运城魂》等10余篇文章。总之,他不停抒写,抒写不停。写人文间写山水,写山水间写古迹,写古迹间写人物,写人物间写美食,写罢古人写今人,河东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他都想抒写,都想让世人知道,让世界知道!

放眼河东,试问有几人写河东写得像冯先生这样痴这样癫这样执著专情?下笔千言皆因爱,字里行间见真诚,有谁像他这么多情而深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辛勤码字几十秋,乡音无改鬓毛衰,有谁像他这般钟情又痴情?每得佳句披衣起,灵感常伴五更鸡,有谁像他如此动情至倾情?大年初一犹疾书,呕心沥血如春蚕,有谁像他这般忘情与醉情?说他是“放歌河东第一人”,谁可堪比?谁曰不然?遗憾的是,2023年选树“百名最美运城人”,其中“最美河东文旅推荐官”竟然疏忽了如此最佳人选,实在令人大跌眼镜,不胜唏嘘!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乡土创作是为何 码字百万快乐多》一文开篇,冯先生引用了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名句。毋庸讳言,这句诗也正是冯先生深厚家国情怀的最好诠释,是他主动担当写河东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动力源泉。冯先生写到“也许正是我小时候记住了这句诗,才使得我四十多年来始终不渝,匍匐在脚下这片土地上,坚持我手写我心,描绘和歌颂我们可爱的家乡。”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爱家乡就是爱国的行动体现。因为,爱国不是空泛的,家乡就是祖国的缩影,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冯先生用四十多年不懈的倾情吟唱,唱出了对家乡对祖国坚贞不移的爱!

2024年元旦,冯先生在《古运新城》新年致辞中爆料,想把四十多年呕心河东的文字,归集成12卷本的《遇见运城》出版。在此,我真诚祝愿先生宏愿早达,真诚祝愿先生身体康健,寿比南山!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当比一浪强。也真诚地希望更多的河东儿女以冯先生为范,知责在心,担责在肩,为“国宝第一市,天下好运城”抒写出更多精彩华章,让河东美名传扬天下!





END






(本期责编:吉秀珍)

作者简介

淮战科,1970年生,中国散文学会、山西省作家协会、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有《位卑未敢忘忧国》《我挚爱的热土·谋略运城》《我挚爱的热土·仰望河东》。作品曾多次荣获全国性散文征文一二等奖,多篇散文被收入全国性散文选集。


往期回顾


疯言运城50景||(一)盬盐湖,应怜中条那池雪

冯建国||运城应是酒故乡

小满||那一抹金黄的秋色

关注我们了解古运新城


运城网信备案A00555





古运新城
平台宗旨:欢迎原创作品,传播运城文化 打造沟通平台,服务运城企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