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危化品领域企业高风险作业现场安全协作机制建设工作经验做法!

文摘   2025-01-15 00:07   山东  

青岛市危化品领域企业高风险作业现场安全协作机制建设工作经验做法

为有效发挥应急队伍在高风险作业中事故预防和险情处置的作用,青岛市以“一张清单”“一套规范”“一张网络”为抓手,大力推广开展现场安全协作,打造规范化常态化运行机制。

一、制定“一张清单” ,精准建立高风险作业目录。将确定高风险作业范围作为首要任务,按照省厅文件和八大特殊作业安全规范要求,结合青岛实际,将带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压蒸汽介质容器、设备、管线等部位的动火作业,危险化学品带压打孔带压堵漏作业,无法及时消除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源的盲板抽堵作业,存在重大或较大风险的受限空间作业,停工大检修后的首次动火作业,连续生产装置开停工以及其他具有火灾爆炸或急性中毒不可控风险的现场施工作业 7 类现场施工内容确定为高风险作业,要求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现场安全协作机制。同时强调,除正常开停工和检维修外,应最大限度避免高风险作业活动,防止因失管漏控引发安全事故。

二、发布“一套规范” ,积极探索安全协作实现路径。按照“先试点再推广”的原则,首先在青岛炼化、思远化工等企业开展试点。模拟开展管线焊缝动火高风险作业实操演练,磨合企业生产运行、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和应急队伍多方协同机制,检验隐患核查、现场管控、力量部署、协作保护等工作的实际成效。在此基础上,印发文件推广试点经验做法,规范职责分工和具体要求,配套需求分析、工作方案等相关模板,要求协作双方企业严格执行“一案两交三确认”和全过程记录,指导全市相关企业执行。

三、编制“一张网络” ,科学划定救援力量作战区域。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推动企业高风险作业需求与应急力量相衔接。一方面,构建以青岛炼化、山东港口 2 支国家级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为核心,以 8 支市级专业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为支撑,以属地综合消防站为补充的“2+8+N”的应急力量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危化品领域企业与应急救援力量之间的沟通衔接,推动企业和队伍之间,队伍和队伍之间济宁市,按照自愿就近、区域联动原则签订协作互助协议,目前,涉及高风险作业的 21 家企业均已建立安全协作机制,逐步编织起覆盖全市的“防护网”。

四、聚焦“三个重点” ,全力降低现场作业安全风险。一是聚焦重点工艺管控,严格执行清洗、置换、吹扫与气体检测程序,降低由于特殊作业引发爆炸、中毒、窒息的可能性。二是聚焦重要时期管控,在检维修、试生产期间,引导企业集中安排开展现场协作,靠前布防应急救援队伍,做好现场爆炸区域辨识,合理布置人员装备,确保一旦发生意外,能够迅速有效处置。三是聚焦信息化管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高风险作业现场安全协作工

作纳入业务平台系统,与特殊作业许可制度进行融合,做到网上同步审批、资料一键调阅,实现安全协作管理信息化。


安全工程师之家
为广大用户推送安全要闻、行业资讯、安全预警、法律法规等信息,多角度、全方位、连续报道涉及化工领域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提供最新资讯、学习、交流、招聘信息。欢迎提出意见反馈、意见和建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