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上要接天,下要着地——读《宇宙的另一边》

文摘   2024-08-01 16:37   湖南  

想象,上要接天,下要着地

(全文约 1515 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宇宙的另一边》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想象”,单元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作为本单元的打头文章,本课教学应重在指导孩子们领略想象的神奇,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探寻想象的秘妙。


这一点,勾连课后习题,我们便能进一步确定。


课后习题一,“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对应的单元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而课后习题第二题,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就直接对应了本单元的习作要素“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是本单元的终极目标。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想象?或者说想象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宇宙的另一边》基于儿童视角的文章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想象——上要接天,下要着地。


“接天”的意思是说,你要尽可能地放飞想象,跳出现实。


你的思维飞得越高,想象就越神奇,笔下的文字就越新鲜有趣,也愈发能帮助你抒发最为独特的个性情感。


但是,想象又绝不是没有边际的胡言乱造,想象必须“贴地而行”,要以现实生活为前提,要根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情节相对真实,逻辑情理合理,才足够动人。


想象,既富于创造性、艺术性,又根植经验性、合理性,《宇宙的另一边》这篇文章读起来才既熟悉,又有趣。


这篇课文,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想象宇宙另一边的场景: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关键词是“倒影”,倒影和实物,就意味着,两个世界的模样差不多。


课文中是这样写的:“那里有座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街道,街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


两个世界的一切,都是一一对应的。


这种对应,也可以是完全相反的。这种不一样的状态,实则是想象的一种必然。如果完全一样,岂不了无生趣?


课文中,宇宙的另一边,孩子们的行为动作和现实生活中“我”的行为动作就是相反的;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次序也是相反的;世界万物的生命状态当然也和我们这个世界不一样。


这“不变”之中的“变”,让文章读来新奇有趣。


课文中的一句话可以恰如其分地注解我这一说法——


在宇宙的另一边,如果想写一篇关于风的习作,就得闭上眼睛,想象风的样子,慢慢地让自己也变成风,在空中飞啊飞,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


但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任由思绪肆意游荡,我们想象的整个世界也就可以毫无章法呢?


不!真正厉害的想象一定是根植于现实的。


风筝当然可以飘得很高很远,但线头最好拽在我们手里。若牵着风筝的线断了,风筝也就有可能栽了跟头。


课文中,“宇宙的另一边”也有着鲜明的四季更替,作者以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勾勒了彼处的“加法”和“乘法”,跟我们所处世界一样,流转的四季,总是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


想象的基础一定是真实的生活。要不然,宇宙那一边的孩子,为何也会在天地一片白茫茫的时候冲出家门,打雪仗、堆雪人、滑雪呢?


那些百听不厌的“很久很久以前”,那些遥远的神话,虽然神奇,不也是以现实为创作源泉吗?


同样的,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它的想象,也是接天着地的。


“我变成了一棵树”,这是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


树上有鸟窝,确是不足为奇的;


树上有各种形状的鸟窝又有点儿新鲜;


树上住着鸟雀却是众所周知的;


树上还能住其它的小动物,再次跳出了现实;


住着小鸭子、小兔子、小鳄鱼就更让人觉得好玩儿了;


妈妈也能住进鸟窝,还与小动物们一起分享零食,这可太神奇了!


这就是想象,合理又神奇的想象,一方面接着地,另一方面又连着天。






文字:桃夭

编辑:桃夭

模板:网络(侵删)


【END】


桃夭煮字


桃夭煮字
聊读书、谈写字、论育儿、说教育、话生活。在平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传递美好,分享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