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肠与可可马克思主义者三部曲

文摘   电影   2023-11-20 16:59   美国  

约翰·伯格

John Berger

1926.11.5~2017.1.2

官方网站:http://johnberger.org

(图源:media.vogue.com)

阿兰·泰纳

Alain Tanner

1929.12.6~

官方网站:https://alaintanner.ch

(图源:cineclubaztlan.com)

约翰·伯格以艺术批评家和左翼知识分子的身份为人熟知,他也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家
他在伦敦出生,艺术学习开始于伦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Central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即现在的中央圣马丁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但因1944年-1946年服役而中断。退役后他又进入切尔西艺术学院(Chelsea School of Art)学习绘画,他的第一份职业也正是画家,并且在伦敦的画廊展出过不少作品。
1950年代约翰·伯格开始撰写艺术评论,他的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与现代艺术观念的结合,使他成为一位争议人物。他与英国共产党走得很近,但从来不是正式成员。
看一下约翰·伯格对下面这张照片的评论,就能约略知道他的风格。

去往舞会路上的农民》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1914年

(图源:《理解一张照片》)

他们的手看起来太大,他们的身体太瘦,他们的腿又太短。(他们使用手杖的方式就好像在牵牛。)......在所有穿戴在他们身上的衣物中,似乎只有帽子是适合他们的。

这照片虽然不起眼,却也是葛兰西(Antonio Gramsci)所说的阶级霸权的一个图像范例(可能是最为图像化的范例之一)......没人强迫农民买西装,但那三个走在去舞会路上的人却明显为他们身上的西装自豪。他们以一种炫耀的姿态穿着它们。这正是为什么西装可以成为阶级霸权的经典且容易示范的案例......

但尽管如此,你仍可以猜测,在三个农民到了地方,喝过一两瓶啤酒,盯着女孩儿(她们的衣服倒是没有这么戏剧性的变化)看了又看之后,他们挂起了自己的外套,摘下领带,紧接着跳起舞来,兴许还会戴着他们的帽子,直到第二天早晨,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
——约翰·伯格
1972年约翰·伯格迎来小丰收。他的四集电视系列片《观看之道》(Ways of Seeing)在BBC播出,同时其评论文字出版,成为艺术批评的经典之作。这一年,他的小说《G》还获得了布克奖,它因其巧妙的细节以及对复杂性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刻画而受到赞扬
事实上约翰·伯格并不认同自己评论家的身份,他经常跟别人强调,他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也许正是因为爱讲故事,除了写过几部小说,约翰·伯格以编剧的身份完成了三部质量不错的电影,都是与瑞士导演阿兰·泰纳合作。
说到阿兰·泰纳,他虽然是日内瓦人,但职业生涯是从英国电影学院开始的,后来还去了巴黎,见到了法国新浪潮的几位主要导演。由于不喜欢巴黎电影圈的气氛,泰纳回到了瑞士。他的第一部故事片《夏尔之存亡》讲述了一个放弃资产阶级生活的公司老板的故事,明显带有68一代青年的价值倾向,以及无政府主义和波希米亚色彩。

夏尔之存亡( Charles mort ou vif) 1969 瑞士


导演、编剧:Alain Tanner

主演:François Simon   Marie-Claire Dufour   Marcel Robert

这部电影在瑞士洛迦诺电影节上获得金豹奖。实际上约翰·伯格也参与了编剧工作,但因工作量有限而没有出现在演职员名单里。
(图源:afcinema.com)

约翰·伯格正式编剧的三部电影本质上都是有阶级色彩的。政治失败后主人公们继续在生活中奋斗挣扎,千方百计保持着对一个长久存在却已支离破碎的价值体系的抵制。可能这也跟约翰·伯格的经历有关,1962年他搬到法国上萨伏伊的昆西(Quincy, Haute-Savoie)后,愈加关注劳工阶层。

他和阿兰·泰纳一起写剧本,通常始于一个简单的动议,然后逐渐展开。约翰·伯格不参与电影拍摄,他在剪辑阶段再重新回来。

他们正式合作的第一部电影《蝾螈》,已经清楚地体现了在叙事方式和价值取向方面的特点,显然不只是讲故事那么简单。

蝾螈La salamandre 1971 瑞士/法国

导演:Alain Tanner

编剧:John Berger   Alain Tanner

主演:Bulle Ogier   Jean-Luc Bideau   Jacques Denis   Véronique Alain

它从女主角的一件往事开始。数年前,她涉嫌持军用步枪射击了叔叔的肩膀,但由于证据不足此案撤销。约翰·伯格阿兰·泰纳电影里不可缺少的劳动场景,最先用来展示女主角在工厂里的工作。当然,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转换职业也是很常见的。

对于女主角的案底,有两位男性都很感兴趣,一个是作家,一个是记者。他们接受了任务编写电视剧本,都想以自己的方式探求真相,再现事实。一个在脑海里创造,一个直接接触本人。几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开始交叉起来。
作为调查对象的女主角一下具有了局外人的身份,身处劳工阶层,普通却也不普通。至少她觉得自己不太正常,而且确实,她在鞋店工作时经常乱摸男顾客。电影借她的语言,表达了一些社会观念。
导演和编剧显然并不想好好讲故事,对普通人状态的审视让叙事的重要性下降,并且必然导致松散。好在并不只有他俩这样做,观念高于情节的电影有的是,阿兰·泰纳表现得既有点像法国的戈达尔(Jean-Luc Godard),又有点像德国的克鲁格(Alexander Kluge)。

蝾螈宣传片

《蝾螈》对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关注延续到了《世界的中央》,而且变得相对简单和常规,主要就是政治家与服务员两人之间的感情关系。

世界的中央Le milieu du monde) 1974 瑞士/法国

导演:Alain Tanner

编剧:John Berger   Alain Tanner

主演:Olimpia Carlisi   Philippe Léotard

女主人公是意大利人,只身来到瑞士一个小镇的咖啡馆工作。一位年长的服务员告诉她,在咖啡馆莫谈国事,因为政治跟商业永远不能混为一谈。然而这个规律迅速被打破,因为身为商人的男主人公出现了。这个男人有自己的家庭,还刚刚被保守党推选为选举候选人。

他在看到女服务员后立刻喜欢上了她,无所忌惮地跟她展开了婚外情,说她现在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央。女服务员对于自己、工作,还有简朴的居室都很满意,而男人则力劝她离开目前这份底层工作,跟他住进豪华公寓。
男人似乎并不注意掩饰这段婚外情,以致党派领导也知道了这件事并且很不高兴。结果他竞选失败,虽然不全是婚外情的原因。好处是他不再受人关注,可以发展与女服务员的感情。但就像在《蝾螈》里一样,更激进的是女主人公,她不仅想要爱,还想要一个深刻改变的世界。她对男人说,我让你看看,世界的中央到底什么样。

约翰·伯格阿兰·泰纳的第三部电影《乔纳2000年将25岁》带有最多68一代的符号,也是最直接进行观念表达的一部,农场劳动、课堂讨论、波西米亚集体一个都不能少。 

乔纳2000年将25岁(Jonas qui aura 25 ans en l'an 2000) 1976 瑞士/法国

导演:Alain Tanner

编剧:John Berger   Alain Tanner

主演:Myriam Boyer   Jean-Luc Bideau   Miou-Miou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由理想主义者组成的群体,他们都曾是活跃分子,尽管刚跟全世界青年一起经历了政治失败,但仍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其中一位成为高中历史教师,将激进的思想带到农村教室;另一位在农场找到了工作,其妻子满怀希望地期望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农场所有者也是群体的一员,他在当地农贸市场销售无公害产品;《蝾螈》里的记者(即Jean-Luc Bideau)以前的身份仍是记者,不过已经改做校对员,他在业余时间颠覆了土地投机商的阴谋,顺便还认识了一个办公室美女,她在佛教坦陀罗性活动Tantric Sex)中表现了其激进的一面;还有一个做超市收银员的年轻女子,自说自话给老年人和有需要的人提供折扣商品。

马克思主义也是他们的标签之一。那位老师带着一大捆香肠到课堂,以它来解释马克思主义历史。而在酒吧里,吃喝玩乐的前记者被人嘲笑为可可马克思主义者(Coco-Marxist)。

这个群体共有四男四女八个人,他们如常人般吃饭、聊天、做爱、劳动、听歌,但同时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继续斗争,维持着自己的梦想。

导演和编剧让这几个重新就业的人充当小先知,他们是时代和阶层的代表,1968年的革命让他们看到了可能性和希望。后革命时代,布莱希特的异化概念悄悄地发挥作用,他们的斗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政治革命转向了文化进化。当外界压力逐渐加大,让他们放弃激进梦想时,将要出生的乔纳理所当然地被视为接班人。
农场石墙上的涂鸦有集体成员的轮廓,乔纳长大到会乱涂乱画的年纪后,也在石墙上留下了自己的笔触。他可以在褪色的涂鸦上继续添加,也可以将它们擦除重画,反正他回头一笑时,看上去很调皮。

由于阿兰·泰纳当时想尝试更具实验性的叙事方式,电影变得更加碎片化,还加入了新闻短片和旁白。它对现实又远离现实主义,像戈达尔等人一样以观念碎片组织电影,一个不可避免的缺点就是叙事跳跃,不连贯。


约翰·伯格仅有的这三次对故事长片的介入,应该可以令他心满意足了。虽然在其中编剧和导演的作用并不容易清晰分辨,但对照他的其他文字作品,可以约略体会到他在电影中的存在感。
约翰·伯格本人并不是一个香肠或可可马克思主义者,他具有更为现实的左翼立场。拍完电影后他继续写小说、写评论、办画展,而且观念也并无多大变化。直到2017年他以90岁高龄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注:未注来源图片均为电影截图

References:

  1. [英] 约翰·伯格. 理解一张照片:约翰·伯格论摄影[M].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8.1
  2. Craig Hubert. John Berger and Alain Tanner’s Films About Life After Political Failure[DB/OL]. [2017-07-11]. https://hyperallergic.com/389836/john-berger-and-alain-tanners-films-about-life-after-political-failure/
  3. Roger Ebert. La Salamandre[DB/OL]. [1972-11-28]. https://www.rogerebert.com/reviews/la-salamandre-1972
  4. John Powers. A Formerly Forgotten Filmmaker, Tailor-Made for the Age of Trump[DB/OL]. [2017-07-11]. https://www.vogue.com/article/alain-tanner-metrograph-retrospective-trumpism-art

  5. Ray Pride. Future Perfect: The Class Struggle Of “Jonah Who Will Be 25 In The Year 2000”[DB/OL]. [2018-05-31]. https://www.newcityfilm.com/2018/05/31/future-perfect-the-class-struggle-of-jonah-who-will-be-25-in-the-year-2000/

  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hn_Berger; ~Alain_Tanner


圭零  ID: g-urgling

+住无相,念无常+

号 主: 只抓住6个

圭零
+住无相,念无常+-+-+号主:只抓住6个+-+-+面向全人类,传播无用信息,不看不影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