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内卷” 风暴来袭:利率乱舞,破局之路谁主沉浮?

财富   2024-11-27 15:47   福建  


银行 “内卷” 之怪象


嘿,你知道吗?最近银行那可是 “内卷” 得厉害啊!就像一场疯狂的赛车比赛,大家都拼命踩油门,可赛道就那么宽,结果可想而知,乱成了一锅粥。

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 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啊,现在银行业市场竞争那叫一个激烈,简直就是白热化状态。贷款利率那是 “下行快”,存款利率却 “降不动”,存贷款利率和政策利率调整幅度相差老大了,就跟脱缰的野马似的,完全不受控制。

记者去采访了一圈,发现商业银行的那些事儿可真不少。先说这存款吧,在月末、季末、年末这些关键时候,银行员工为了冲击 KPI,那可是想尽了办法。什么 “存贷款突击队” 都冒出来了,就跟特种部队似的,专门为了完成任务而存在。为了冲规模,“价格战” 打得那叫一个激烈啊!有些银行直接调整利率,有些银行呢,表面上利率不变,暗地里却搞些 “返佣” 之类的小动作来拉拢客户,真是花样百出,让人眼花缭乱。

再看看贷款这边,更是夸张。银行之间大打 “价格战”,甚至不惜以低于成本价的利率去争夺客户,这不是 “饮鸩止渴” 嘛!就好比一个人饿极了,不管有毒没毒,先吃了再说,完全不顾后果。这样下去,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可就成了大问题咯。

在这种同质化竞争下,存贷款规模倒是增大了,可资金却在空转,根本没起到融通的作用。就像一辆车,发动机在拼命转,可轮子却没动,光耗油不走路,有什么用呢?而且存贷款利率传导效率也受损了,这就影响了调控效果,还制约了货币政策空间,简直就是一团糟。



存贷款 “突击队” 的那些事儿


21 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监管层都多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禁止高息揽储了,可那些支行一线的基层员工呢,还是把 “增量” 当成最重要的考核指标。没办法呀,在月末、季末、年末这些时候,部分银行员工为了完成任务,那可是拼了,甚至自掏腰包 “买存款”。还和 “存款中介”“贷款中介” 合作,搞起了突击。

就说揽储吧,根据当月指标缺口的不同,员工会联系客户在考核期末把钱存进来,等存款满期了再取走,以此来完成存款指标。除了银行的利息,员工还得给客户一笔佣金呢。据了解,这种事儿在国有大行还挺常见的。有个客户说呀,这种存款产品起投就得 100 万,期限才一周,每 100 万就能拿到 200 到 300 元的佣金。不过呢,银行对大额转账有限制,所以一个账户一年也做不了几次。

好多银行从业者都说,这种 “买存款” 的高息揽储形式,特别是和 “黄牛”“中介” 合作拉存款,是被行里明令禁止的。可还是有个别揽储任务重的基层员工会冒险去做,真是为了完成任务不顾一切啊。

贷款端的考核指标更复杂,竞争也更激烈。有个大行华东某支行的一线员工说,以前只有一季度的 “开门红” 和四季度的 “年底收官” 才忙,现在倒好,几乎全年都在营销。每个季度末都有什么 “赢在盛夏”“决战金秋” 之类的冲刺营销计划,今年压力最大的就是 “普惠金融” 指标。对公、对私业务上,该行普惠金融放款规模要求每年同比新增 10% 以上呢。

另一家股份行在沪某支行的客户经理也吐槽说,今年总行都完成监管要求的年度普惠金融考核指标了,可上海分行没完成,就给支行 “加码”。而且这贷款增量的完成率还直接影响分行对支行的绩效考核评级和相关人员的薪酬,这压力能不大吗?

结果就出现了个奇怪的现象,总行层面贷款审批收紧了,可没完成指标的分支行却降低了贷款准入门槛。那客户经理为了完成任务,甚至会和中介合作,推荐 “放款更容易” 的银行,搞得有些客户还特地跨省市来办理贷款业务,真是够折腾的。


以价换量的疯狂之举


为了完成规模任务,银行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以价换量就是他们的常用手段。就像前面说的高息揽储 “买存款”,在《报告》里被总结为存款利率 “降不动”,实际利率却是 “明降实升”。

贷款端的 “价格战” 更是激烈,利率下降得那叫一个快。有个股份行在沪某支行的客户经理说,为了完成个贷业务的普惠指标,他们行的经营贷利率最低能到 2.6%。消费贷和经营贷成了银行零售信贷 “价格战” 的主战场。这几年,居民收入有波动,提前还房贷的人也多,银行就轮番推出消费贷限时优惠活动。在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2023 年消费贷利率从 “3” 字头降到了 “2” 字头,到今年 10 月,都有 “1” 字头的产品出现了。

有个华北地区某股份行支行客户经理说,因为每个地区的房贷利率是统一的,所以银行就在消费贷和经营贷上拼价格。大行资金成本低,贷款利率也低,能给到 2% 点多,他们行就给不了。有些银行贷款利率明面上降不了,就通过 “返点” 等形式降低实际贷款利率来拉拢客户。

就像华北地区某上市城商行总行的人说的,以普惠和科技贷款为例,他们的利率还在 3.5% 甚至 4% 以上,可有的大行已经降到 2 字头了。央行给银行的支农支小再贷款、科创再贷款工具的利率才 1.75%,银行给机构放贷利率也就 2% 多点,息差就那么零点几个点。有些银行可能根本就不指望靠小微或科创贷款赚钱,哪怕保本甚至赔一点,只要能把指标完成就行,这也太疯狂了吧。


息差收窄的困境与苦果


贷款利率 “下行快”,存款利率 “降不动”,这就导致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出现了较大偏离。《报告》里分析说,2019 年 8 月到 2024 年 8 月,7 天期逆回购利率累计下调了 0.85 个百分点,3 个月期同业存单收益率和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都下降了约 0.9 个百分点,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基本能和政策利率同向同幅波动。可同期 1 年期 LPR 累计下降 0.9 个百分点,银行贷款平均利率降幅却达到了 1.9 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平均利率的降幅才 0.5 个百分点,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随之而来的就是银行息差压力增大。看看 42 家 A 股上市银行的净息差数据,从 2022 年二季度月末的 2.01% 下降到今年三季度末的 1.62%,现在没有一家上市银行的净息差超过 3%。截至 2024 年 9 月末,净息差最高的常熟银行是 2.75%,最低的厦门银行只有 1.08%,相差 1.67 个百分点呢。

几乎所有银行在业绩说明会的时候都提到了息差下行的压力。交通银行就说,前三季度交行集团息差 1.28%,同比下降 2 个基点,主要就是因为生息资产收益率,尤其是客户贷款收益率下行压力大。这背后一是 LPR 下调以及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房地产相关政策让客户贷款收益率同比下降了 34 个基点,二是市场利率中枢整体下行影响证券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了 6 个基点。

有些银行本身的资产结构和风险管理就有问题,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问题就更严重了。比如说山西榆次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3 年末它的净息差水平竟然是负的,达到了 - 0.40%,全年净利息还亏损了 0.73 亿元。中诚信国际在评级报告中指出,2023 年榆次农商行盈利资产规模虽然增长了,可贷款质量差,贷款利息回收水平低,还下调了部分重组贷款利率来化解风险贷款,再加上同业竞争加剧和高成本定期存款占比提升,净息差就从 2022 年末的 0.07% 下降到了 2023 年末的 - 0.40%,2023 年末不良贷款余额都达到 40.6 亿元了,这简直就是个大麻烦。

不过也有机构人士说,要辩证地看待贷款利率下行。说什么随着贷款利率下行,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确实缓解了一些。以前大行做得不够好,贷款利率高,有的机构给企业的贷款利率甚至在 8% 以上。现在大行下沉入局,带动了融资规模扩大、利率下行,而且大行数字化能力高,放贷效率也提高了。短期内可能对中小行有冲击,但从长远看,会逐渐形成新的多层次的普惠金融格局。哼,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会这样。

破局之策在哪里


银行 “内卷” 成这样,总得想办法破局吧。业界人士说了,主要对策就是健全完善 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银行在业绩指标中调整考核权重、中小银行进一步探索差异化发展等等。

为啥要健全完善 FTP 机制呢?因为现在影响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银行内部定价。开源证券银行业首席研究员刘呈祥在报告《FTP 与资产配置决策》中就指出,资负 - 金市 “两部门决策框架” 下的政策利率传导效果不佳。市场化程度弱的资产负债部对全行 FTP 影响大,市场化程度强的金融市场部却很难影响 FTP 的制定,这就导致债券市场的利率变化很难有效传导到贷款市场。就好比一条河,中间被堵住了,水过不去呀。

有个受访对象也说,定价分割一直是利率传导的阻碍,FTP 定价要兼顾各项业务平稳性和市场定价状态,还得考虑监管 MPA 考核要求,不能随便调,调多了不利于经营。总之,FTP 定价要提高市场化程度,不过这过程肯定很漫长,还得看不同银行的管理水平。

监管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央行在《报告》中说,要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改善政策利率传导,包括提升金融机构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健全银行 FTP 机制,引导银行通过市场化方式保持合理的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避免净息差掣肘。

银行要摒弃 “规模情结”,让金融数据别再 “虚胖”,这才是内卷破局的关键。有个国有大行董事长在今年中期业绩会上就说,该行在目标设定、考核评价中把结构优化、质效提升、守住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经营策略上,加快摒弃 “规模情结”,还整顿清理了手工补息、资金空转等不合理市场行为,让全行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更健康、可持续,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也更高了。

对中小银行来说,得进一步探索差异化发展。有个净息差水平位居行业前五的华东城商行小微支行行长说,他们要求客户经理深入到客户摊位、夫妻店、生产车间,每周去拜访、“跑街”,第一时间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服务。这样做的效果还不错,截至 2023 年末该行不良资产率在 1% 以下。

还有个国有大行普惠业务部副总说,大行现在推的都是通用型产品、服务,有利率优势,但不像小行在地方扎根那么深。有些银行采取了网格化经营模式,这就是大行学不来的。小行可以发挥在地方的优势,形成差异化定位,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呀。

融贸通联合全国各地多家国企央企提供 煤炭,钢贸,化工品及多种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 ,为银行及专业供应链公司提供金融科技服务,为实力企业提供钢材,化工,有色大宗贸易撮合,提供行业社群服务。欢迎实力资金企业,优质项目方参与我们付费专业微信群(群费 300/位) 。联系人 HENRY 微信号 kmart2011


贸易金融圈
关注贸易金融,信用证实务,大宗商品动态以及跨境融资,及时收取国际国内金融财经资讯,提供线上线下贸易金融圈社交平台,及供应链信息服务。 (官网 www.tradingfinance.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