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2)

2024-11-12 08:23   内蒙古  
这是我的第1892篇学习笔记
来源:2024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全部13篇评论文章

01   干字当头、众志成城

实现百分之五左右预期目标信心在增强

金社平

  时间进入11月份。
  “今年还剩下不到两个月时间,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要进一步抓紧抓实,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湖北考察时指出。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以来,福建、安徽考察,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实现5%左右预期目标的信心在增强。”“三季报”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作出这一判断。
  从数据看信心——筑底企稳,景气回升。
  50.1%,刚刚发布的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回扩张区间,为四季度中国经济开了好头。
  仅看GDP同比增速,一季度5.3%,二季度4.7%,三季度4.6%。但从环比看,三季度增长0.9%,已连续9个季度保持正增长。
  “三季报”出炉后,不少外资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测,高盛将2024年中国GDP增长预测从4.7%上调至4.9%。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在第三季度末出现适度回升,9月份国内活动指标普遍超出市场预期。
  “前三季度4.8%的增速来之不易,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说。
  总的看,“稳”和“进”依然是中国经济的主基调。
  一方面,稳的基础更坚实。增长、就业、通胀、国际收支四大宏观指标显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这些为中国宏观经济保持韧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范志勇说。
  一方面,进的动能在增强。高技术产业投资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大幅领先整体水平。越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行业,发展越是向好。
  从改革看信心——政策加力,改革发力。
  展读“三季报”,“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指向鲜明。
  惠民生、促消费、稳楼市。10月末,一项惠及1.5亿居民的金融政策落地,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平均每年将减负约1500亿元。
  与此同步,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完善机制,借款人可与银行自主协商、动态调整房贷利率。
  9月下旬以来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利当前,惠长远。“这是宏观调控的一次里程碑式出手。”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说。
  存量政策、增量政策,既有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之“策”,也有提升中长期发展质量的深化改革之“策”,都将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理念是在改革中形成的,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是在改革中破除的,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也是在改革中逐步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棋局,经济体制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
  “两重”建设加快落地,“两新”政策加力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正在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再提速……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政策加力”和“改革发力”组合拳有力有效。
  改革强信心,发展添动力。
  10月10日,投资超10亿元的苹果公司应用研究实验室在广东深圳市福田区建成运营。作为深圳最早开发的城区之一,福田区较早遇到空间不足、成本上升等“烦恼”。
  突破瓶颈,福田区瞄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人工智能政务24小时在线办公……改革推动新经济发展,这里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3年增长8倍多,单位面积地区生产总值是深圳平均值的4倍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一揽子增量政策,将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
  政策落地、改革到位,为新质生产力撑起发展新空间。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3%。科技创新释放发展新动能,成为中国经济的鲜明特点。
  中国拥有规模超大且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9月份,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创历史新高,超大规模市场能够更好覆盖研发投入、分摊试错成本。
  进博会首日,采购商上海诺银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拿下价值5000万美元采购订单,提升在半导体、汽车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也见证着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魅力。
  一大批增量政策“在路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增量政策措施正在陆续出台实施,新的增量政策也在研究储备。“随着政策效应不断显效,全年经济将呈现前高、中低、后扬走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说。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手并用”,顶层设计和基层创造交相呼应。扎实的改革成效,让中国更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从企业看信心——预期改善,活力增强。
  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个月回落后首次回升;
  10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近4个月高点;
  10月份,商品房成交同比、环比实现“双增长”,全国房地产市场呈现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
  …………
  透过这些数据,能够看出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有所加快,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增多。
  得益于税务部门政策支持,1—9月,山东泽普医疗科技公司享受到税费优惠230余万元。“这些钱全部投入创新研发中,今年9月,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财务总监单文玲说。
  从全国情况看,前三季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减税降费及退税超2万亿元,1—10月,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速达11.4%。
  深圳嘉立创集团珠海生产基地,一批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刚刚投入使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大批订单,新产线让产品交付托了底。”基地负责人梁东兵说。
  外企亦然。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近日宣布,计划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德国对华投资持续攀升,表明对中国经济的长期信心。”罗兰贝格全球管委会联席总裁丹尼斯·德普说。
  市场经济是预期经济、信心经济。企业有信心,经济有动能。政策“暖风”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转型步伐,释放发展活力。
  “当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一个时代,更多孕育的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曙光。”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蕴含着对时与势、危与机的深邃思考。以这样的辩证法看待经济形势,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信心在增强”,但信心不会从天降。实干中涵养、奋斗中生长、砥砺中昂扬。提振信心,首先“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还是那句话:干字当头、众志成城。

02   构建具有地区和全球影响力的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和音)

  11月9日,习近平主席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重要共识。双方决定赓续传统友好,深化战略合作,携手推进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事业,在国际地区事务中开展更紧密战略协作,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构建具有地区和全球影响力的中印尼命运共同体。这进一步丰富了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方向。

  普拉博沃今年3月当选总统后第一时间首访中国,正式就职后再次将中国作为首访国家,体现了对发展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也展现了两国关系的高水平和战略性。近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印尼关系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进入共建命运共同体新阶段。此访期间,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关于共同开发、蓝色经济、水利、矿产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双方发表关于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两国“四轮驱动”合作升级为政治、经济、人文、海上、安全“五大支柱”合作,为深化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在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道路上,中国和印尼理念高度契合、互为发展机遇,是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好伙伴。双方将坚持战略自主和主权平等原则,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黄金印尼2045”愿景深度对接,在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上彼此助力、相互成就,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更多路径选择和实践方案。中方将同印尼坚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运营好雅万高铁,推进“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和“两国双园”合作,加强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循环经济等领域合作,开展海上共同开发合作,不断深化全方位互利合作,更好实现融通发展,推进各自现代化。两国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共同打造更多惠民工程,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福祉。海上合作是中印尼全方位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将积极探讨并开展更多海上合作项目,打造更多合作亮点。两国对加强安全合作高度重视,将开展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安全合作。
  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繁荣是中国和印尼的共同追求。中方支持印尼继续在东盟地区发挥“领头羊”作用。印尼感谢并欢迎中方坚定支持东盟团结和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双方将共同落实好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重要共识,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不断丰富有意义、实质性、互利的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愿景。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明年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历久弥新。在世界经历深刻变革,人类面临诸多挑战之际,中国和印尼将共同弘扬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新的内涵,奏响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时代强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和印尼同为发展中大国、新兴市场国家和全球南方主要成员,两国加强团结合作,将是全球发展力量的增强,是和平稳定力量的壮大,是世界多极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坚持战略自主、互信互助、合作共赢、公平正义,这既是对过去几十年中印尼关系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未来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展望未来,中方将同印尼深化全方位战略合作,构建具有地区和全球影响力的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续写发展中大国联合自强、团结协作、互利共赢的新篇章,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03   有用事与无用功(人民论坛)

华 平

  不久前在甘肃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详细了解为基层减负情况,强调“干好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需要上下各方面共同努力”。
  “干好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着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为基层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
  有用事与无用功相互对立、互相影响,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少做无用功,才会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上。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就是典型的无用功,既劳民伤财,还消耗并不充裕的基层工作力量,挤压本应落实的工作部署,导致“沙滩流水不到头”。把基层干部从无用功中解放出来,要多从上面和源头上做减法。
  江苏淮安精简考核方式,让指挥棒指向更鲜明。聚焦产业发展,引导经济开发区干部开展精准招商,一批精品项目落地投产;化繁为简为村级组织“松绑”,推动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明确基层“能干什么、该干什么”的职责定位,优化工作方式,聚焦主责主业,提高工作效能,不仅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干出成效,也能把各方面的干劲都带起来。
  让基层干好有用的事,还要统筹减负和赋能,既为“马车”减重,又让“小马”成长,才能解决“小马拉大车”的基层治理难题。
  过去,社区面对市容市貌整治这样的难题,往往束手无策,因为没有执法权,只能劝导,成效甚微。如今在重庆巴南区,通过理顺基层权责,形成相关区级部门牵头负责、社区协助治理的工作机制,治理效果斐然。
  把更多权限下放到基层,把更多资源集中到基层,实现权责一致、责能一致,才能形成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干好有用的事,就是为老百姓做事;少做无用功,为的是更高效地为老百姓做事。
  挤掉药价虚高水分,推动完善医院人事、分配、绩效和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分级诊疗,三明医改探索解好复杂的“利益方程式”,实现了群众看病费用显著下降、医保基金扭亏为盈、医务人员收入增加多方共赢。
  实践证明,用好改革的方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有利于激发基层创新创造活力,形成人人争当实干家的社会氛围,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干好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需要坚定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的决心,也需要持续为基层减负、减负减到实处的恒心;需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也需要鼓足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一定能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04   把握重大理论成果,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人民观点)

——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④

本报评论部

  缺少启动资金?推荐合肥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上门洽谈。
  没有办公地点?联系各区县科技局工作人员前来调研。
  需要产业支持?主动对接产业链相关产业园,争取优惠政策。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超薄柔性玻璃……在安徽合肥滨湖科学城,一系列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一批前沿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从合肥滨湖科学城看全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以改革的点火系点燃了创新引擎。科技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折射改革之效,体现思想之力。
  从科技体制改革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之所以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正在于这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实现了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以总结实践经验推动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背景下谋划并推进的,呈现出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关联性联动性强等突出特点。
  在改革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学把握改革面临的时与势、危与机,及时总结新鲜经验,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推进到新的高度,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理解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能够取得巨大成就,更加坚定自觉地在新征程上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实现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贡献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建成堪称世界桥梁奇迹的港珠澳大桥……正是因为有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我们才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从中更能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异地受理”“异地结算”“异地办理”成为民生关键词,“一张清单”“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实现政府效能革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每一步都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都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来抓。从中更能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000多家单位、约30万人协同研制国产大飞机,“天问”叩问浩瀚苍穹,“嫦娥”带回月壤样品,“新三样”打造新的中国名片……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不断“弯道超车”,甚至后来居上。从中更能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改革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民主恳谈等基层实践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调整重组优化数十个部门、推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制度力量守护绿水青山……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我们不仅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而且不断增强其发展性和创新性。从中更能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改革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
  从解决作风问题入手正风肃纪、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回应民营企业诉求、起草民营经济促进法……直面时代问题,回应人民呼声,改革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中更能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负面清单”降低准入门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消除地方分割、畅通国内循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中更能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改革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立法听取民意“直通车”作用,巡回法庭实现巡回区范围覆盖,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改革更有穿透力。从中更能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有300多项改革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新安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上升为制度安排,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不断扩围……既注重系统思维、整体战略,又鼓励敢闯敢试、基层探索,改革在破立统一中蹄疾步稳。从中更能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必须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形成人人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共同富裕扎实推进,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改革“立治有体,施治有序”,为续写“两大奇迹”提供了有力保障。从中更能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
  越是面对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面对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越是要以真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落到实处,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定能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多成果,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05   为一线劳动者托起“安居梦”(评论员观察)

李铁林

  在上海,享受公寓服务,最少需要多少钱?
  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和成套家具一应俱全,还配有近40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区和4360平方米的健身区域,在位于上海闵行区的中航公寓,租一个这样条件的床位,每月700元左右。
  上海探索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项目,向建筑施工、环卫、快递等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租金优惠、品质优良、配套完善、管理有序的租赁住房和床位,为大城市解决一线劳动者安居问题提供了思路。
  从事城市建设、基础公共服务的一线劳动者,在城市发展运行中不可或缺。然而,由于经济压力,很多一线劳动者不得不降低对居住品质的追求,或是舍弃通勤便利在市郊找房源。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
  安居才能乐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强调“把让群众生活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血脉里、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一线劳动者的住房问题关系着民生冷暖。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托举起一线劳动者的“安居梦”,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随着各地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更多劳动者拥有了物美价廉的住房选择。但也应看到,现有的租赁住房和床位的数量还难以满足数量庞大的一线劳动者需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需矛盾依然较为突出。
  在城市资源总量有限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障一线劳动者“住有所居”“住有优居”,不妨更多着眼于盘活存量资源,在存量中挖掘增量。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乡繁星社区,曾是“小散乱污”企业集中的石材加工与集散地,经过疏解治理,化身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覆盖了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各层次的租房需求。天津西青区,天开西青园的工业园区的闲置楼宇和厂房经过住宅功能及消防安全改造,成为蓝领工人的温馨住所。上海闵行区的中航公寓,也是由阀门厂老旧厂房改建而来。
  盘活存量,既要充分释放既有政策的效能,也要深化改革破解机制障碍。许多城市对“商改住”是有严格限制的,商业用房的水电费也远高于普通住房,消防等要求也不尽相同。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以购代建”等模式,将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厂房、写字楼或酒店等非居住建筑以及商品房改建、收购作为保障性住房,就需要住房、土地、信贷等多领域出台配套政策,明晰边界、统筹安排。千方百计促进城市资源高效利用,进一步拓展保障性住房房源供应,就能让更多一线劳动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城”为人而建,“市”因人而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从街头巷尾的“爱心驿站”“劳动者港湾”,到热心贴心的“骑手友好街区”,再到优质普惠的保障性住房……日益完善的公共服务,映照着城市对劳动者的悉心关怀。树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不弃微末、久久为功,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出发,把更多“烦心事”变为“舒心事”,我们的城市定能绘就更暖心的民生画卷。

06   “家乡味”里的牵挂与回馈

卢 涛

  前不久,一段“爸妈给女儿寄菜用完100个真空袋”的视频引发关注。担心在上海的女儿因忙于工作而忽略健康饮食,家住湖南长沙的老两口做好饭菜,用真空袋打包密封寄过去。网购发达的今天,味蕾之需“一键下单”即可满足,为何父母还是大费周章送来“家乡味”?
  送来的是难忘的乡味,更是难舍的牵挂。每逢节假日返程,社交平台上总会来一场精彩的“行李箱、后备箱摄影大赛”:刚摘的时令蔬果、现做的特色主食、少不了的鸡鸭鱼肉,甚至还有预防路上堵车而准备的零食小吃……东西或许各异,相同的是满满当当的程度。“这是行李箱、后备箱的极限,不是爸妈的极限”,在父母眼里,这些是家的味道,也是另一种陪伴。在全心全意、不求回报的付出中,父母之爱汩汩涌流。面对在外奔波的孩子,父母更愿意用孩子从小熟悉的一蔬一饭,来跨越距离的阻隔,告诉他们“你回头,我就在”。
  个人、家庭的“小确幸”,映照着时代的大发展。1200多个县级公共寄递服务中心、超30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让父母寄包裹更加方便;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家里寄出的生鲜货品能新鲜送、及时达;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让回家路变得更好走,见证更多人“大包小包”满载而归……追梦路上,一份份来自父母的“礼包”,不仅暖胃暖心,也写下时代印记。
  感恩父母莫忘投桃报李,关心关爱也要有来有往。面对父母的爱心,除了心怀感激,更要以实际行动给予回应。关注父母的需求和爱好,送上小惊喜;计划一场旅行,陪着他们多走走;常回家看看,帮助解决小修小补、智能手机使用等小事……关于爱的回馈,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07   从民企新关切看引资新空间(人民时评)

徐 隽

  不久前,与一名民营企业家就招商引资进行交流,他感慨道,对民营企业来说,要优惠不如给机会,求倾斜不如要公平,等扶持不如靠法律。如此取舍,令人深思。
  实施税费、用地等优惠,提供财政补贴或以奖代补……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把各类政策优惠作为招商引资的“撒手锏”,不乏成功案例。这一招,为啥现在没那么香了?
  企业要长远发展,优质的营商环境更有利于稳定投资预期,从而持续培育自身竞争力,这种可持续性发展不是取得某个方面的政策优惠就可以实现的。而从地方发展的角度看,在政策优惠上“内卷”,不仅降低了资源要素整体配置效率,还可能导致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不可持续。
  换言之,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各地吸引企业投资兴业,不能再迷信过去的模式,而要在政策供给、环境塑造与企业诉求、市场需求之间寻找新的共振点。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已成为民营企业的重大现实关切,也是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重要发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近年来,从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纠治限制企业迁移、设置进入壁垒、谋求自我小循环等行为,到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支持社会资本加大对设备更新等投资力度……各地各部门着力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为民营企业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法治护航。过去,一些地方招商引资不够规范,缺乏法治保障,有时甚至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给企业造成损失。厉行法治,形成透明的规则、稳定的预期,对民营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定心丸”。上海从具体问题、具体场景入手,着力把干部的顾虑、企业的期盼梳理清楚,推动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浙江全面实行“综合查一次”,统筹各执法部门检查计划,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尽可能减少对经营主体的不必要“打扰”……把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落实到位,营造有利于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的制度环境,不愁不能吸引更多“金凤凰”。
  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并将长期坚持的大政方针。不久前,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这次开门立法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期待以此为契机,不断创新制度和政策供给,更好回应民营企业和社会关切,营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08   苦干加实干,致富路更宽(快评)

宋 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剖析横坎头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我们看到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发挥的重要带头作用——
  深挖红色文化,实施生态修复,激发乡村发展进步的内生动力,这是积极干事创业的热情;改善村容村貌,支持人才返乡,为村民创造宜居宜业的美好环境,这是贴心为民服务的意识;探索联建机制,开展结对帮扶,把全面振兴的好风光串成线连成片,这是奋力推动共富的担当。
  放眼广袤乡村,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基础条件各异,发展路径也理应各有特色。但共同之处在于,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苦干实干。只要有坚强的基层党组织、过硬的党员队伍,各地一定能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结合自身实际,发挥特色优势,让致富路越走越宽。

09   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快评)

徐雷鹏

  一双铁脚板、一副热心肠、一支烂笔头,一位基层民警守护一方平安的“秘籍”,其实并不神秘。
  群众工作不好做,家长里短、千头万绪;群众工作也不难做,无非以心换心,以情动情。秉持耐心、付出真心,将群众的冷暖甘苦放在心头,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他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办好群众的事,还要有解好难题的智慧。调解矛盾的小诀窍、排查隐患的小心得,琐碎工作中的点滴经验,看似不起眼,但都来自真实的生活,简便实用。总结推广,便可以成为解忧止纷的法宝,让一个个基层治理中的偏题、难题、怪题有“解”更有“优解”。

10   以文相知 以艺通心(快评)

陈圆圆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巴西各界友好人士,指出“希望两国各界人士为推动中巴关系不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使中巴友好像长江和亚马孙河一样奔腾不息”。
  长江,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亚马孙河,如一棵大树横卧南美洲大陆,孕育出斑斓多姿的人文画卷。中国和巴西,位于地球两端。文化交流,则搭建起友谊之桥,让两片热土跨越万里遥遥相连。
  相遇相交,需有广阔平台作为支撑。书籍承载着文化传播、沟通、交流的作用。无论是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巴西圣保罗国际图书双年展、智利圣地亚哥书展等国际性展会,还是中外共创、经典互译的各种合作探索,都为深入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
  相知相亲,彰显深远的文化影响力。唐诗宋词、国风水墨,书籍中蕴藏着悠久绵延的中华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如今,中国图书在国际书展上表现亮眼,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图书交流,润物无声,成为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的窗口。
  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以文相知、以艺通心,期待更多文化的种子,跨越山与海,他乡觅知音。

11   开发生物资源,办法可以更多元(说道)

杨文明

  “鲜美、可食”“味苦、有毒”……一说起动植物,人们往往会想到食物。对于已经被驯化的稻麦、鸡鸭鹅、青草鲢鳙来说,这样想或许没什么大问题,但对于无法实现人工种植养殖的物种,从吃的角度利用生物资源不仅片面,而且难以持续。
  其实,从好吃到好看、好玩,利用生物资源的办法,本应更多元。位于云南昆明市宜良县马街镇的云南茂湾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云鱼谷内,不仅可以品尝人工养殖的鱇浪白鱼、大头鲤,还能透过水族箱、生态池观赏胭脂鱼、金线鲃等珍稀濒危鱼类,走进展览馆了解中国鱼文化;这里全年可垂钓,天热时孩子还能在浅池内摸鱼。吃鱼、赏鱼、摸鱼,为云鱼谷每年带来近4000万元收入,不仅带动了群众增收,还让企业有了资金收集、驯养、繁育珍稀濒危土著鱼。模仿野外生境、研发人工饵料,土著鱼种质资源保护投入巨大,加上驯养繁殖周期长、成本高,售价不便宜,单纯从“吃”的角度利用,该公司颇感吃力。同时,收集了那么多种质资源,不能向外界展示,也难以更好发挥土著鱼种质资源的价值。这两年,借着研学、垂钓等活动,云鱼谷顺势开发了土著鱼“好看”“好玩”方面的价值,收入已经占公司营收的近30%。
  话说回来,即使同样是开发生物资源“吃”的价值,也有不同的“吃法”。是野蛮捕捞电毒炸,还是增殖放流、有序利用,决定了生物资源能否可持续。位于云南昭通市威信县和镇雄县交界处赤水河“二龙抢宝”生态观测点的水下摄像机显示,在不少地方早已绝迹的昆明裂腹鱼、云南光唇鱼甚至金沙鲈鲤正在悠闲觅食。此处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生物资源开发同样可以多元:风景优美,当地借势在保护区外围发展起了生态旅游;体验水质监测也成为孩子们的生态研学项目。不仅能挖掘好看、好玩的价值,换种合理的方式,赤水河的鱼同样能“吃”。
  更加多元地开发生物资源,不仅有助于充分挖掘生物资源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市场力量,形成更加强大的合力来保护生物资源。思路一变天地宽,全面开发生物资源好吃、好看、好玩的价值,才能更好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2   菲律宾“两法”是地地道道的恶法(钟声)

  菲律宾近日出台所谓“海洋区域法”和“群岛海道法”(以下简称“两法”),严重侵犯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严重违反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菲律宾“两法”是地地道道的恶法,将不可避免加剧南海局势复杂化。中方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主权权益合理合法,是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正当之举。
  恶法之恶,在于其严重侵犯中方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所谓“海洋区域法”将中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大部分岛礁及相关海域非法纳入菲方海洋区域,妄图以国内立法形式固化南海仲裁案非法裁决。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对包括黄岩岛在内的中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对相关海域拥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中国的上述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具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符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菲律宾领土范围是由一系列国际条约确定的,从未包括中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的任何岛礁。长期以来,菲律宾非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的多个岛礁;擅自超越自身领土范围,划设所谓“卡拉延岛群”,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是非法的、无效的。菲方执意推进所谓“海洋区域法案”立法,再次暴露了菲方试图通过操纵国内法律,窃取其在南海非法所得的真实目的,反映出其在南海扩张的野心。
  恶法之恶,在于其打着落实国际法的旗号行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之实。所谓“海洋区域法”将南海仲裁案非法裁决作为菲方明确海洋界限的依据之一,完全是用谎言来掩饰谎言,用谬论来搪塞谬论。南海仲裁案非法裁决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质疑,菲律宾未经中国政府同意,单方面提起国际仲裁,违反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中方多次严正表明立场,不接受、不参与所谓南海仲裁案,不接受、不承认该非法裁决,也不接受任何基于该非法裁决的主张和行动。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该非法裁决影响。菲方以南海仲裁案非法裁决为侵权挑衅行径背书,掩盖不了其在南海“扩权”的非法主张和行为。
  恶法之恶,在于其影响南海航行自由与安全,威胁地区和平稳定,加剧南海局势复杂化。菲律宾“两法”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有关“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等规定,不仅无益于争端解决,还会进一步激化矛盾。所谓的“群岛海道法”多处与国际法规定和国际海事组织决议不符。例如,指定的航道未包括菲律宾群岛水域内所有常用国际航道,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包括用作通过群岛水域或其上空的国际航行或飞越的航道的所有正常通道”的规定,而且所指海道均紧邻美驻菲军事基地,不排除菲与域外国家勾连,监控往来船只,威胁各国航行安全。菲方以国内法超越国际法授权范围,非法限制他国合法权利,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无约束力。中方要求菲方切实遵守国际法,不得损害各方依据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中国船只将继续根据国际法在相关水域和航道通行。
  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政府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划定并公布黄岩岛领海基线,是中国政府依法加强海洋管理的正常举措,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彰显中方维权的坚定决心和意志。关于海上争端,中国一直保持高度克制,主张本着睦邻友好精神,尊重历史和法理事实,寻求各自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但善意不容滥用,中国不接受任何企图通过单方面行动把海洋管辖权强加于中国的做法,也不认可任何有损于中国在南海海洋权益的行动。
  菲方应切实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立即停止采取任何可能导致争议扩大化、局势复杂化的单方面举动,尽快回到通过谈判协商妥处分歧的正轨,与中方一道,维护好双边关系大局和南海的和平稳定。

13   着眼大局看得失(金台潮声)

耿 磊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大局意识,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和个人利害得失。”
  改革,本质上就是要触动利益的,需要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如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就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站在全局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看得失。
  着眼大局看得失,就是要善于运用长远的眼光、全局的视角看问题。不论在哪个层级推进改革、开展工作,都要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河北邯郸峰峰矿区是资源能源型老工矿区,曾经粗放的生产方式带来严重污染,使环境不堪重负。近年来,当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调结构、去产能、控燃煤、治企业、抑扬尘,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实现“矿山变青山、浊水变绿水、矿区变景区”的华丽转身。改革难免有一时的阵痛,但带来的是高质量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应自觉从改革大局出发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敢于突破自身利益的藩篱,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只要对全局改革有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利、对本系统本领域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有利,都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握指成拳、合力攻坚。
  着眼大局看得失,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个透明玻璃箱内,封存着109枚公章。201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将分散在18个不同单位的216项审批职责归并到一个部门,1枚公章取代了109枚公章。对某些部门来说,交出手中的权,犹如剜掉身上的肉。但是这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群众,提高了办事办证的效率。从长远来说,这进一步提升了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让党心民心更加凝聚。这启示我们,改革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实际上,这是“大义”,是“大局”,是“国之大者”。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抓好各项改革举措的贯彻落实。不断地、满腔热情地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让老百姓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享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这就是改革的本质目的,也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也会随之增加。但是,只要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树立大局意识,一心为公,担当作为,定能不断开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广阔前景。

理论强党
✅国考政治理论︱领导人讲话、重大会议学习笔记︱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文摘摘抄︱人民日报评论︱每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求是杂志学习笔记︱学习时报学习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