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地阔、胶水清,草木之香气、鱼虾游、虫鸟声。于立秋之际,故乡甚是可爱。一直以来有个梦想——沿郑家坡一路向南探寻胶莱河文化。在此刻,敲开明朝成化年间的门(郑氏立村为成化年间),追寻向上,抛出一个传说为引子,再切入正题。依胶莱河畔,于郑家坡村东南有一块高地,方圆20多亩地,其地形比四周要高出两三米,土质为黄土。代代相传,这块高地是传说中许家庄的遗址。这块高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是一片果园,现在也有人亲切地称之为桃园子。许家庄“打响场”,被乡亲们描绘的甚是气派:木板铺就的场院,骡马脖子上挂着铜铃铛,拉着碌碡碾场打麦子;马蹄踏木板的声音,碌碡碾压麦子的声音和铜铃铛的声音,再加上吆喝骡马的声音和抽马鞭的声音,响彻十里之外。“木板场院”是否存在过已无从考究,而这“打响场”是真实存在的。赵老师说,这“响”是锣鼓之响声,是古人在庆贺丰收之季,请戏班来唱戏,“打场”和“唱戏”称之为“打响场”。高地南有一条“湾”,传说许家有九十九头牛,牛群去湾里饮水就成了一百头牛,回到圈里还是九十九头牛,这条湾被后人称为“神牛湾 ”。神牛湾里常年有水,大旱年间依然清澈如旧。郑家坡有一条南沟,传说是这九十九头牛踩出来的一条古道。在神牛湾北有一片地,老一辈儿人叫它许家前,一直延用至今。2012年,这块承载着许家庄传说的高地被平整,多余的土填平了神牛湾。高地平整连接低洼处平地,地块儿与地块儿之间需要挖一条南北方向的排水沟,这条沟有一小段,长二十余米,宽近三米,深一米多,在此处挖出了大量的蛤喇皮,夹杂着陶片。由此验证了这是一个村落原住民生活废弃物的堆积场,也就是考古界所说的“灰坑”。陶片已由赵老师鉴定,是宋元时期的,如此说来,传说中的许家庄至少在宋元时期就有人家居住了。推土机下挖至八十多公分处,显露出一块方形的石头:长42厘米,宽37厘米,厚约14厘米,石头中心带有周圈太阳纹图案,属花岗岩。在另一处挖到两块半截碌碡,在一条水平线上,一南一北整齐地站立,间隔距离为五米,这两块碌碡等距排列有可能是大门口的门当。古时候,大户人家门前的两块石块被称为门当。在建筑学上,这两块石块被称为门枕石,也俗称为门墩。但是这碌碡做门当有更深层意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门口放置碌碡,具有一定的文化和风水意义。门口放置碌碡被认为可以镇宅,保护家庭免受不良影响。这种做法源于古人对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对家庭安全的祈愿。在风水学中,门口放置碌碡被认为可以影响家庭的气场和运势。根据不同的摆放位置和方向,碌碡被认为可以吸引正能量或避免负能量。方石和碌碡的现身,更进一步说明了此处曾有村落。 尘埃落定,确有一座古村落静默在胶莱河畔。甚是与之有缘,本意是以文学的角度去探索胶莱河的万千年沧桑,无意中寻到了一个古村落遗址,也许是冥冥之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推着我踏进这一小片土地。感谢父老乡亲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爱!感谢喜好老事、传说的长者们对我的大力支持!感谢郑官仟叔帮我水沟寻石,不畏炎热!
“驴驮钥匙,马驮锁(许家锁物品的钥匙和锁多得用驴马来驮),你什么时候能赶上我 ?”这是许家掌柜许世龙同长工说的话。长工回话:“淌人命,起天火,三天你就不如我。”自此许家庄消失,这个“天火”是个迷,是天灾更为确切。翻开《明史》中的瘟疫记录,字字触目惊心,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登州、宁海等州县从正月至六月因传染病而死的有六千人。永乐年间登州府是现在的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曾下辖地区为九县一散州。这“天火”应该是瘟疫,沿胶莱河西岸的村庄,未有许姓人氏,由此证实这场瘟疫许家人无一幸免。
许家庄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传说来挽留,以此代代相传。村庄真实存在的凭证,现下只有这陶片、方石、碌碡和蛤喇皮。考察整理这篇文章,只为见证一个姓氏曾衍息在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