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五千】

文摘   2024-10-31 23:26   湖南  


《蝴蝶的家》是我自己很喜欢的一篇文章,课堂上,孩子们的感受出奇地好。


在第一课时交流问题的时候,就有孩子发现“我”心心念念担心着蝴蝶在下雨天的着落,他们说,为什么“我”要找蝴蝶的家,为什么为蝴蝶着急?


马上🈶高高举起的小手——


“我”在乎蝴蝶。


“我”喜欢蝴蝶。


“我”是个善良的人。


这是因为“我”尊重敬畏生命。


……


也许,童心和童心,总是相通的。


对于文章开头对风雨天气的描写和对蝴蝶纤弱的刻画,孩子们的解读也很到位!


离开教室,我一身轻盈。老师的快乐,就这么简单!

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提问”策略,每一篇文章对这一目标的落实各🈶侧重,层层递进。

从提问维度(全文或部分内容)到提问角度(内容、写法、启示或其他)到学会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理解课文,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发现在读课文的时候,自己竟也是可以深入文本与作者,同文本对话的。

这个单元的课文,每一篇,我几乎都教了三个课时,或许有些“劳民伤时”,但大多数同学深刻卷入其中,找到了乐趣,在一来一往中,表达了自己,我就觉得值。


孩子们深度参与卷入,实际上,无形塑造了“生问”课堂。课堂上,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地凸显。


学生的思维由内而外、由浅入深以及由此及彼,课堂呈现出真实的热闹、交流、讨论甚至争论,从“无问”到 “有问”到“会问”到“能问”,孩子们思维思辨性的生长萌出了芽,发出了声!


当然,“知”化为“行”确是需要长时间的濡染、浸润的!


放学的时候,校门口润池旁的盆栽倒了一路,我带着路队碰巧经过,我刻意停下来,想看看,有没有哪一个红领巾主动走过去。

就在我忍不住自己走过去动手的时候,一个少年就这么不偏不倚地走进了我的视野。没有问过他,我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下了几张照片。

本来想着发到学校大群夸一夸,旋即憎恶起自己的浅薄和粗陋。伸出手扶起盆栽的这个男孩儿,一定不会在乎。

就如今天晚上,我六岁多的儿子,在单元大厅,用尽全身的力气,复原了几张沙发。

他只是拍拍手,笑了笑。



桃夭煮字
聊读书、谈写字、论育儿、说教育、话生活。在平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传递美好,分享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