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疾病是怎么来的?
从西医来讲,各种疾病都有病因病理:有传染的,不传染的。
有来自客观环境的有害物质、不良因素的,有来自生活中的各种原因的。
包括中毒、外伤、受寒、中暑。中医也有一套说法:风,寒,暑,湿,热,凉。
然而,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会特别强调疾病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心理原因。
中医讲七情伤心。讲得更具体,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喜伤心,怒伤肝。
而现代医学讲,疾病百分之七十以上属于心身疾病,是说这些疾病完全或主要是由于社会心理原因引起的。
当一个人遭遇打击与挫折,情绪焦虑、抑郁、苦闷、烦恼,或者恐惧、紧张、没有安全感,都可能酿成某种疾病。
换句话说,任何不良情绪都可能“躯体化”。
焦虑,烦恼,可以表现为心脏出毛病。
抑郁,苦痛,也可能累积为癌症。
紧张,不安,也可能呈现为皮肤病。
02
顺着现代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已有的深刻剖析,我们还该有什么联想呢?
我们发现,疾病常常涉及我们和身体的关系。
这个“我们”是指我们的欲望,我们的意志。
而“身体”是和“我们”看来一致又彼此对立的另一位朋友。
聪明的人会发现,身体看来听我们指挥,但又不完全听我们指挥。
我们不可能随随便便下个命令,让心脏停跳或者慢跳。它要激惹时,心律不齐时,你下了命令,让它不激惹,心律正常,它是不听命令的。
这里要看清楚,“我们”和身体不完全是一回事。
疾病有的时候是由于我们并不正确地对待身体而产生的。
譬如,你拼命要成功,工作加班加点,这时,你往往不太顾及身体的承受能力,你和它并未商量好合作关系。
日久天长,身体被你驱使着终于承受不住了,胃痛了,颈椎痛了,心脏不适了。
身体用疾病表现了它对过分奴役的不满。
它病了不满了,你才注意到它的疲劳不堪。
03
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旋律:身体好时,便忘乎所以去争名夺利,去野心勃勃;累垮了身体不行了,便歇下来,照管自己的身体。
身体恢复了,便又开始忘乎所以,去过分地野心,过分地贪求,结果又累病了,再歇下来。
这样的旋律在很多人身上反复不已。
有的人反复到一定程度,了悟了,要“正确对待身体”。
也有人反复到死,也不曾了悟。
04
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把它看成平等对话的对象。
前面讲过腹脑,推而广之,对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想象它具有某种独立人格。
这种概念或许现在还没有足够的科学论据支持,有待于继续研究,然而,它确实道出了一种我们在个人体验中能够经常验证的道理。
中国传统医学对此就有相当先见之明的概念,它讲: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肾藏志,脾藏思。
在中国古代道家养生功中,更把人的五脏六腑、五官七窍、身体各部位,都认定为有神志之类的在当值日官。
既然水的结晶都能感受来自人类音乐和态度的波动,那么,仅仅从波动而言,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和部位,一定也在感受来自我们主观意志的态度的波动。
疾病提醒我们要处理好和身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