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梨花坞

文化   生活   2024-08-12 13:36   北京  

欢迎关注 “我是玲珑君”视频号
 点击进入视频号


图片由作者拍摄并提供本号分享





走过梨花坞
作者:二毛

沿着路向西,两座山之间,就是梨花坞。一个寻常院落,被松林和其他不知名的树半掩着。站在进门处,看得见远处的文笔塔。塔的下面,是水波不兴的易罗池:清,长满了水草。我曾经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在池子边走来走去。


梨花坞,实在是个美丽的名字,人说是因其地势四面凸出,中间凹下,又因种植有大片梨树,春天梨花盛开,雪白如云,如花似锦,而得名梨花坞。当地人也叫大梨园。


暮春,梨花的花期已过,四处是一片浓烈的绿。据说这里梨花开的时候洁白如云,浮在山腰,坞中梨树,叠翠伸延,碧溪两岸,杨柳成荫,梨花竞主,满坞浓香” ,我无法想象这样的美景。梨花坞有一座尼姑庵,象其他寺庙一样,盛时的光景难于想象,究竟这里的梨花过去曾经很美,还是而今梨花开时也有着这如云似幻的美景?我无法考证。沿着四周看,似乎没有几颗梨树。那些旧日梨花如同辞世的庵主一样,隐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只空空的留下这美丽的名称,一些传说。


在落寞的庭院,看青草一年年绿着,看花儿开了又谢了。也只是看着此刻,看四季里的某一天。如果人的一生一直是个匆匆过客,所经过、逗留的地方实在有限。坐在一旁,静静地感觉,听那些听不见的声音,读不出的信息:从穿过屋顶的风,从每一片瓦灰黑的颜色,从每一面墙壁的缝隙处......往日可以从风中偷偷溜回来么?无法言说的气息弥荡,一些刚刚升起的思绪,刚生发就失落了。



一个女人,是什么样的失望或希望使她进了深山做了隐士?守在梨花坞的几间破屋子里。因为曾经给打柴的少年一口水喝,给他吃了一顿饭,又为着偶然的机缘,那个少年后来做了大官,感念她的恩德,修建了这座寺院。


没有故事和传说,会少了很多色彩,很多追忆回想。那些更多更久远的历史和故事,随着时光的流逝,知情人的离世而永远地失传了,也许,那些被岁月的沙子埋没了的东西,它们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可惜的是我们无从知道,人们到底错过了什么,忽视了什么,又遗落了些什么。现在的流传是真的?还是后人编织的?或许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今有一座寺院,留下一个美丽的名字:梨花坞。它有 一树梨花千点雪;两堤杨柳万窝丝。” 的景致。


清风习来,飞檐上的风铃声回荡在山坞里。没有梨花开遍的胜景,山洼周围的断柳亦无从找到寻踪,谁曾见到那满坞的梨花,如雪一样在清风中堆积蔓延,又如微露一样零落挥洒去? 我坐在屋檐下的轻音荫里,微风带着凉意。回想那个少年时代就认识的影子,他在这个城市,但我无从知晓,他住在哪一条街道?哪一栋楼哪一座门窗里。我从那个他熟知的城市来,也许我们见面不相识,此生就此消散在茫茫人海。


这联语描绘的情景,依然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据说,寺前原是有一弯山溪的,流水淙淙,经年不息。苍鹭成群结队,小兽出没四野。溪畔梨柳成行,皆百年老木。逢春时节,满坞梨花盛开,如棉似雪;株株垂柳拂堤,风缓枝柔。到我来时,气候早不比昔日温润,时过境迁,环境改变,古树枯死,几经三百年的天灾人祸,古老的梨花坞不复存在。


不问过去吧,不仅是传说或各种人的记忆,文档的记录,过去就过去了。此刻能够用心灵感受到的东西,也许才是唯一的真实吧。一个过客,寻找的也许仅是陌生的远古的感觉。在这个古老的修缮过的寺院,我试图触摸一段没有触摸和领会到的光阴,想象关于过去,所有的寂寞和欢欣,体验着一些人经过的历程,走过的路:尚不清楚,这样亲历的经验有没有可比性,到底是不是真正属于自己。



当地的友人说,春天的时候梨花开,这里还有粉淡清香的妙境。我不知道明天我在哪里,即使故地重游,也只能坐看流云远去,想象遍地梨花绿柳,粉淡清香。看向天边的漂浮的清清淡淡的一抹云彩,突然觉得自己只是梨花坞屋前晃过的一片流云,偶尔经过,留不下一抹投影。


作者简介二毛,自由写作者,中学时代开始在地市省级文学刊物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风中的脚印》。写诗歌,散文,小说,崇尚真善美慧,喜欢由着性子过一种自由散淡的生活。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公众号首发,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更多低价正版书籍,
请移步至玲珑君的小店



 征稿 


玲珑君欢迎您投稿,讲述普通人的命运故事和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探讨人性,思考人生,用人性温暖的微光点亮世界。题材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原创首发即可,字数3000字以内为宜。请加小编微信wsllj728直接联系,谢谢!  

玲珑君
理性与感性并存的白羊座, 洞察人性,体味人生,独立思考。 历史人文+文学艺术+电影美食+心理情感+阅读旅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