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角色蜕变
今年暑假,就买回了卓立老师的这本《欢迎来到一年级》,拿到书,我匆匆翻阅,仅仅一个下午就读完了这本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初读,书页间只留下了几缕淡淡的划线。那时,我总觉得,这本书里所讲的大部分内容,我都和我的家长朋友们交流过。总以为,自己对幼小衔接之道已了然于胸。
殊不知,一知半解的“知道”和真真切切的“做到”之间,横亘着千沟万壑。
这一个月,和一年级的其他家长们一样,我也时常不安、忙乱。我发现,自从毫哥上一年级,我似乎更多地扮演起了他的老师,而不是他的妈妈。
我迫切地想要改变这种状态,我渴望回归到妈妈的身份,仅在必要时,才伸出援手;而不是冲上前,当毫哥的老师。
诚如好友飞儿所言,家里和学校不能要求一样,家里的作用是发展孩子的兴趣,是让孩子感到温馨快乐。
我想,这样才是健康的—父母的主要工作,更多的应该是专门爱孩子!
为此,我再次捧起了这本书,逐页细细品味,审视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试图理一理,毫哥的一年级,哪些事情我做好了;哪些地方,我还要继续努力。
卓立老师的声音在我心中回响——
小学是人生的基础,一年级是小学的基础,年轻的父母,请一定庄重以待;孩子上学了,家长也要上学!
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最初的细节教育是最为关键的教育!
02日常点滴
我发自内心地认同并欣然接纳了自己作为小学生家长的身份,从牵着毫哥正式迈入小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便全身心投入了“小学生家长”的模式。
准时接送孩子这一点,大致能说得过去。早上毫哥和我一同入校,以后的日子,还可以更提前一些。这样,毫哥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更从容地享受早餐,能量满满地开启新的一天。
下午放学,毫哥通常要跟同学在学校玩一段时间,再上楼找我,偶尔,由奶奶先接回家。这一点可以做出更明确的要求,规定确切的归家时间。这样一来,孩子能够更早到家,更早吃饭,睡觉的时间也能提前。
当然,我需要更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腾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我希望,每天能陪毫哥吃晚饭。如果可以,还能在楼下转两圈,散散步、跳跳绳、聊聊天,说一说当天的学习和校园生活。
至于睡眠,毫哥不睡午觉,晚上入睡的时间在九点半到十点这个区间,睡眠时间明显不足,这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安排、落实到位,尽量做到九点熄灯入睡,让他拥有足够的休息。
03学习核心
卓立老师说,一年级的学习任务需要父母的参与。
他着重强调——
一年级核心的学习任务根本就不是课本上那些知识,而是学习如何当一个学生:是了解并且全然接纳自己作为小学生的身份;是能够主动融入学习生活,最好还能够乐在其中;是开始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
这一方面,我认为自己还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的。
关于孩子学习的责任分配,卓立老师的建议是:谁更愿意管孩子谁就更适合。因为有意愿,他会更容易找到管理方法、会花更多的时间观察孩子、有更多耐心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总结规律技巧。
当然,他也提出,适当地让另一方参与育儿,也是增进亲子关系,平衡家庭责任的好方法。
04 自由可贵
卓立老师提出,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能够自然而然地看到:每个人都在专注自己的事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才能娱乐。
这一点,我目前还没有厘得很清晰。每天回家,我好像尽围着孩子转转悠悠了。
我监督毫哥的学习,有时候还忍不住叨叨念念。一方面想培养孩子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又考虑着纠正他写字的姿势和手型。
这虽有其益处,但也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一些压力。慢慢往后走,要试着给毫哥规定时间,给他自由,让他自己负责。当然,事后,可以交给我检查,我来点评。
“现在的课外生活,最稀缺的就是‘自由’”。卓立老师的这句话,如同当头棒喝,让我反思自己对毫哥的种种安排、过度干预!
我似乎,把毫哥的时间规划得太满了。总是以为,我的安排是最好的,也是对他最有益的。
实际上,这只是我自己粗陋的,或者说一厢情愿的想法。如果想让孩子快乐、对未知的世界保持好奇,我想,还是应该在一定程度给予他自由。
自由,才能体验到生活的多彩;
自由,才会有怦然心动;
自由,才有时间探索未知;
自由,才会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儿;
自由,才会追寻自己的兴趣,沉醉在自己着迷的事务之中,找到自我价值!
家里有书,我常常捧书,已经是好的榜样和熏陶了。
相信孩子!学会放松、放手!
文字:桃夭
模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