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印度发源,其发展传播路线分类两条路线:经过东亚,西亚后传入中国,至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此线路称为北传大乘佛教。另一条线经由斯里兰卡,至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本文所述的东南亚佛教艺术大多集中于此条线路上的国家。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传播时保留了原始额佛教风范,其佛教思想教义,乃至受佛教影响的生活习惯都更接近。
佛教传入东南亚是从其在印度第三次集结之后,由当时印度阿育王的儿子摩哂陀带领了一支传教队伍,进入锡兰(斯里兰卡),建立了比丘僧团。
佛教在锡兰兴起,加强了同泰国,缅甸等国家的僧团的联系。僧团的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和补充,让东南亚国家的佛教发展关系紧密。甚至,在锡兰的佛教衰落时期,佛教又从泰国,缅甸传回到锡兰。
至此,佛教逐渐在东南亚发展起来,并将各国之间密切联系发展的关系延续了几个世纪。直至14世纪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已经完成变成以锡兰大寺派为主要信仰的上座部佛教国家。
东南亚的佛教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这一派别的佛教,在教义和戒律的方面非常严谨。因此,东南亚的佛教也被认为是南传佛教是佛最初讲的法,是最纯洁的佛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保留了一部比较完整的巴利语三藏经典和许多重要的义论,注释文献。直至今天,也仍然有可以背诵全部巴利文的三藏经典的长老。
2.在东南亚地区,仍然有比丘僧团,严格遵守佛陀宣讲的227条比丘戒律,过着佛陀最初在印度说法时的修行生活。
3.民众信仰虔诚,定期去佛塔供养,礼拜,重视佛教节日,定期听法,止恶行善,是东南亚南传上座部佛教盛行的国家民众共同特点。
4.强调经典的学习和禅修。禅修的方式各有不同,强调在严格持戒的基础上,使心灵平静,从而修习禅定,在色届禅定,无色禅定的基础上作观。
以上便是主要在东南亚国家兴盛至今的南部上座部佛教在东南亚传播的概况。在公元1世纪以后,由于印度王族的混战争霸,王族逃亡到东南亚带去了当时盛行的大乘佛教,导致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衰落。但到了13世纪,南传上座部佛教又重新复兴,并占据主导地位,并深入各个国家至今。
注释:此文主要参阅内容来自北京大学出版社《东南亚宗教艺术研究》。
肆月在南,我们遇见,你们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