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摘抄(2024.11.14)

2024-11-14 08:02   内蒙古  

这是我的第1914篇学习笔记

★摘抄自2024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

1.椰风海韵,琼岛客来。
2.一河贯通,八桂向海。
3.创新之要,在于得人。
4.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5.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6.茶香绕峻岭,山水载乡情。
7.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8.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
9.从爱出发、用爱抵达、以爱回馈。
10.南海之滨春常在,请到天涯海角来。
11.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2.升腾城市万千气象,点亮城中万家灯火。
13.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
14.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15.天人合一、万物并育、道法自然、中和泰和。
16.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
17.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18.生态警长守护、生态共治联动、生态经济护航。
19.站政治之高位、谋民生之福祉、拓治理之新途。
20.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21.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22.熊熊烈火,他们冲锋在前;滔滔洪水,他们逆行出征。
23.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24.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十二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
25.创新支撑,育种跑出“加速度”。科技助力,农民端上“金饭碗”。改革赋能,农科教“协同创新”。
26.正确处理好小我与大我、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保持改革定力和闯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绘到底。
27.70多年躬耕教坛,潜心治学、桃李天下,这是教育的播种;几十年如一日甘于清贫,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这是精神的垂范。
28.从“进得来”到“留得住”、从“有房住”到“住得好”、从“群众跑”到“数据跑”,让人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29.司法工作应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理念,摒弃“唯指标论”等错误观念,切不可为了“数据好看”而让群众“事情难办”,更不能错把“指标”当“目标”。
30.适当的劳动有益身心健康,能让孩子体验生活的不易,学会感恩、掌握技能、磨炼意志,进而积累责任感与成就感,提升信心、耐心和毅力。
31.高质量城市建设要充分体现时代性,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实现文脉传承、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经济繁荣、宜居宜业、安全和谐、特色鲜明。
32.按规矩做事要求党员干部心中有红线,知敬畏、存戒惧;行为有底线,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33.白云低回处,千年八廓街。仰面,是湛蓝纯净的天空;身旁,是白壁红檐的藏式民居;脚下,是青石铺就的“转经道”。僧众徐行,游客打卡,商铺比邻。
34.夜色下,拉萨城灯光璀璨,八廓街古韵悠长。晚风中经轮轻转,吟诵着千年的虔诚与祈愿,讲述着今日生活的悠然与美好。
35.时代犹如一束光,由各种色彩交织而成,我们当追光而遇、沐光而行。面向新的图景、打开新的画轴,每个人都不妨恰到好处地添上一笔,勾勒热烈的红、清新的绿、开阔的蓝、温暖的橙……执笔绘多彩,必能为发展添新彩。
36.桑烟大昭寺,巍然“会盟碑”。岁月流转,被称作“拉萨的足迹”的八廓街融合传统与现代,见证“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一般的民族亲情,也成为观察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一扇窗户。
37.培养爱国爱教、学问精深的现代僧才,不仅要在研阐译上力求突破,还需在教学改上与时俱进,使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契合、传统学位与现代学衔制度相衔接。
38.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听民意、聚民智,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城市治理的“金钥匙”,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39.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持续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实践,必将培养造就更多卓越工程人才,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持续注入人才活水。
40.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深入细致做好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涉法涉诉等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精准有效为群众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处置在源头。
41.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是辩证统一的。顶层设计更重系统思维、整体战略,摸着石头过河更重敢闯敢试、基层探索。坚持两者协调统一,才能蹄疾而步稳,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
42.改革之路从无坦途。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既有许多未知领域,也会面对难以预料的因素,既需要去实践中大胆探索,又必须慎之又慎,不能随便“翻烧饼”。
43.改革大潮奔涌,多少蜿蜒细流汇聚为奔腾河流,多少无名山丘崛起为时代高峰。坚持正确方法论,更好把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我们一定能掀起更加波澜壮阔的改革潮涌,推动“中国号”航船驶入更加开阔水域。
44.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历经岁月洗礼的大昭寺倾听着这片圣洁的土地奔向现代的强健足音。新时代新征程,藏传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将不断稳步深化,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45.放假这件事,涉及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变化、全社会劳动效率、群众休息休闲需求等许多方面,直接关系每个人的休息和每个单位的运行。调整起来,要统筹考虑、走稳“平衡木”。
46.山林间,绿的、红的、黄的叶子相间交错,美不胜收;城市中,银杏大道上满是拍照的人;乡野里,有树上挂满的果,也有田间割下的稻……满目的翠绿、金黄、火红,自然的画布给予我们美的馈赠。
47.江苏东台市,麋鹿在万亩盐蒿里觅食嬉戏,这片“地毯”染上了“锦葵红”;河南济源,王屋山的山峰间云海翻腾,眼前都是“晴山蓝”;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胡杨叶挂满枝头,一片片的“金盏黄”……田野间渲染着传统色,如诗如画,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促使人更愿意接近美、欣赏美、创造美。
48.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围绕江西加快打造“三大高地”、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做好改革目标、路径、举措的系统性谋划,推出有力度、有特色、有影响的改革举措,实现改革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切实提升改革成色。
49.在城市发展结构上,强调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在城市发展环节上,强调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在城市发展动力上,强调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在城市发展布局上,强调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在城市发展主体上,强调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50.山重重,水淙淙。不规则的荒石沿着山道一级级向上垒砌,草叶自石缝间伸展而出,为山道染上一层鲜活的绿。沿着石阶向上走,道路两旁,橙红的野百合花盛放,翠绿的野茶树叶上水珠闪烁,草木的清香在肺腑间充盈。
51.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明确了人民城市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明确了人民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明确了人民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坚持“一个尊重、五个统筹”,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明确了人民城市建设的思路方法;坚持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传承,明确了人民城市建设的底线要求和文化根基。
52.《摆脱贫困》一书记录了习近平主席关于消除贫困、地方治理、改革发展等方面的观点论述,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理念,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独立自主的道路选择和合作共赢的人类情怀,相信能够为中巴两国加强包括减贫脱贫和现代化发展在内的各领域交流合作带来新的精神鼓舞和实践启迪。
53.“一灯燃百千灯”。师生之间传递的,不只是有形的知识,更是无声的美德。无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用温暖的爱心托举学子求学路,同时也以人格魅力塑造着学生的价值追求,为他们的人生选择树立起标杆。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当爱心激起爱的涟漪,当善行激起善的回响,人们从中可以直观看到,爱的力量不仅在于它内嵌于人性之中,更在于它能够感化人、带动人,形成同频共振的力量,这会让整个社会都更加崇德向善、向风慕义。
54.色彩绚丽的背后,是文化之味。像“东方既白”,描述破晓时分的景象,《赤壁赋》中写“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可见曙光之色;又如“紫蒲”,本是长在水岸边的菖蒲,一句“紫蒲生湿岸,青鸭戏新波”,画面感十足;再如“天青色”,给人以雨后初晴、碧空如洗的感觉,“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中国人用独特的方式定义色彩,在精致与精妙之间书写浪漫。充满想象的色调,诗意曼妙的名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耐人寻味、意味悠长。

理论强党
✅国考政治理论︱领导人讲话、重大会议学习笔记︱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文摘摘抄︱人民日报评论︱每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求是杂志学习笔记︱学习时报学习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