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图景》读后2
比比谁更能质疑那些看似显然的有关现实的真理,这是哲学家之间一项古老的口头游戏。怀疑论曾经是古希腊盛行的思想流派之一,那时它的意思是质疑一切。怀疑论的领头羊是皮浪主义者,也就是埃利斯的皮浪(Pyrrho of Elis)的追随者,他们坚决认为不可能确信任何事情,而连这一点本身也不能确信。普遍认为皮浪是怀疑主义的鼻祖。虽然皮浪主义(Pyrrhonism)这个哲学派别以他的名字命名,但他自己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
后世流传着很多皮浪的轶事,比较有名的是一次在船上遭遇风暴,同船的人都非常害怕,此时皮浪指着船上仍在安静吃东西的猪说,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像它那样,专心于自我,不为外物所扰。
(图源:lookingforwisdom.com)
皮浪的名字希腊文为Πύρρων ὁ Ἠλεῖος,即埃利斯的皮浪。他出生于约公元前365年~360年,去世于约公元前275年~270年。皮浪属于当地的一个先知者家族,不过他最初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画家,他的画在埃利斯的体育中心展出。后来他接触了德谟克利特的著作,开始对哲学感兴趣,并且熟悉了麦加拉学派(Megaric)的辩证法,但他没有像其他哲学家那样受到苏格拉底的实质性影响。皮浪跟着老师阿那克萨图斯(Ἀνάξαρχος/Anaxarchus)加入了亚历山大大帝对东方的远征。这位老师阿那克萨图斯是德谟克利特的追随者,他在德谟克利特的思想中添加了怀疑主义成分。因为平时经常容易心满意足他被人们称为“幸福的人”(Εὐδαιμονικὸς/Happy Man)。但他并不脱离世俗,清心寡欲,反而喜欢奢侈,作为亚历山大大帝的顾问他表现得积极进取,勇于抛弃传统价值观。当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印度次大陆时,阿那克萨图斯和皮浪仍然陪伴着他。两人为了了解印度人的人生教义,在一名翻译的陪同下拜访了当地的一些托钵僧和思想家,从而得知印度人观念中存在多个世界,他们为了追求缥缈的快乐而远离奢侈的物质生活,甚至推崇禁欲。有的印度人对两个希腊人阿谀奉承亚历山大大帝的做法感到可笑,觉得他们过于看重荣华富贵。阿那克萨图斯似乎接受了印度人多个世界的观念,他还告诉了亚历山大大帝,可能是想激励后者制定更宏伟的计划。但亚历山大大帝的反应正相反,他觉得自己连一个世界都还没征服,遑论多个,他认识到自己无论身体还是军事上的局限,对原来设想的伟业也心生悲观。阿那克萨图斯此举目的仍是为了获得更多恩宠与财富,皮浪对这一行为非常反感,于是跟老师分道扬镳。阿那克萨图斯沿着幸福的道路继续向前,保持着怀疑论和原子论的混合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而皮浪则在与印度的印度教、佛教学者和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智者的接触中,受到他们影响重新塑造了自己的思想。他似乎接受了东方教义,像印度圣人一样过孤独的生活,他放弃了所有财富,选择作为贫民回到故乡埃利斯。埃利斯人尊敬他,对他采取了免税优惠,他还获得了在奥林匹亚宙斯神庙担任大祭司的机会。
皮浪的思想演化反映了早期的东西方文化融合,而希腊与印度次大陆的影响是互相的。就像皮浪接受了东方思想一样,印度人也被希腊文化所影响,从而出现了希腊式佛教(Greco-Buddhism),其中犍陀罗佛教艺术就是一种最直观的代表。犍陀罗是古印度十六国之一,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把希腊的雕塑艺术带到这里。按照现代佛学家吕澂的说法,原本印度是不许雕刻佛像的,随着文化融合逐渐也有希腊人皈依信佛,而他们本来具有崇拜偶像的习惯,觉得不能不有个佛像,于是就自作主张刻了。所以最初佛像的面貌特征和衣饰雕刻方法跟希腊雕塑如出一辙,后来历经演变佛像风格已与当年有诸多差异,但希腊式鼻子却保留下来。犍陀罗佛像
(图源:cn.thevalue.com)
有西方研究者指出,佛陀出生的传说可能受到了耶稣诞生故事的影响,因为他也有一个童贞母亲。再就是当年阿育王颁布的包含佛教规范的法令也与基督教价值观接近,比如尊重生命,拒绝暴力,宽恕罪人等等(感觉有点宽泛)。
如前所述,皮浪受到了东方思想的影响,以致皮浪主义与大乘佛教的中观派之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把两者的观点一一对照就能发现它们超乎寻常的一致,可以解读为它们是同一种哲学思想和实践的两种不同表达。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它们之间不可能有直接联系。
皮浪没有留下什么著作,现在人们了解他的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弟子记录下来的一些思想片段。据弗里乌的蒂蒙(Timon of Phlius,公元前320~前230年)记叙,皮浪认为哲学家或想获得幸福的人应当问自己三个问题:1. 事物的本性是什么(构成要素)?2. 对周围事物应采取什么态度(即建立何种关系)?3. 这种态度带来什么结果?
皮浪主义的幸福观是一种具有独立意识的幸福观,它特别重视个人内心世界的力量,引导人们通过调节内心来应对外部世界的千变万化。也就是说幸福是修身养性的结果,这样即使身处逆境,心灵也能够摆脱。
皮浪怀疑主义思想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悬置判断”。皮浪认为以往的观念更新总是期望以新的正确看法代替旧的错误看法,但后来发现当初以为正确的看法其实也是错的,然后又试图以更新的正确看法来代替。而人们的信念本质上依附的是不确定事物,事实证明以一种信念代替另一种信念只会弄巧成拙,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获得准确判断,只有既不否定也不肯定、不做最终定论才能避免误入歧途,内心方可获得宁静。
皮浪主义者中著述最多的塞克斯都·恩披里克(Sextus Empiricus,公元前160年~210年)在他的著作中称怀疑主义是一种能力,或一种精神态度,它反对任何对现象的判断。(图源:classicalwisdom.com)
皮浪并不否认现象的存在,但他否认其真实性,只把它看做感官印象的结果。我们不能轻信感觉,它也不能告诉我们正确或错误,加上事物本身的变化与不确定,妄下判断绝非明智之举。我们应该保持不介入、无意见的立场,对任何东西都说它既不是也不非,既同为是和非,又不同为是和非。在我们的感觉范围内,除了心灵的平静之外,其他一切都无差别,都无实在性。显然皮浪的悬置判断与佛教提倡的两边不着具有近似的思想实质,例如佛经里常见有句式,“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说的也是既不是也不非。这种不介入、不偏向的态度用天平做标志还是比较合理的。
皮浪主义的观点也传播到了古希腊的思想中心雅典,雅典人授予皮浪以荣誉公民的身份,这在当时非常少见。而且据一些历史学家考证,雅典在皮浪的有生之年就为他树立了雕像。
The Big Picture:On the Origins of Life, Meaning, and the Universe Itself作者:[美] 肖恩·卡罗尔 (Sean Carroll) 著 方弦 译 Ent 校这是一本综合性很强的科普读物,它跨越了物理学、生物学和道德哲学等几个不同学科,建立了一个说不上复杂但的确庞大的知识体系。在本体论方面它遵循诗性自然主义及其解释方法,其基点理论认为熵提供时间箭头,涌现是生存演化的本质。对于林林总总事物的判断,作者秉承贝叶斯主义思考方式,即基于非零的先验置信度以及似然度认识主客观事物,好处就是许多不常被讨论的旁支理论和冷门关键词有机会出现了。本书做得最好的方面应当是各种理论的贯通,融合较为自然,衔接较为流畅,避免了生硬艰涩,普通读者容易看懂。
References:
[美] 肖恩·卡罗尔. 大图景:论生命的起源、意义和宇宙本身[M]. 方弦, 译.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12
章雪富. 希腊化哲学的怀疑主义效应[J].哲学门,2013 (1)
林凡. 皮浪怀疑主义思想述评[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 26(02): 26-28.
- Kuzminski A. Pyrrhonism: how the ancient Greeks reinvented Buddhism[M]. Lexington Books, 2008.
- Richard Bett. Pyrrho[EB/OL]. [2022-07-05].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pyrrho/
- Aatman Innovations Pvt. Pyrrho[DB/OL]. [2022-07-06]. http://simplyknowledge.com/popular/biography/pyrrho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yrrho; ~Pyrrhonism; ~Greco-Buddhism; ~Anaxarch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