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五大功”史料之二十———“门子里”庄园(上)

美体   2024-11-04 21:08   山东  

(一)“门子里”的来历

清末民初,昌邑政局动荡,清政府为了赔偿巨额外债,增加了名目繁多的捐税,加上地方贪官加紧勒索,百姓苦不堪言。辛亥革命之后,军阀割据,土匪蜂起,灾难愈加深重。五大功”家族在发家致富之后为保家护院,先后购置了百余条长短枪支,组建起了自己的武装队伍;同时,在姜泊村中心地段先后盖起60余处砖木结构的四合院落和拥有4栋小楼的封闭式村中庄园。

庄园周围筑有近1丈高的青砖围墙,墙头竖有铁桩,上面缠满了铁蒺藜。各个院落的房屋、墙垣相互衔接,仅在东、南、西、北、东北5处留有与外界相通的孔道,孔道处建有双开式漆黑大栅栏门。栅栏门为框架式结构,东北松柏圆木构成,外涂桐油、缠铁蒺藜,下部用厚铁皮包裹以防磕碰,上部用木板覆顶以蔽风雨。

战乱期间,每个大栅栏门侧都建有“炮台”——百姓所称的“炮台”实际上是个2层岗楼。“五大功”家族常年雇佣20余名手持长枪的守卫者,昼夜轮流在此看守,白天负责站岗放哨,一大早把栅栏门敞开,供车辆和人员出入,晚上则把门关闭,仅留一小便门供人们出入。他们还负责巡夜、打更,戒备森严。于是,老百姓把栅栏门内居住的“五大功”家族称之为“门子里”,把栅栏门外的村民称做“门子外”,在“门子外”居住的大都是一般的农户,他们住的是低矮的草房子。久之“门子里”便成了“五大功”家族的代名词。

为了加强防护,在庄园内部的各个主要胡同口处,还建有大门楼与村大道隔离开来;大门楼一般用来存放铁瓦车,故称之为大车门。它与胡同同宽,两扇漆黑木门遥相呼应,中间是1个横跨胡同、高约半米的活动长门槛,门槛与门楣相对处皆带有凹槽。平时,两侧大门关闭,再将七八块活动木板整齐地嵌于凹槽内。用大车时,则把活动闸板一一取下,置于两面墙体的凹腔内排列整齐,然后从一侧推开带滚轮的活动长门槛,套上大车。晚上,则重新把木板放回门槛槽内,关闭大门,只留右侧的1扇门供人员出入。这样,给胡同内各住户又上了1道安全保险,形成了每个四合院相对独立,胡同内住户与外界全封闭的格局。

(二)四合院

四合院形制

老百姓说,“门子里”大宅院都是仿照北京的式样建起来的,多为独立四合院,还有不少的2进院、3进院和少数4进院,百姓把这些多重大院称作群房。独立的四合院仅1个结构单元,四周建房,空处围以高墙形成封闭四合,关上大门,自成一统。2进式四合院是建1道墙分开内外两院,墙上设垂花门或月亮门内外相通,旧时所称的大户人家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即指此门。外院属工作人员居住,内院为家族成员居住。

庄园的建筑群讲究风水,院落的布局,一般为正房5间,坐北朝南,东西偏房各3间,南屋为4间或3大间,有的大门自占1大间。大门一般设在东南“巽”位,厕所设在西南“乾”位。正房是主人居住处,用来待客,也是举办红白喜事的场所。东西偏房是孩子们住的地方,男孩居东,女儿居西;长子居东,次子居西;一家人长幼有序、各居其所,和睦相处。南屋一般作为书房或盛杂物,或夏季当厨房使用。

“门子里”四合院都比较规整、紧凑,这与宅基地普遍较为狭窄有关。住房以砖瓦房为主调;草房一般带风火檐以防火。一般3户连为1排,形成胡同,每个大门前置3步台阶,这就占去1米多走道,显得胡同更为狭窄。胡同口连着村大道,大道宽度仅可错开两辆铁瓦车。

对砌墙特别讲究,每块砖需用熟石灰浆加碎麻刀合好的“白灰”粘合,砖与砖之间的灰缝纤细,连1枚铜钱也塞不进去,排列错落有致,青砖白缝,了然醒目。屋山和后墙青砖到顶的硬山房较多,又有圆山和尖山之分。前墙为砖坐窗,窗户以上墙体用土坯大墍或垒砌,外表用麻刀白灰抹平,主人要的就是这种整洁、明亮的“三面青”的效果(见图)

“门子里”豪华的大四合院瓦房有几十处,其地基皆用石头砌成,以防返碱,要有几层铺石,几层陡石,陡石上刻有花纹。山墙有圆山、大排山、小排山。垒砖更分不同层次,有半辊(混)、四刃、披水、约水、拔缝、披风,两头安猫头、滴水等等(我不懂建筑学,以上表述不一定准确);磨砖、雕刻,拼凑,工序繁多,不胜枚举……在民间一直流传着“瓦工垒山,小工看天”的说法。

屋山架眼处装饰方形石,屋檐下端嵌两层长短石条作为依托;山窗位置较高,上方有雕刻考究的窗檐,外建活动雨打,用来调节室内光照和温度。

房面用弧形小青瓦,两片向上,1片向下,相互扣住构成1组,几组构成1垅,用特制的青灰粘合。屋脊盖有1排厚重的顶瓦,最下面的檐瓦是带垂边的“滴水”。民国中后期,有的改用“洋灰”(即水泥)灰白色板瓦作屋面。

门楼

门楼即大门,是民居的脸面,一般辟于八卦中的“巽位”,取“紫气东来”之意。在封建社会,住宅的大门最能体现出户主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是家族文化思想的象征。人们常说的“门第”“门当户对”即是直接以大门来延伸其内涵,比喻房主人的家庭情况。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建个大门楼比盖3间土坯草房还要费工费力,其构件相当复杂。主要有门楼子、门框、门洞子、门扇、铺首、看叶(防护铁皮)、插关儿、门鼻儿、门枕、门档(分上档、下档)、过门石、台阶、上马石等,做工一丝不苟。

门楼具体分有角门(大、中、小)、过档(半过档、大过档)和大车门几种。

大过档属屋宇式建筑,比较多见,它要高于两侧的房脊,内部空间较大,装饰讲究。置高门槛,门楣上有门匾,下置雕刻石门枕。外空间的内墙一般抹灰涂白,周边加上线脚;有的为磨砖对缝、平整光洁的硬心结构,戗檐上有砖雕装饰。双扇漆黑内开木门,带门栓,有的厚达6厘米,连七八岁的孩童都推不动。门下部镶有看叶(铁皮)以防磕碰,上部各有1对黄铜门钹。逢春节、娶亲、祝寿等喜庆事儿,大门要重新刷漆,使其光亮如新。

功茂号、功盛号、泰和号不少豪门大院的大门楼建得气势恢宏,一般前置3步石阶,石狮把门,进门有木板屏风,与北京的同类大门相比毫不逊色。

(泰和号姜其瑥大宅院西大门复原近似图)

影壁

进大门迎面是影壁,称作照壁。风水讲究导气,人们认为照壁可避免气冲,阻挡财帛外流,也有防止外人窥视的作用。

在大门迎面厢房山墙上砌的照壁称坐山照壁,四合套大宅院四周建房,天井狭窄多建有座山照壁(见图)。坐山照壁聘请胶东的能工巧匠制作,费时3余月乃成,上面的多重组合砖雕图案镌刻得极为精美,尽显豪华气派。

雕刻

“门子里”的雕刻随处可见。木雕多见于房屋构件,如门楣、门额、门脸、花窗棂、窗外廓,窗楣、梁端、柱头以及日常用具的红木床凳、桌椅、橱柜、梳妆匣、折扇、拐杖、书箱、灯具、挽具、农具等,几乎无处不在;砖雕多见于屋脊、山花、照壁、甬路、墙垣、廊檐等处;石雕多见于石狮、门枕、拴马桩、上马石、墙体拐角以及食槽、碑碣、香炉等。

常见的吉祥图案有动物类麒麟、狮子、鹿、猴子、羊、鹤、蝴蝶、蝙蝠、喜鹊、公鸡等,植物花卉类有松、竹、菊、梅、莲花、牡丹、葡萄、桃、荷花、百合等,还有大量的装饰纹样,根据需要被雕刻在建筑构件的各个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寓意。如“五福捧寿”:5只蝙蝠中间有个“寿”字,5福为长寿、多子、富贵、有德和善终,“蝠”“福”同音,寓意福寿康宁。“狮子滚绣球”:狮子是兽中之王,能够镇邪,绣球为祥瑞,“狮”“师”同音,象征官位和权贵。“挂印封侯”:图案中有蜜蜂、猴子、帅印挂在树上等。“蜂”“封”谐音,“猴”“侯”谐音,寓意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喜上眉梢”:画有梅花,两只喜鹊在嬉戏闹春,“梅”“眉”谐音,寓意喜庆、欢乐。“节节高升”:画有竹子、仙鹤等图案,寓意节节高、步步升高。“六合同春”:图案中有鹿、仙鹤,“鹿”“六(陆)”谐音,“鹤”“合”谐音,寓意吉祥如意,家庭和谐美满。吻兽:姜氏祠堂屋顶建筑常有1组物砖雕,用于装饰、辟邪,如魑吻、凤、狮子、天马、斗牛、海马、狴犴、鹞鹰、金猊等。

气压水井

旧时,每逢春冬干旱季节,村子里的土井常因地下水位降低而造成取水困难,为掏水往往要耗费大半天,不但费工费时,打上来的的水还浑浊不堪,不能饮用。为此,人们只好把水井筑在紧靠湾塘附近。但湾塘又是村里的脏水池,每逢雨季,粪便、污水遍地横流,又给水井造成污染(现在才知,姜泊村的饮用水因氟的含量超标,达不到饮用标准)。

为解决吃水问题,“五大功”家族的各支出资,在庄园内共打了 5 眼气压水井,这在昌邑城乡极为罕见。气压水井的井头用生铁铸造,上水管为圆形钢管,直径一般为200毫米左右,气压井取的是地表水,因村子位置临海,若是井打深了,水质碱性大,浅了则水量减小,所以井的深度在20米以下为宜,其水质清澈、甘甜,且任何污染,极大地提高了饮水的卫生。

这5眼水井的位置是:原姜其琇北楼大院正房大门西侧1眼;北楼西第2道胡同拐弯处、原姜言伟老宅屋后1眼;泰和号原南楼(已拆)大院东南角1眼;原宏裕号姜其璐北大院南侧1眼;原南大栅栏门东侧1眼。

1951年6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军属烈属”的号召,动员全国男女老少、各阶层人民开展捐献运动,户户动员,人人行动,村里把4眼气压水井的井头和钢管全部捐献给国家支援前线;不知何故,竟漏下北楼内1眼未动,但因长期不用而报废。

(三)楼房

姜泊村内原有4栋小楼,宏裕号姜其璐建了1栋阁楼,称东楼;泰和号姜其琇父子建了3栋,现仅存1栋,称北楼。

宏裕号东楼

宏裕号姜其璐家族在十字大街东侧路北胡同口盖有2层摞屋式四合院栋住宅,建筑年代为民国初年,土改后成为村里的公产,现为私人住宅,保存基本完好。

东楼周建3米余高的石基砖墙。正房两层,上下10间;东屋3间,大门在西南角,进大门迎面是照壁。正房上层是个阁楼,有4个窗户,透光良好,可当卧室,亦可放置杂物。下层是活动场所,窗户都很宽敞。两个花瓶式烟筒分别列两侧院墙。

屋门前置青石台阶。为防风雨日晒,门的上方筑有前出厦护檐,看上去似紧贴前墙的半个门楼,上覆小板瓦,两侧由明柱支撑。抱柱上镌有清乾隆间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史学家刘墉撰书的对联,上联曰“有猷有为有守”,取自《论语·子路》,意思是既有谋略,又有作为、还有操守,孔子认为这是最好的品行。下联曰“多福多寿多男”,即祝福人福气多,寿命长,人丁旺。

门两侧是花坛,内植各色花卉和数株木槿树,木槿树寓意美丽、质朴,代表着一种坚毅的品格和积极的精神。日久,木槿树便成了东楼的代名词。土改后为村中公房,现为私人住宅。

三栋小楼

清末民初,泰和号家族成为“五大功”家族中最有实力的1支。老掌柜姜其琇生有3个儿子,至民国初年,家中儿孙已成群,扩建住宅迫在眉睫。他欲向外扩充宅基地,但四周都是本家族盖好的四合院;在现有地上盖平房,已难以容下大家族的十几口家人;于是决定盖楼。在村子的十字大道中心地段,他先后盖起了3栋小楼。

位于村十字大道西北侧的二层小楼,百姓称作北楼,分家时归于长子姜言浙。言浙共生有4子,全家居外,土改时小楼成村里的公产。

北楼1931年由三教堂村工匠修建,为四合院式2层结构,正房为双披式屋顶,其余3面皆为平顶,外周设垛口墙,形似城堡。所有窗户皆用粗铁棂加固,外加铁皮防护。整个建筑显得封闭、紧凑。小楼建得如此坚固,与民国初年混乱的政局有关。就在盖楼之前的有一年年关,老掌柜带领着在青岛做买卖的老小,雇用了5辆大车,装载着银元、年货及所有细软物品昼夜往家赶路,走到高密界地段天已黑了下来,突然遭到土匪袭击,所有的银元、珠宝等贵重物品被洗劫一空。老人说道,被劫的这5大车物品,全家几十口人“就是光化不干,三四辈子也挥霍不完”。

小楼的内部各个房间用木板隔开,正房靠北侧有木板楼梯直通2楼。2楼是个客厅,内置红木桌椅、大床。客厅花棂门窗,南面为小走廊、前有扶手,古朴典雅。天井西南角外置青石板楼梯可登2楼,楼梯底层西是厕所。南楼底层西是伙房,东面是饭堂。

大门设在巽位,外护铁皮,上部雕刻“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对联。两侧有专为女性制作的青石马蹬。进大门需穿过门洞西折,才能到狭窄的天井内。

姜其琇父子在村十字街以西路建有两栋小楼。1栋位于大门内东南侧,为3层独立式岗楼,共6间,底层是厕所,建筑年代稍晚于北楼,分家归于2子言阔,土改是被拆除。

另1栋建于1947年春季,为2层双披式楼房,上下共18间,底层中间有与前后大院相通的门洞。小楼框架垒成,正紧张施工之际遇上土改运动,中途被迫停建,后做为生产大队的磨坊和大型农机存放处。近年因村里经济困难被拆除。

“门子里”庄园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表现出家族成员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风水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被专家誉为中国古代北方村镇建筑的典型代表,清末民初山东胶北村落民居发展的“活化石”,是研究中国社会史、家族史、文化史的鲜活资料,在华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本文作者:姜在亮

鄑邑人文
和谐昌邑,民主中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