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音乐先锋-19:Z一代(Поколение Z)

文摘   音乐   2024-09-01 17:00   上海  

Z一代,Поколение Z/Generation Z,是跨学科艺术家、独立策展人安德烈·斯米尔诺夫(Андрей Смирнов/Andrey Smirnov,1956~)策划的系列展览的主题。这个系列展览自2009年到2014年先后在巴黎、莫斯科、圣彼得堡、布达佩斯和柏林举办。

安德烈·斯米尔诺夫是莫斯科特雷门中心(Theremin Center)的创始人,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电声音乐中心的研究员。

(图源:os.colta.ru)

Z像闪电,也像常用的电力符号。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让人们看到了无限可能。而到了20世纪初,已经有越来越多不同职业身份的人熟悉了新技术,并以自己的知识背景为前提展开了想象。无论艺术家、诗人还是音乐家、建筑师,都对物理和数学开始感兴趣,试图使用新工具创造未来艺术。“Z一代”就是指从1910年代到1930年代那一大批富有实验精神的音乐家。

图源:Sound in Z

图源:PRO ARTE Foundation)

那是个未来主义、至上主义、结构主义、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争奇斗艳的时代,不同艺术门类跨越边界相互影响,探索新音乐的不只有音乐家,更多的跨界艺术家也加入了进来,他们带来了文学、艺术、心理学、物理学、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


实验与研究组织

著名导演吉加·维尔托夫(Дзига Вертов/Dziga Vertov,1896.1.2~1954.2.12)在正式开始电影事业之前的1916年,就建立过一个“听力实验室”,试验声音的各种蒙太奇效果。音乐家阿森尼·阿夫拉莫夫(Арсений Авраамов/Arseny Avraamov,1886.4.22~1944.5.19)1916年发表文章《即将到来的音乐科学和音乐史上的新时代》,热情推动科学与音乐的结合,还提出了基于声音介质的数学建模方法。

苏联国内陆续成立了一些音乐研究组织,展开了各种异想天开的实验。阿夫拉莫夫和发明家尤金·谢尔普(Вариофон Шолпо/Yevgeny Sholpo, 1891~1951)以及数学家、音乐学家谢尔盖·戴安宁(Сергей Дианин/Sergei Dianin)1917年春天在彼得格勒成立了·芬奇协会Leonardo da Vinci Society),目标是在艺术与科学交叉形成的基础上,探索新的音乐理论和技术革命。尤金·谢尔普甚至写了篇科幻小说,里面提到不需要演奏者就能根据特定图形合成任何声音和音乐的机械,后来他真的在图形音乐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1921年在莫斯科成立的国家音乐科学研究所The State Institute for Musical Science,缩写为GIMN)野心勃勃地尝试着将所有与音乐有关的科学综合在一起,包括声学、生理学、心理学、音乐学等等。研究所汇集了一批颇具实力的研究者和发明家,他们不仅进行了微音调、超音色、联觉通感等全新领域的实验,还制造了一些新型音乐设备。

1920年代GIMN发明的装置设备

图源:Sound in Z

1923年GIMN支持了阿夫拉莫夫的《工厂汽笛交响曲》的演出。

1931年GIMN被关闭,不过1933年它在莫斯科国家音乐学院获得重生,更名为科学音乐研究所(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usical Institute,缩写为NIMI),1930年代末又改称为声学实验室。它的级别很高,很多寻求财政支持的项目需要得到其组织成员的认可,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新奇发明。

泛音与次谐波实验设备以及自动钢琴装置
图源:Sound in Z


特雷门

参与达·芬奇协会、国家音乐科学研究所等机构活动的业界翘楚里面,不少都有良好的个人发展,雷奥·特雷门(Leon Theremin)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本名利夫·特尔门(Лев Термéн/Lev Termen,1896.8.15~1993.11.3),是一位苏联物理学家,也是一位发明家,他同时拥有物理学学位和大提琴表演学位。
17岁开始特雷门就在家里进行了各种物理实验,后来还进入军官电子学院学习。

(图源:moogmusic.com)


1919年他在彼得格勒的物理与技术研究所工作时,完成了最为成功的一个发明,特雷门琴(Theremin或Thereminvox)。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子乐器之一。

图源:Sound in Z


当时特雷门正在做气体密度实验,他使用的测量装置会根据密度变化发出不同音高的音调。偶然间他发现身体与该装置的距离变化也会影响音调,还模仿大提琴表演成功地演奏出简单的曲调,于是决定把它开发成乐器

特雷门琴的音量和音高控制系统
图源:en.wikipedia.org)
特雷门琴的基本原理在于外差效应,它在两个高频无线电波形的相互作用中出现,能够产生频率更低、可听阈内的声音。演奏特雷门琴时,演奏者右手在天线附近控制音高,而左手需要在环形圈旁控制音量。
特雷门介绍特雷门琴 (英字)
1920年莫斯科工业博览会上特雷门琴首次与公众见面,列宁看到这台乐器后下令制造600台特雷门琴,在苏联国内进行推广。
1927年,特雷门离开苏联前往纽约,次年他在美国为特雷门琴申请了专利。
1950年代出产的特雷门琴
图源:Sound in Z
当今市场上的特雷门琴
图源:walmart.com

由于演奏方式特别,特雷门琴演奏家人数并不多,其中最成功的是克拉拉·洛克莫尔(Clara Rockmore,1911.3.9~1998.5.10)。她是一位小提琴神童,出生在立陶宛,后前往美国,在那里遇到特雷门后成为这种新乐器的演奏者。她受过的古典音乐训练使她拥有快速、准确的控制能力以及细腻的演奏技巧,她还通过大量演出得到的经验帮助特雷门改进乐器。

洛克莫尔演奏特雷门琴
图源:snl.no
洛克莫尔演奏特耳西琴
图源:120years.net
特雷门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将特雷门琴发展成了一个系列,衍生乐器包括特耳西琴(Terpsitone)、节奏机(Rhythmicon)、特雷门键盘琴(Keyboard Theremin)、特雷门电风琴(Theremin Harmonium)和电子大提琴(Electronic Cello)
第三代节奏机内部,1965年
特雷门电风琴,1965年
图源:Sound in Z
1932年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特雷门交响乐团首演。除了几把特雷门大提琴以外,左右各有一台特雷门电风琴和键盘琴

图源:120years.net


新型声音机器

虽然很少有人能像特雷门那样发明一系列新乐器,但投入研究探索的音乐家、科学家数量众多,因此1920年代、1930年代也诞生了不少革命性的声音机器

1926年尼古拉·阿纳尼耶夫(Николай Ананиев/Nikolai Ananiev)发明的声呐仪(Sonar)也跟特雷门琴一样基于外差效应,它增加了一个带有弹性导电带的指板,演奏者可以通过按压不同位置改变音高,音量则由一个特殊的脚踏板来控制。声呐仪出现后立刻受到欢迎,1920年代末很多基于同样技术的电子乐器在苏联被发明出来。后来的版本又增加音色控制,可以模仿小提琴,甚至“爸爸”、“妈妈”之类短语的声音。阿纳尼耶夫总共为大约50万人举办了600多场音乐会。

声呐仪
图源:Sound in Z
1927年工程师弗拉基米尔·古罗夫(Владимир Гуров/Vladimir Gurov)和V. 沃林金(В. Волынкина/V. Volynkin)发明了次世代提琴(Neo Violena)同样是一种指板乐器。它的外形类似小提琴(可惜现在找不到它的图像资料),按下金属琴弦使之接触导电的金属指板就发出声音,拨动一下转轮还可以切换成低音提琴、吉他等乐器的音色。琴声很像来自交响乐团,音色和声场富有层次。次世代提琴的技术概念被后来的一些电子乐器所借鉴。
1920年代先锋音乐界有两个新潮流,一个是作曲与演奏随心所欲地使用包括噪音在内的各种声音素材,一个是合成歌曲与讲话声,两者都与声音的录制储存有关。

1929年获得专利的沙波瓦洛夫(L. E. Шаповалов/L. E. Shapovalov)的键盘乐器没有专门命名,它就是以预先录制的磁带为基础,用键盘控制播放。

沙波瓦洛夫的键盘乐器
图源:Sound in Z

同一年格里布科夫(М. Грибков/M. Gribkov)发明的说话机器(Talking Machine)也是使用预先录制的声音,它们分别对应着各个字母,通过特殊的光学图像识别系统,投影字母形状,机器就发出对应的声音。这种基于光电效应的音乐与声音研究在当时颇具规模,一大批研究者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说话机器
图源:techpeterburg.wixsite.com
1930年代早期诞生了一种重要电子乐器沃洛金合成器(Ekvodin),最早是由科瓦利斯基·康斯坦丁(Ковальски Константин/Kovalski Konstantin)与安德烈·沃洛金(Андрей Володин/Andrei Volodin)在NIMI研发的。一开始它也是使用指板,到1950年代改为六个半八度、具有力度响应的键盘,按下琴键向左右弯动就能发出颤音。它可以产生多种乐器的声音。第9代沃洛金合成器在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EXPO 58)、1959年莫斯科国家经济成就展(Exhibi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Achievements)上都获得了金奖。
第9代沃洛金合成器工作原理
图源:120years.net
发明者沃洛金及第9代沃洛金合成器
图源:Sound in Z
受特雷门琴启发的还有埃米里琴(Эмиритон/Emiriton),它是A. A. 伊万诺夫(А. А. Ивановым/A. A. Ivanov)和A.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А. Римским-Корсаковым/A. Rimsky-Korsakov)1935年在列宁格勒研发的第一批电子乐器之一,起初只是一种指板乐器,能够产生滑音效果,后来加入了标准键盘。它的音源是一个产生锯齿波的氖管振荡器,改变电流可以形成540种音波变化,可模拟巴松管、单簧管、小提琴和许多其他乐器,而脚踏板提供了非常精确的音量控制。
1950年代的埃米里琴
图源:perfectcircuit.com

并非所有的新机器都用于音乐演奏,有声电影的出现同样需要一些制造声音的工具。曾当过演员和摄影指导的弗拉基米尔·波波夫(Владимир Попов/Vladimir Popov,1889.7.20~1968.7.20)1924年~1936年建立了一个声音工作室,研究声音设计并且成效卓著,他能够为电影制作雷电、下雨、鸟鸣、马蹄滴答和人群吼声的音效,还打造了一个特殊的噪音管弦乐队。在噪音音乐方面,走在最前面的还是阿夫拉莫夫,弗拉基米尔·波波夫发明的这些工具基本是为了制作电影音效

波波夫使用的各种噪音器械
图源:Sound in Z
波波夫录制蒸汽机车噪音交响乐以及他的图形乐谱
图源:Sound in Z
1957年完成开发的ANS合成器其实在1930年代末已具雏形。它开始于1938年鲍里斯·杨科夫斯基(Бориса Янковского/Boris Yankovsky,1904~1973)与尤金·穆尔济(Евгений Мурзин/Evgeny Murzin,1914~1970)的相遇,后来有数位作曲家、艺术家参与进来,是众人智慧的结晶。
ANS合成器的名称是作曲家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кря́бин/Alexander Nikolayevich Scriabin,1872.1.6~1915.4.27)名字的缩写,他对苏联早期先锋音乐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图源:ar.culture.ru)


在勇于探索的年代,不仅有大批正统音乐家、科学家投入了新乐器研究,业余爱好者也做出了一定贡献。1932年,顿涅茨克某集体农场的业余音乐家什特里亚宁(M. Штранин/M. Shtrianin)决定制作一把23弦(11+7+5)电吉他,他利用废旧钢琴面板做成吉他主体,然后购买了一些配件。由于经济拮据,1935年他向上级申请500卢布资金支持。这份申请被错误地发送给GIMN,而GIMN已于1931年关闭。所以什特里亚宁自始至终没有收到这500卢布,但他用(可能未全部完成的)吉他在一个乡村俱乐部举办了自己的音乐会。

图源:harpguitars.net



以上只是Z一代的不完整版图,其成员远不止这些。比如在先锋音乐界出类拔萃的阿夫拉莫夫,以及致力于图形音乐研究的大批音乐家,他们的成就不可谓不斐然。但已有专篇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References:
  1. Andrey Smirnov. Sound in Z: Experiments in Sound and Electronic Music in Early 20th Century Russia[M]. London: Koenig Books, 2013.

  2. CTM14 Festival. GENERATION Z : ReNoise[EB/OL]. [2022-12-24]. https://asmir.info/articles/GenerationZ_ReNoise_CTM14.pdf
  3. Andrey Smirnov. GENERATION Z[EB/OL]. [2022-12-24]. https://asmir.info/generation_z_e.htm
  4. dgy18787. 1922年:Theremin (Thereminvox) [俄罗斯]Leon (Lev) Sergeivitch Termen[EB/OL]. [2014-02-05]. https://lifesea.org/120years/the-thereminleon-termensoviet-union1922/
  5. starodubov2003. The Revolutionary Sound Machines[EB/OL]. [2022-09-22]. https://techpeterburg.wixsite.com/mysite/post/the-revolutionary-sound-machines
  6. https://asmir.info/generation_z_e.htm
  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on_Theremin; ~Theremin; ~Clara_Rockmore


圭零  ID: g-urgling


+住无相,念无常+

号 主: 只抓住6个

圭零
+住无相,念无常+-+-+号主:只抓住6个+-+-+面向全人类,传播无用信息,不看不影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