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越八旬的人,都爱怀念童年的美好时光,更爱回忆家乡古老的故事;我喜欢童年许多有趣的事,都藏在“夏店,我的故乡”里。
夏店街是个文明而古老的村庄。
在我的记忆中,村子方隅整齐,外观就像个城堡。村里有东、西、南、北、四条宽敞的大街,有一华里多长,从村子的四面相交于村的天地中心——十字囗。在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处,建有“关帝庙”,庙里供奉着“关公”关老爷,人们习惯称其为“老爷庙”,庙门朝南,庙门旁边有个钟楼。
夏店村旧貌(鄑邑人文提供)
在四条街伸延到庄头处,建有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个大门;在村的东南方还有个东南门。这五个大门是由围子墙连接着的。围子墙上长满树木和灌木丛,还有许多丛生的花花草草,中间有条人行小道;每到春夏秋天,是我们少儿去玩耍最好的地方,这个像河堤似的围子墙,外围立陡立陡的,从外面是绝对上不去的。在围子墙里面,围着整个村子,也就只有三四条又窄又陡的小道可以上去。这五个大门和围子墙,不仅是供着全村里的人们悠然自得其乐无穷的玩,更更重要的是:夏季汛期,在洪水将至前,把大门关上,用碌碡顶、用土囤、坚固好大门,与围子墙就成了铜墙铁壁,洪水就很难进村子。在兵荒马乱的年间,这固若金汤的铜墙铁壁,把蟊贼和匪徒,以及黑夜的侵犯者,全部拒之门外,守护了村民的财产和安全,呵护着繁荣和进步。在东、西、北、各大门外侧,各有个大湾,只有南门,大湾是在大门以里、南阁以外。在这些湾里,长满了芦苇和荷花,每到风轻浪静、荷花盛开和朗月当空时,就会有种情趣感: 举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充满了诗意。在每个大门以里的旁边,都建有碾米的作坊,我们俗称【碾屋】。常年把种的谷子、高粱、黍子……拿到碾屋碾压成米;一个村子,有四个公共的碾屋,喜欢用哪个就用哪个,方便极了。在各个大门下,各有个钟楼,这个大钟是在紧急时刻,告民须知所用。如:1)在那个生活离不开“火”的年代,失火时有发生,当不小心而失火时,五个大钟齐鸣,村里的负责人们,再打着大铜锣,走街串巷齐声招呼:救火了(灭火)!咣、咣、咣!救火了!快来XⅩ家救火!……这时人们心齐得像军人听到“军令”一样,挑着水桶就去湾里担水救火,人人心急如焚!直到把火全扑灭了才松口气。2)在汛期潍河水泛滥时,不管白天黑夜,五个大钟又会急促的撞响!村里的负责人,又走街串巷,打锣招呼: 涨河水了!去河崖了!——这时,每家每户的青壮年,有的都五六十岁了,也扛起铁锨,跟着装有麻袋包的铁瓦车,齐刷刷地奔向潍河大堤。在我的记忆里,钟声是那么惊心动魄!是那么的刻不容缓!我的父亲奔赴潍河大堤防汛,母亲在家进香,祈祷龙王爷爷保佑。全村人的行动一致,想法相同,都期待着河水退去,人安全地归来。……幸好,在勤劳善良人们的坚守下,平安无事了。直到峡山水库建起来,汛期再也听不到催促惊人的钟声了。 在东大门以里的五六十米处,有一座楼阁,称之为“文昌阁”,可扶着护栏登上去,我也曾经上去过,在楼阁上的东西两面是木板屏风,阁内还摆放着香案蜡台,供奉着: 文昌帝君、魁星爷、太白金星、药王爷四位神仙;四位神仙守护着众生的命运福祉,给村民消除一切灾难。在南门以里的西面是个大湾,大门往里面的百十米处是南阁,南阁比东阁大两间,楼阁中有坐南朝北、永怀慈悲度众生的“倒坐观音”。还有泰山老母,五省老母和疹痘娘娘等菩萨,保佑着众生平安健康,保佑着儿童茁壮成长。在西门以里的北侧,有个大寺庙,称为【慈云院】,在我记事时里,人们总是习惯的称呼【西大寺】。在慈云院的大雄宝殿里,正中央雕塑着释迦牟尼老佛爷塑像,两旁各有位佛菩萨塑像,两个屋山是十八罗汉塑像。在南厢房里,有二大天王、四大金刚的塑像。每年的四月初八日,村民们提前筑起了戏台子,为庙会唱大戏,光戏班子的服装和导具就拉了两大车;其实在庙会的前两天,就有从百里外的大泽山,平度县的新河等村庄的人,陆陆续续跋山涉水、赶着老牛车和木头轱辘的手推车,装上山货,投亲靠友住宿,来赶庙会卖山货:畚箕、笸箩、扁担、木锨、担杖...等日用品,还有卖吃的、穿的、用的、小孩玩的等等,应有尽有,好不热闹!远的近的,十里八里二十里的大人小孩,颂经的、许愿的、还愿的人们,都早早地来到夏店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欣欣向荣的气象,在盈盈的人流中,部分人进入戏场,部分人们陆续地汇集在“慈云院”寺里,颂经的敲磬唱声一片,许愿的进香点燃,还愿的拜阿弥陀佛菩萨保佑,使得慈云院寺里,香烟缭绕、人声鼎腾、景象非凡!这五个巍峨壮观的大门,特别之处,就是站在东阁上,看不到西门。站在南阁上,看不到北门;这古老的建筑,讲究的就是风水!这种布局和设计,恐怕昌潍地区很难找第二个村庄。东阁和南阁,“慈云院”及“关帝庙”,给整个村子平添了些灵气!把人事沧桑和生活的浪漫相映生辉,朝气蓬勃、人财并茂;并时刻牵动着游子们的情怀: 据说慈云院和南阁,是属于佛教,供奉着佛教系菩萨;在北门外西侧的庙里供奉的“真武爷”,真武爷是主管镇守北方之神仙;北庙和东阁都属于“道家”道观派思想,供奉着道家之神灵。这些古老的建筑,都是古人通过与生活的奋战,与生产的斗争,从科学实验的实践中获得,及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在“道家”和“佛家”思想长期接触的过程,智慧地建造起了:夏店街村的古老建筑,供奉了两大家派系的神仙“保佑众生”!在慈云院的东邻是学堂。学堂的起原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是我的伯父——耿麟奎,当夏店街的“庄长”时,他主张把村里的部分积蓄和部分庙地【村里给庙上自给自足的土地】,买下了夏店街“利成”号,王照文家族的织布厂。成交后把机房当教室,由政府的协同,办起了这个学堂。当时接着就有四面八方私塾里的学子,纷纷来到夏店街的学堂读书。笫一任校长是孙海寰,第二任校长是赵丽秀。1949年后,政府把学堂命名为“夏店完小”。第一任校长是孙秀川,第二任校长是林岱云,第三任校长是徐丽赢,他们都是老革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此,学校的教学质量步步登高,教育学生先进的道德思想,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每每年终考试,用大红纸张榜,学生的家长欣喜万分。校风全是良好的正能量。学生道德优秀,升学率高,一路辉煌,直到六十年代初,在姜仁卿校长的领导下,学生依然品学兼优,更是脚踏实地的不断前进!所以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价为“小宝塔学校”的光荣称号。夏店街村的一切优越和美好,在悠悠岁月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及社会所遇到的灾难,都在历史长河的漂泊中荡然无存,能够保留下来的一星半点的遗产,都是幸运之宝贵的宝贵!在盛世的今天,已是现代化的新农村!在改革开放以来,夏店古街日新月异,全面地地煥然一新:慈云院以新时代的风格,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仿古重新扩建,东院为大雄宝殿,西院为城皇庙,中间为念佛功德楼。经上级批准,于2008年,农历9月29日秋季庙会之际,举行了“大雄宝殿”奠基仪式,雄伟恢弘的古刹,再现于世人面前。比原来的慈云院高拔台阶,建造的金碧辉煌,阔绰、排场、而大气!当下的新景况,已胜过古色古香!更令人神往。四条大街亦换了模样:更宽敞、亮堂、美观而气派。这大街小巷,都用混凝土硬化了道路,家家户户的汽车和农用车,出入干净利落方便,人们不用为下雨的泥泞发愁。在十字路口南面建起了一座威武壮观的牌坊,匾额题字:“慈云胜境”。在南街的原南阁处,也筑起一座牌坊,匾额题字“夏店古街”。这些宏伟壮观的建筑,惊艳了岁月,温柔了时光,给村民带来了幸福感和自豪感!这是无可替代的精神财富,标志着夏店古街,从繁荣的古代走向了更美好的未来。给夏店古街的历史留下了厚重的一笔!是一道精彩迷人的风景线!王 滨
在这条南街上,有近代著名的电影导演【王滨】的故居,王滨曾经导演过“白毛女”、“画中人”、“怒海轻骑”等电影,他是夏店古街人的骄傲。还有为国为民捐躯的王炳亮烈士,更是我们夏店街人的光荣。“王氏祠堂”古迹,也在这条街上,王氏祠堂是昌邑市唯一保存下来的“祠堂”。很有纪念意义,因为“原祠堂”走廊里明柱上的楹联,是清朝一品大学士,刘墉——刘罗锅的题词: 改革开放后,祠堂也做了许多次的修缮,尤其是门前设置的那对石狮子,光宗耀祖而夺目。在王氏祠堂路西,建起的文化广场,让村民有了文化、体育、娛乐、为一体的生活天地! 在王氏祠堂北邻,设有“昌邑市卜庄镇夏店村老年活动中心”室,时代不会拋弃任何人,让老年人快乐的聚集在一起,展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谈笑风生,挥毫泼墨,大放歌喉!在老年活动中心,快乐触手可及,感受晚年的价值,感受生活的美好,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也传递着温暖和陪伴,唱岀健康的好心情,玩出延年益寿! 敞开了心扉,拥抱生活!行大道 民为本 利天下 牢记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