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6)

2024-11-06 08:00   内蒙古  

这是我的第1822篇学习笔记

来源:2024年11月6日《人民日报》全部9篇评论文章

01   在“两创”中赓续中华文脉

任 平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
  新时代以来,我们坚持“两个结合”,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池春水”,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别开生面,更加生机勃发。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是要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
  赓续,在坚定自信中创造性转化。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中华民族何以创造这一人类文明的奇迹?
  千年窑火不熄,“千年瓷都”新生。陶瓷中有答案。
  江西,景德镇。
  陶溪川文创街区,老瓷厂变身美术馆、博物馆和年轻人的创业空间;
  陶源谷瓷源境,“陶瓷+沙画”“陶瓷+大漆”……不同工艺在“百工百匠——非遗传承人孵化基地”碰撞出新火花;
  3D打印、激光雕刻助力陶瓷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本地匠人和“景漂”们创办了约7000家陶瓷企业、作坊和工作室……古老的产业在新时代发生神奇“窑变”,把陶瓷这一中华文明重要名片的底色擦得更亮。
  “惟我国家,亘古亘今”。
  答案在殷墟甲骨文3000多年的文明回声中,在京杭运河新时代的繁华盛景中;
  答案在文物资源数字化转化、数字化共享大力推进中,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入实施中;
  答案在各民族血脉相融、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会贯通、日用不觉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
  千百年来,正是这种文明不可断的信念、薪火相传的使命、“向内凝聚”的自觉,使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而生生不息、牢固凝聚,使中华文明虽迭遭忧患而弦歌不辍、辉光日新。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但这种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这正是中华文脉赓续的重要密码。
  “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
  “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中国式现代化在赓续古老文明中底蕴更加深厚。
  赓续,在坚守正道中创新性发展。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回望历史长河,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给文物插上科技翅膀,“数字故宫”走进千家万户;从东方美学、传统服饰中找灵感,在当代审美、日常需要中找方向,山东曹县掀起“汉服潮”……
  新时代以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新技术新方式新理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2500多年的街巷与瞄准世界前沿的科技成果呼应,千年文韵、现代经济在江苏苏州融合共生。
  写好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这篇大文章,新时代中国在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中迈向高质量发展。
  当代中国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历史上非常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艰难。
  越是“乱云飞渡”,越是“乱花迷眼”,越要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品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坚持守正创新,正是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始终坚守正道,坚持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文明不断更新中迎来广阔前景。
  赓续,在开放包容中兼收并蓄。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
  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开放体系。
  中华文明具有的包容性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一贯的处世之道。
  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丝路海运”联通全球43个国家100多个港口,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杂交水稻技术、菌草种植技术等在非洲推广,助力非洲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各国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开辟的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开创的是人类文明新形态。
  秉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中华文明必将谱写新的华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定越走越宽广。

02   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人民论坛)

华 平


  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改革方案的设计必须把握客观规律,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的改革部署是战略性、前瞻性、方向性的。如何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如何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如何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一个个问号,就是一个个考题,要拿出高质量答卷,必须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
  推进改革,方案先行。制定周密可行的改革方案,既要向上看看,吃透党中央精神;也要向下看看,掌握实际情况。
  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既关乎民生,也是个发展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怎么改、怎么建,要问问群众怎么想。湖南长沙对2万个家庭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1.5岁至3岁年龄段的婴幼儿家庭对托育服务需求最为迫切。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长沙提出构建以社区托育点、幼儿园托班、企业托育园、家庭托育点为主体,四者协同互补的托育服务体系。
  改革具体举措贵在可操作性,只有从全局出发想问题,从实际出发作决策,搞好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才能切实提高改革方案质量,为抓落实打牢基础。
  上下看,也要左右看,避免改革方案与其他部门、其他领域的政策举措“左右互搏”、相互抵消。
  前不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要求“地方和部门制发文件应当进行与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正是要避免在政策文件的源头上就出现加重基层负担情形等问题,从而形成政策合力,持续为基层减负。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必须增强改革政策取向一致性,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坚决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才能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共同朝着改革目标迈进。
  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必须解决重文件制定、轻督促落实等问题,一竿子插到底,防止“沙滩流水不到头”,确保改革方案落地。
  浙江列出350余项改革项目清单,按这个清单,哪个层级、哪条战线该抓什么、怎么抓,一清二楚。以清单化、项目化分解改革任务,形成路线图、拉紧责任链,已经成为当地推进改革落实的重要经验。
  依靠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层层压实责任,才能把改革方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
  还要看到,严格按照部署抓落实,绝不是机械执行、搞“上下一般粗”。抓落实的过程就是既保持定力也释放活力的过程,就是统筹好落实改革任务与搞好探索创新关系的过程。只有坚持因地制宜,在实践中形成适合本地的改革路径,才能确保改革行稳致远。
  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把不折不扣落实的原则性与创造性落实的灵活性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就一定能把愿景变为实景,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03   坚定改革信心 广泛凝聚共识(评论员观察)

陈 凌


  最近,许多上海奉贤区的市民都觉察到了一些新变化——社区食堂延长了午餐供应时长,奉贤图书馆推出了“深夜书房”,正环路这条早晚高峰必堵的上班路增设了一条疏堵的右转专用道。这些看似没有什么关联的变化,都源于相同的牵引——“新城好点子”人民建议征集活动。
  “金点子”结出了“金果子”,进一步激发了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热情,市民积极建言献策。市民与城市的双向互动,为改革发展增添着动力与活力。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坚定改革信心,更好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指出“广泛凝聚共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顺利推进改革十分重要”。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出力,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的成功经验,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
  改革与每一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事实上,每个人既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改革的参与者;每个主体既是改革的见证者,也是改革的推动者。
  浙江义乌的外贸企业为降低运费,通常选择出口拼箱。然而,一旦集装箱里的某批货物需要查验,同箱的其他货物就需要等查验完毕以后,才能再次一起出发,导致货物通关效率不稳定。当地企业建议能否“先查验后装运”,义乌海关积极回应,沿着优化出口拼箱货物监管流程、查验前置的改革思路,率先开展改革试点。新监管模式下,查验时间大大压缩。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壮阔的改革进程中,认识上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实践中的每一个创造和积累,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拼搏奋斗和聪明才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也必须激发全社会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改革之路从无坦途。改革越往前走、越往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就会越复杂越尖锐,急流险滩也就越多。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
  今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如何落实好”“怎样改好”是关键。比如,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涉及医院、医生、患者、医药企业等不同利益主体,必须凝聚各方合力。再比如,推进生态综合补偿,涉及部门众多,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需要相互协同配合。
  当越来越多人积极投身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就能形成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合力,推动改革向着既定目标不断迈进。
  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党员、干部更要带头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改革没有局外人旁观者的观念”。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关系成效。当此船到中流、人到半山之时,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拿出“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决心,摒弃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一切消极心态,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紧密结合工作职责,把改革任务落细落小落实。
  10月30日凌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浩瀚太空首次迎来中国90后访客。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九号,一个个航天传奇,背后是多少人的共同努力。正如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所言,“把每个人的岗位工作做好了,拼起来就是中国航天,就是伟大祖国”。
  建设航天强国如此,推动改革行稳致远,亦是如此。人人都增一分信心、强一分信念,人人都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撸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大潮澎湃。

04   织好“一张网” 赋能千百行(人民时评)

张博令


  乘“云”直上,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公众村如今实现了宽带进村。在村里经营核桃、松茸、木碗等特产生意的达瓦平措,利用光纤入户的优势,率先装上了POS机、开通了网络支付,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销售额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受益于一座座基站、一条条光缆铺就的信息天路,曾经“车、马、邮件都慢”的雪域边疆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成了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从整体效率效益、安全、需求、均衡发展等角度,对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战略性布局。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网络、算力和新技术基础设施全面发展的格局。随着新技术演进发展,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功能和类型更加多样,体系结构更加复杂。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如何融合发展?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之间如何跨区域、跨网络、跨行业协调发展?设施的安全和绿色水平如何进一步提高?破解难统筹、难融合、不协同、不平衡等问题,新基建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下好“一盘棋”,优化新基建布局,才能提高新基建的整体效率,促进协调发展。东部地区拥有更多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而中西部地区则在数据储存、发展算力上更有优势。像贵州就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算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和重要驱动,在全国统筹布局,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宽带边疆”建设,能够让各地各展所长、形成互补,有助于解决区域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织好“一张网”,实现跨网络协调,才能消除数据壁垒、数据孤岛。截至目前,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网络和算力设施并非孤立的,要更好挖掘数据资源的内在价值,就必须在跨网络协调下实现网络与算力设施协同发展。推进不同网络端到端协同升级,加强算网协同规划,建设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间、区域数据中心与国家数据中心集群间的直联网络,才能让数据真正连成“一张网”。
  坚持系统思维,实现跨行业协调,才能让新基建更好赋能千行百业。数字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可以打破行业边界、实现跨界融合。比如,智慧交通涉及交通、通信、能源等多个行业,需要在基础设施层面实现跨行业协调;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也需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信息设施与传统设施融合发展,深化基础设施跨行业共建共享,就能为各行业协同融通提供强大支撑。
  整体考量才能驾驭全局,统筹协调才能协同推进。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需要强大的新基建作为支撑。我国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强大的发展能力,能够率先实现新基建的布局和完善。从全局视角出发,加强全国统筹规划,就能以新基建的战略性布局、整体性建设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05   “体育+”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暖闻热评)

武卫政


  【关键词】城市马拉松
  【事件】前不久,2024天津马拉松(以下简称“天马”)如约开跑。在五大道的赛道外,观众为跑者鼓劲加油;赛道内,不少选手举起手机,拍下自己与历史风貌建筑的合影,兴奋地与观众招手。此次“天马”设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以及健康跑3个项目,超过12.1万人报名,较去年增长28%,经抽签确定3万人参赛。
  【点评】
  作为一项高强度的户外有氧运动,跑马拉松既锻炼身体又磨炼意志,是锤炼品格、丰富生活的重要方式。从“天马”现场看,跑者非常尽兴。“赛道又宽又平,周围的观众特别热情,明年我还要来!”组织单位和管理部门多措并举、多点发力,不断提升选手参赛体验,助力跑出全民健身发展加速度。
  城市马拉松,既是马拉松爱好者的舞台,也是城市营销和推广的平台。“一路跑下来发现了很多漂亮的地方,正好这两天和老同学们一起逛逛。”对于跑者来说,42.195公里既是马拉松比赛全程的距离,也是一段感受地方文化、城市底蕴的悦心之旅。来自外地的选手收到《天津潮流夜生活指南(2024版)》;参赛包和完赛包里有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王朝葡萄酒、海河牛奶等天津特色产品;比赛线路经过精心设计,选手参赛过程中能经过“天津之眼”、解放桥、世纪钟、民园广场等地标,这样的“天马”别具文化韵味。以“体育+”为抓手,连接城与人,推动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马拉松赛事才能更有吸引力,成为城市的一张闪亮名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些年“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新时尚,为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通过举办多项沙漠越野赛事,提升了沙漠越野运动的热度与知名度,也吸引不少游客体验沙漠旅游;安徽广德市是山水竹乡,通过举办超级铁人三项赛,将竞技之美融入绿水青山,让赛事流量转为消费增量;在辽宁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蒲河女子半程马拉松的路线融合了特色夜光跑道、冬奥主题通道、蒲河生态廊道等资源,丰富了参赛者的体验感……从赛前、赛中、赛后多个环节发挥赛事的带动效应,将为城市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科学规划,统筹调度,确保人们舒心参赛、开心观赛,才能展示包容、开放、文明的当地形象,从而赢得回头客。
  观看一场精彩的专业比赛,近距离感受竞技体育的魅力;参与一场火热的群众赛事,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尝试一次有趣的新兴运动,丰富人生体验……体育为生活增添精彩。体育赛事助推全民健身热潮,不仅给体育市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动了各地文体旅融合发展。面向未来,各地通过差异化定位、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举办更多更优质的体育赛事,定能让运动流量变发展“留量”,实现推广全民健身与促进城市发展的双赢。

06   “免陪照护服务”值得点赞(纵横)

王 艺


  近日,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在立项指南中单独设立“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2024年底前各地对接落实立项指南后,试点地区该项服务收费将有据可依。
  “免陪照护服务”并非无人陪护,而是一种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生活照护服务,实现无家属陪护或家属只陪不护的病房管理模式。通过推动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有机结合,“免陪照护服务”在纾解“一人生病全家忙”陪护难题的同时,也有利于规范护理队伍、提升照护质量。
  开展无陪护病房服务,体现了医疗机构服务理念的提升,赢得了患者的好评。如湖南长沙市第四医院自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以来,住院患者满意度、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得到提升。
  无陪护的出发点是让患者安心、让家属放心,重点是优质照护。能不能满足患者的陪护需求、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直接关系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当前,护理需求大量存在,不少医院护理人员短缺,护理市场管理也不太规范。“免陪照护服务”由专业护理人员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患者一个人也能“住得舒心”,家属少了后顾之忧。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的患者满意度长期较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医院建立了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护理团队,以规范高效护理和智慧化建设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比如,患者的生命体征可借助智慧化设备一键上传,病房内的智能床垫可实现夜间患者离床自动报警,智能药柜连接后台系统按照医嘱供药。
  国家医保局吸收地方探索的经验,设立“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为各地明确了标准化的发展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国家医保局明确现阶段“免陪照护服务”仅适用于特级、Ⅰ级护理患者,且暂不纳入医保,患者或患者家属可自主选择由医疗机构提供的“免陪照护服务”,也可选择社会化、市场定价的护工服务。这既避免了新项目被滥用,挤占有限的护理服务资源,也为家庭护理提供了更多选择,可以满足家庭的多样化护理需求。实现“免陪照护服务”规范化收费,可以推动护理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护理行业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为多渠道增进民生福祉拓宽了空间。
  当然,新生事物还需要实践检验。“免陪照护服务”还有一些难点堵点需要打通,但其在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方面的积极意义值得点赞。这项服务的持续探索和完善,必能惠及更多家庭。

07   把话说开、把理讲明、把事办实

何齐柏


  基层走访时,怕啥?群众有难事烦心事,却不愿意将诉求表达出来。怎么让群众打开话匣子,成为推动工作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得用群众接受、欢迎的方式。我们借助“三级院坝会”的形式,将工作地点从办公室搬到群众家门口,搬到居民经常聚集的院坝、广场、茶馆等地,让群众愿意坐下来,敞开心扉、有啥说啥。在重庆市璧山区福禄镇,我们管这种方法叫“院坝话福”。变“干部台上讲、群众边上听”为“群众场中说、干部台下记”,既零距离阐释政策、回应关切,也面对面听民声、聚民智。
  真正赢得百姓信任,将好机制坚持下去,不能“只听不做”,必须狠抓落实,做到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在这方面,我们建立了一套常态化的问题处理联办机制。在村级层面,院坝会上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就地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就记录到“心愿卡”上,挂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群众解忧墙”上,按红、橙、绿3色显示问题的办理状态,让老百姓可观、可感、可监督、可评价。村级层面无法解决的,就上报镇里,再点对点“派单”给镇里有关部门的具体人员,变“群众到处找”为“群众吹哨、干部报到”。截至目前,我们联动区级部门、企业,已经解决了诸如斑竹村柑橘品种迭代更新、红山村旱改水赔付等难题。
  基层干部不仅要做解决问题的“助推器”,也要当好政策传达的“枢纽站”。多次参加院坝会后,我观察到一个现象:有时候政策初衷是好的,却存在“好事没办好,群众不认可”的情况。这常常是信息传递不及时、不通畅、不对称造成的。借助院坝会,大家坐在一起把政策讲透、把话说开、把道理讲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能快捷、准确、通畅传递的问题。如此,很多问题和矛盾就能在基层化解,依法依规的共识也能不断增进。
  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如何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我们探索将“积分赋能”与“院坝治理”结合,经过意见征集,建立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分制。各村(社区)将遵纪守法、参与自治、好人好事等积分事项在院坝公布,并将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按一定比例投入积分资金池。通过这种方式,群众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基层治理要有办法,也要讲情怀。“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为民服务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创新用好各种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当好行动派、实干家,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作者为重庆市璧山区福禄镇党委书记,本报记者常碧罗采访整理)

08   “进博故事”不断“上新”(现场评论)

何 娟


  每年进博会,既有老朋友,又有新面孔。今年,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其中,186家企业和机构已是连续7年参展的“全勤生”。“朋友圈”持续扩容,见证进博会越办越好,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老朋友长期深耕,以实际行动对中国市场和发展前景投下“信任票”。
  中国新发展,世界新机遇。当前,以创新为驱动、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全球经济版图里形成新的吸引力。米其林带来了可以适应月球上极端恶劣条件的“免充气轮胎”;通用电气能源带来了减少碳排放的直接空气捕获技术……今年,一批前沿展品选择在这里首发首展。“把最好最新的产品送到进博会”何以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正如一位参展商所说的:“中国不仅拥有市场资源与制造优势,也是创新大国、工程师大国,对新技术接纳能力强。”
  进博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非洲产品专区面积进一步扩大。这些年来,坦桑尼亚的腰果、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卢旺达的辣椒、赞比亚的蜂蜜……透过进博会这扇“机遇之窗”,一批批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也牵引着这些国家融入全球供应链,更好共享发展红利。进博会如同一条互利共赢的快车道,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彰显中国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
  不只为展、不止于会,“进博故事”仍在“上新”:有的企业从展商变投资商,在中国开设新店、新厂、新研发中心;有的企业寻到了更多合作伙伴、拓展了合作半径,在中国播种生根,在全球开花结果……助力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不断释放,为参会各方提供源源不断的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一个个与中国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双向奔赴的“进博故事”,映射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也成就中国市场的更大魅力。

09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更好惠及基层(民生观)

徐 阳


  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马海阿呷对接手术,让曾长期卧床的吉约沙果实现自主行走,给镇卫生院医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健康列车开行至今,不仅为大凉山带来改变,还停靠四川广安、重庆秀山、贵州桐梓等地。这一模式,将大城市的专家资源带到偏远基层、为群众科普健康知识,还给当地医务人员提供帮教培训机会,使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得到提升。
  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享受优质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是群众的普遍心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持续发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更好惠及基层。
  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牵头医院努力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吸引患者在医联体内就医;基层医疗机构主动做好居民健康管理,努力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同时,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和支持措施,让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同向发力、良性运行。
  持续加强基层科室和人才梯队建设。探索“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模式,让更多专业医护人员服务基层;完善激励机制,保证乡镇卫生院和村医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等方面有所倾斜;围绕基层专科薄弱环节,积极开展学科交流,完善医疗服务结对帮扶机制……变“输血”为“造血”,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才会大幅提升。
  探索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开展“名医走基层”活动,深入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带教查房、业务讲座;浙江舟山组织巡回医疗队伍,为住人小岛和偏远渔村居民送去药品,开展义诊咨询和健康体检等服务……越来越多医疗创新模式,正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打通基层诊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期待更多元的创新举措、更完善的机制政策,持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更好惠及基层,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理论强党
✅国考政治理论︱领导人讲话、重大会议学习笔记︱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文摘摘抄︱人民日报评论︱每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求是杂志学习笔记︱学习时报学习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