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推荐过的冷门电影——配图短评集锦(1~100)
文摘
电影
2022-07-01 16:58
上海
以下收录的是我在论坛、博客、微博、朋友圈介绍过的影片。它们零星镶嵌在各平台时间线上,几年累积下来数量巨大,全部整理甚耗精力,故筛选出一部分不太热门的做成合集。它们符合三个条件:1. 豆瓣观看人数不超过500人(此百部中有27部少于百人,加♥标示);2. 个人评价7分以上;3. 以前做过截图。
看片本来就随意,是否做截图更是凭当时感觉,所以这个片单随机性强,基本没有规律 更需注意,评分仅反映个人偏好,不具有权威性。
主演:Bertrand Cantat Dieudonné Léon Schwartzenberg2000年初,一些龇牙微笑的猫出现在巴黎,跟随着它们的足迹,导演讲述了法国最近的历史――选举、示威、政府丑闻等。克里斯·马克风格化的纪录片,很能反映他对手法的喜好。002
主演:Khajeh Araz Dordi Mahmoud Kalteh Abolfazl Karimi不是典型的伊朗风格,倒带点瑞典导演Roy Andersson的冷滑稽。讲的是发生在伊朗与土库曼斯坦边界的故事,由一批业余演员出演。003♥
96分钟 巴西 1967年
导演:Ozualdo Ribeiro Candeias
主演:Mário Benvenutti Valeria Vidal Bentinho
个人评价:9/10
(海报图源:IMDb)
风格前卫,对白极少。大约是巴西“边缘电影”运动的奠基之作,它的名字《边缘》据说就是该运动名称的来源。边缘电影专门反映被社会遗忘的群体的生活。
004
主演:Francisco Nascimento Valeria Bruni Tedeschi Alex Descas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来自立陶宛的Cult电影,没有对白,开头便是一座豪宅的景象,旁白在读一封写给母亲的信。很多人住在房子里,他们在悲伤疲惫中毫无目的地游荡。直到电影末尾,在几颗子弹之后重大事件发生了。005♥
100分钟 英国 1987年
导演:Ken McMullen
主演:Bhasker Patel Saeed Jaffrey Harmage Singh Kalirai
个人评价:10/10
(海报图源:IMDb)
同一批演员饰演的精神病人与政治家,精神病院与会议室直连,空间与时间无缝过渡,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特殊时期。
006
主演:Vincent Lindon Emmanuelle Devos Mathieu Amalric由于刮掉胡子而发觉的自我认识偏差,其实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分量,但因刮胡子而离家出走的不多。007
九月的四天 O Que É Isso, Companheiro?
主演:Alan Arkin Pedro Cardoso Fernanda Torres电影根据1979年政治家Fernando Gabeira撰写的回忆录改编,讲述了1969年美国大使Charles Burke Elbrick被MR-8组织绑架的故事。片末用了描述左翼运动常用的House of the Rising Sun(器乐版,片中出现过几秒)。所以它是热血青年介入的历史。008
钱能买到的梦 Dreams that Money Can Buy
主演:Jack Bittner Libby Holman Josh White超现实主义的先锋电影1920年代欧洲颇出产了一大批,且经常跟当时的其他视觉艺术结合。超现实主义画家和达达电影理论家Hans Richter召集了当时最活跃的几个艺术家共同创作了这部作品。009
导演:Grigoriy Kozintsev Iosif Shapiro主演:Jüri Järvet Elza Radzina Galina Volchek柯静采夫的苏联版很有艺术感,跟他的《哈姆雷特》一样。相当精美的黑白画面。肖斯塔科维奇配乐。010♥
主演:Engin Günaydin Serhat Tutumluer Nihal Yalcin011
主演:Haim Abramsky Beth Gondek Ken Cypert有点Cult味道的小制作,其实跟赵本山的《叶落归根》主题差不多,带着一个去世的人奔向一个目标。012♥
难道东方有什么不同?- 性在分裂的德国 Liebte der Osten anders? - Sex im geteilten Deutschland
有点喜剧色彩的纪录片,还有动画。还是提供了不少信息,比如社会学家发现专制并不会压抑人们的性欲,东德人才是床上的赢家。
尼克劳斯豪森之旅 Die Niklashauser Fart
导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Michael Fengler主演:Michael König Hanna Schygulla Margit Carstensen具有法斯宾德其他电影所没有的奔放,简单和表面化的冲击让情绪得到得到直接释放,青年的反抗就该这样。导演本人在片中出演了穿皮夹克的反叛者“黑僧”。
你是谁,波莉·玛古?Qui êtes-vous, Polly Maggoo?
主演:Dorothy McGowan Jean Rochefort Sami Frey要想了解1960年代法国时尚,就要看《你是谁,波莉·玛古?》。它以铝板时装开头,调侃了时尚产业及教母,超模女主角在电影上映后突然从公众视野消失,至今仍不知所踪。
女皇的悲歌 Die Klage der Kaiserin
主演:Mariko Aoyama Anne Marie Benati Bénédicte Billiet皮娜·鲍什执导,以现代舞蹈为手段,拼贴各种场景。好有前卫色彩。
主演:Spartak Bagashvili Rusudan Kiknadze Ramaz Chkhikvadze基于格鲁吉亚地域文化的诗意表达,民俗传统与地缘环境提供了特色素材。
主演:Rain Tolk Taavi Eelmaa Juhan Ulfsak我知道的唯一一个爱沙尼亚导演。成熟的个人风格。有点像瑞典、挪威的电影。
主演:Barbara Osika Christoph Bauer Peter Fiala又是一个问题少女的故事,而且是具有主导性的一位。她的际遇带给自己更多的是孤独,终于父亲成了她靶场里的射击目标。"Lovely Rita" 也是The Beatles乐队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专辑里的一首歌。
圣米歇尔有只公鸡 San Michele aveva un gallo
导演:Paolo Taviani Vittorio Taviani主演:Giulio Brogi Daniele Dublino Renato Cestiè改编自托尔斯泰的小说《圣人与凡人》。主人公是一位贵族出身的意大利无政府主义领袖,因革命活动被捕,出狱后发现世道已变,自己似乎无法在新的世界中发挥作用了。
圣托尼的诱惑 Püha Tõnu kiusamine
114分钟 爱沙尼亚/芬兰/瑞典/法国 2009年
主演:Taavi Eelmaa Ravshana Kurkova Tiina Tauraite是因为国家太小这部爱沙尼亚电影才被低估的吗?大师水准。有点早期帕索里尼的味道,《定理》+《猪圈》。典型的现代性困境。不满意现实,不相信天堂,还能去哪里?
水手的三枚硬币 Les trois couronnes du matelot
主演:Jean-Bernard Guillard Philippe Deplanche Nadège Clair水手奇异的冒险历程都是围绕着与死亡擦肩的生活,生动逼真的超现实世界在巴黎和葡萄牙实地塑造。
主演:Jardel Filho Paulo Autran José Lewgoy格劳贝尔·罗恰的政治寓言。一位理想主义诗人和新闻记者曾经支持一位保守主义的政党领导,但后来决定支持自由主义的候选人。他决定远离政治后不久,在公路上被射杀。
夏尔之存亡 Charles mort ou vif
主演:François Simon Marie-Claire Dufour Marcel RobertAlain Tanner的第一部故事片。他对1968年5月巴黎的年轻示威者不很感兴趣,但却被游行队伍中的年长者所打动,然后拍了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从资产阶级舒适生活中退出的老头子的故事。
主演:Zoltán Latinovits Éva Ruttkai Éva Leelössy高度风格化、伤感抒情并且充满意象。画面确实不错,内容太文学化,一般观众不容易理解。
96分钟 巴西 1985年
导演:Suzana Amaral
主演:Marcelia Cartaxo José Dumont Tamara Taxman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虽是巴西电影,但颇似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路子。女主角选得特别好,既乡土又没长相,非常符合角色需要。
主演:Dana Ivgy Moni Moshonov Ronit Elkabetz雅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一个悖论的城市。它反映了生活在以色列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艰难对话以及他们共同的价值观。
主演:Germán de Silva Hebe Duarte Nayra Calle Mamani属于典型的公路片,讲一路感情的滋长。两个普通演员表演得很不错。
一个女奴的临时工作 Gelegenheitsarbeit einer Sklavin
主演:Alexandra Kluge Franz Bronski Bion Steinborn导演的妹妹扮演一个29岁的家庭妇女,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后她改变了此前的被动立场,参加了社会政治活动。她发起了一场一个人的战争,反抗权威、老板以及传统家庭观念,她唯一的武装就是自己的勇气。
尤丽迪茜2037 Ευρυδίκη Β.Α. 2037
100分钟 希腊/西德 1975年
导演:Nikos Nikolaidis
主演:Vera Tschechowa John Moore Niki Triantafillidi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希腊人的cult片。有玩偶的段落像史云梅耶的风格。每一部cult电影都会反映某种心理偏差,说得好听点就是超现实。
再见,直到明天 Do widzenia, do jutra
主演:Zbigniew Cybulski Teresa Tuszynska Grazyna Muszynska电影叙述风格放任散漫,感觉不像波兰电影,更像法国新浪潮。女演员长得很偶像。
干掉全家看电影 Matou a Família e Foi ao Cinema
主演:Márcia Rodrigues Renata Sorrah Antero de Oliveira巴西“边缘电影”经典之作。真挺边缘的。而且像片名一样,总是出现出人意料的暴力升级。
主演:Dmitri Milyutenko Larisa Kadochnikova Feodosiya Litvinenko乌克兰诗意电影代表作。优美地叙述乡间生活,还有情感和乡谣,也有象征。
圣保罗,社会变奏曲 São Paulo, Sociedade Anônima
主演:Ana Esmeralda Eva Wilma Otelo Zeloni巴西新浪潮真有不少好电影。这一部既包含个人情感,又反映社会问题,虽然手段不新鲜但完成得很好。又看到满大街的大众Microbus了。
主演:Paulo César Peréio Abrahão Farc Jura Otero七十年代巴西先锋电影,质量一点都不比欧美主流视野中的那些作品差,只是不了解彼时彼地的环境,很难看明白其中的暗喻。
雨中一只蜂 Uma Abelha na Chuva
主演:Laura Soveral João Guedes Zita Duarte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它追踪一对上层夫妇婚姻解体的过程,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贫穷孤绝的国家的鲜明写照,婚姻结束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主演:Jeanne Moreau Elena Solovey Natalya Leble神秘奇特难以形容!手法多样,兼具实验性、文学性和哲学性,有精神错乱的痕迹。据说导演在俄罗斯绘画界有一席之地。竟然是让娜·莫罗主演的。
导演:Aleksandr Kaydanovskiy主演:Vytautas Paukste Aleksandr Baluev Anna Myasoyedova相当cult!许多荒诞诡异场景和只有导演自己才明白的意象,画面也很有艺术感。导演是塔可夫斯基的学生,曾出演《潜行者》。教堂废墟那个镜头可能会让人想起塔可夫斯基的《乡愁》。
主演:Per Oscarsson Ann-Marie Gyllenspetz Kerstin Tidelius一位内向严肃的老师的课堂内外。结尾稍微有点意外,他竟是死于熊孩子之手(虽然看上去他早晚会自杀)。电影对情绪暗流把握得细致准确,风格沉稳写实。导演喜欢用特写。
水晶的结构 Struktura kryształu
主演:Barbara Wrzesinska Jan Myslowicz Andrzej Zarnecki用70多分钟表现个体外来者对平静生活的影响,细致解析那些若隐若现的死水微澜,像《定理》和《小城之春》一样。讲科学的时候也思考了人生。其实导演还浅尝了很多内容。死水最终仍是死水,但已是被搅动过的死水。
导演:Aleksandr Kaydanovskiy主演:Alisa Freyndlikh Valeriy Priyomykhov Vytautas Paukste根据托尔斯泰原作改编。凯达诺夫斯基作为塔科夫斯基的学生,深度比他的老师略欠一点(换句话说容易看懂),但形式上的先锋性多了一点(我猜塔科夫斯基并不喜欢)。
导演:Mladomir 'Purisa' Djordjevic主演:Ljubisa Samardzic Neda Arneric Milena Dravic全世界都涌现新浪潮的60年代,南斯拉夫也受了影响。离开英雄主义讲战争故事,很生活化,恍惚间有法国新浪潮的影子。而超现实的段落似乎又跟捷克风格类似。有中国人熟悉的演员,也有美女,不止一个 。总之,像一股新空气。
我的家庭在世界革命中的角色 Uloga moje porodice u svjetskoj revoluciji
导演:Bahrudin 'Bato' Cengic主演:Dragan Nikolic Danilo 'Bata' Stojkovic Branka Petric不算很黑的南斯拉夫黑浪潮作品,处处有icon的cult荒诞剧。很能体现60年代末游离于苏维埃阵营时南斯拉夫的价值取向。女主演看上去很面熟。其实做头像蛋糕跟扎小人没有本质区别。
主演:Viktor Sukhorukov Anzhelika Nevolina Evgeniy Merkurev好像任何人拍贝克特都能拍出他的味道,或者是改编贝克特时导演们都会自动进入禁欲模式。以“有”和“也许有”衬托出的“无”,比原始的“无”更加虚无,《等待戈多》不也是这么干的吗?
主演:Anna Karina Mathieu Carrière Roger Van Hool特别得不像法语电影,法国电影实在太多所以它被淹没了。导演走的是脱离潮流之外的典雅路线。低调矜持的气氛,精致的服饰与家居,厚重深色背景中精心安排的灯光...图底互衬中高光受控,且因主角是音乐家顺理成章地使用高质量配乐。
主演:Tibor Molnár Gyöngyi Bürös János Koltai匈牙利无疑是电影大师最密集的一块土地。以前没听说过Ferenc Kósa,他跟自己的同胞一样喜欢选择乡间环境。电影叙述平实朴素,语言精致如诗,就这样心平气和地表现阶层冲突与代际矛盾,并且还有余力将镜头的形式感做得很出色。
主演:Walter Vidarte Graciela Borges Nora Cullen很别致的阿根廷新浪潮,小场景、小情绪、个体化、手法化,(我看过的)阿根廷电影里找不到同类。镜头不动声色地玩弄技巧,情节里加了点神秘诡异,平静中藏进了杀机。以至于在网上能找到的很少的评论里有人提了大卫·林奇。
约瑟夫·基利安 Postava k podpírání
导演:Pavel Jurácek Jan Schmidt主演:Karel Vasicek Consuela Morávková Ivan Ruzicka两位捷克导演Pavel Jurácek和Jan Schmidt合拍的36分钟短片。既有卡夫卡的困境,也有贝克特的存在(虚无)感,还具有浓烈的实验色彩和明显的手法痕迹。男子找不到基里安,就租了只猫,还猫的时候似乎商店不存在了,然后他在公文包里夹着猫继续找基里安。
主演:Claudio Cassinelli Lucinda Childs Anna Nogara苏珊·桑塔格的电影,符合想象的文人风格。和Chris Marker类似的评论语言,借唯一的男女主角的对白或独白表达出来。尽管叙述很少直接对应屏幕画面,但镜头取景非常用心,把威尼斯的不可言说表现得很充分。
主演:Krystyna Mikolajewska Bohus Záhorský Karel Höger捷克电影产量大风格多,但走精美路线的却少之又少。忧郁女子迪塔·沙克索瓦,跳舞喝酒赏名画,终于像上流社会的人一样精致到死了。她真的死了。
主演:Manuela de Freitas Luís de Sousa Costa Francisco Domingues大量传统歌谣、风俗传说组成了电影的主要部分,属于以Landscape隐晦地带动Mindscape的片子。停留在农业文明的葡萄牙乡间,青年与老农除了唠嗑、吹笛、放羊、沐浴,也没多少事可干。然而毕竟还有统治阶层与上流社会,他们与乡民的冲突以生命为代价。
108分钟 希腊 1987年
导演:Nikos Nikolaidis
主演:Michele Valley Takis Spyridakis Panos Thanassoulis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专拍Cult片的希腊导演Nikos Nikolaidis作品,都说像塔科夫斯基的《潜行者》,可能背景和场景类似,但层次感略欠。情节很简单,讲的是发生在工业社会末世图景中的、源于理由未知的被害幻想的追逃。电视里一直播放的早期电影以及台词里的玄机,只能让导演自己解释。
世界上所有的女人 Todas as Mulheres do Mundo
86分钟 巴西 1966年
导演:Domingos de Oliveira
主演:Leila Diniz Paulo José Flávio Migliaccio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该片居然在巴西电影50佳中位列第8!据称它影响了巴西边缘电影运动(风格的确像,但时间早一年)。总体感觉年轻无拘束,情节随意,写实中穿插荒诞,爱在寻常拍摄中突然插入实验。处处疑似有暗喻但成为启示录的意愿又似乎并不强烈。另外特写镜头多。
塔斯鲁波的手提箱2 The Tulse Luper Suitcases, Part 2: Vaux to the Sea
108分钟 英国/荷兰/西班牙/卢森堡/意大利/匈牙利 2004年
导演:Peter Greenaway
主演:JJ Feild Raymond J. Barry Valentina Cervi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格林纳威的一贯手段,放肆的画面切割、重叠、图文混排,加文字(甚至字母)游戏,并保留了他一直使用的文艺复兴色调、用光以及对称构图偏好。配乐质量高。
我们一同活到星期一 Доживём до понедельника
106分钟 苏联 1968年
导演:Stanislav Rostotskiy
主演:Vyacheslav Tikhonov Irina Pechernikova Nina Menshikova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传统学校教育话题,关注新旧观念冲突。60年代苏联大板建筑以及校园里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板都为室内外场景塑造有所助力。电影拍得工整,但不死板,有诗和音乐,甚至还零星穿插了几句英文。
77分钟 波兰 1966年
导演:Jerzy Skolimowski
主演:Joanna Szczerbic Jan Nowicki Tadeusz Lomnicki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波兰导演Jerzy Skolimowski较早作品,实验色彩浓厚。英文简介将它的非线性叙事与《去年在马里安巴》相提并论,不过我觉得有点勉强,真正相似的是超现实场景灵活转换带来的流动感。
为逝去一天的纪念 Praejusios dienos atminimui
40分钟 苏联 1990年
导演:Sharunas Bartas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立陶宛导演Sharunas Bartas的40分钟伪纪录片。假装纪实,却又忍不住追求形式,试图以形式提示意义的存在,有点像他的某些故事片。在他镜头下立陶宛人民生活得安静又有内容——只是这内容外人未必知晓。
80分钟 波兰 1968年
导演:Witold Leszczynski
主演:Franciszek Pieczka Anna Milewska Wirgiliusz Gryn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波兰导演Witold Leszczynski早期作品,与后来的《烈焰焚树》有相似处。有智力障碍的主人公,因为头脑简单,所以快乐也简单。后来有一只大鸟飞过,“大鸟飞过我们的房子,你却还躺在床上!”没人比他更看重大鸟,除了那个猎人。再后来没有了鸟,没有了树,也没有了人。
67分钟 法国 1968年
导演:Philippe Garrel
主演:Laurent Terzieff Bernadette Lafont Stanislas Robiolle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Philippe Garrel算得上法国实验电影的代表了。记得在《内心的伤痕》里他对Nico声音的利用很成功,不过这一部是silent,属于诠释空间从0到∞、适合在双年展放映的片子。当然,他对运动镜头的构思与掌控明显比那些每两年才拍30分钟影像的业余艺术家专业多了。
巴克斯泰尔,薇拉·巴克斯泰尔 Baxter, Vera Baxter
91分钟 法国 1977年
导演:Marguerite Duras
主演:Claudine Gabay Noëlle Châtelet Nathalie Nell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玛格丽特·杜拉斯导演,可谓名符其实的作家电影。场景在变,但情节不在场景中。叙事手段由印刷品换成了声音。画面游离,留下大量空镜头,混凝土墙面撑起了场面。主演有Delphine Seyrig和德帕迪约,很多人认识后者但我更在意前者。
80分钟 南斯拉夫 1963年
导演:Marko Babac Zivojin Pavlovic Vojislav 'Kokan' Rakonjac
主演:Branka Jovanovic Mihajlo Kostic-Pljaka Ljiljana Sljapic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据说是南斯拉夫黑浪潮开山之作,IMDb又说它是南斯拉夫历史上唯一被禁的电影(?)。与之后黑浪潮典型的政治讽喻颇为不同,它只关注城市生活注入个体心中的疏离与消沉,倒与同期西欧、美国的某些实验作品相似。影片不长,三个导演各导一段。
卡捷琳娜·伊兹梅洛娃 Катерина Измайлова
118分钟 苏联 1967年
导演:Mikhail Shapiro
主演:Galina Vishnevskaya Artyom Inozemtsev Nikolay Boyarskiy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肖斯塔科维奇根据小说《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创作的歌剧,沙皮罗把它搬上了银幕。这个封面反映了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的现代感,但导演只敢做点画面分割、拼贴,总体仍走稳妥的重彩路线。其实肖斯塔科维奇配乐的《哈姆雷特》《李尔王》都是以场景造型暗中呼应音乐的现代性。
阿伽达与无限阅读 Agatha et les Lectures illimitées
90分钟 法国 1981年
导演:Marguerite Duras
主演:Bulle Ogier Yann Andréa Marguerite Duras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玛格丽特·杜拉斯拍片子善于机智地利用音画分立手法为自己争取自由空间,从而绕过自己不擅长的拍摄技术(苏珊·桑塔格也一样)。这一部更狡猾,从头到尾90%都是空镜头,画面则追求淡彩小清新。而平静的画外音与阿伦·雷奈或克里斯·马克并无二致,带有宜人的新浪潮味道。
93分钟 比利时 1994年
导演: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 Herman Van Eyken
主演:Nadine Benchdorf Bruce Campbell Vincent Dunoyer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让镜头负责场景构图,把空间限定交给舞蹈,再用泛灰画面为电影增添古早味。两位比利时导演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和Herman Van Eyken传达的不仅是现代感,确切地说是让一切不前不后停留在现代主义上。
140分钟 印度 1984年
导演:Satyajit Ray
主演:Soumitra Chatterjee Victor Banerjee Swatilekha Sengupta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印象里雷伊并不追求视觉效果,所以这部《家与世界》令人大吃一惊。室内画面用尽心思刻画繁复细节,其对文艺复兴的迷恋较之格林纳威有过之而无不及。故事改编自泰戈尔同名小说,以印度人维护本土市场抵制英货为主线,落笔于富裕阶层的个体思考与个人情感。
135分钟 法国 1924年
导演:Marcel L'Herbier
主演:Jaque Catelain Léonid Walter de Malte Philippe Hériat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本以为只是普通法国默片,但导演对构成主义和未来主义的迷恋令人震惊,不仅建筑环境、室内装饰,连字幕字体、背景都在做构成。无怪乎IMDb称之为a manifesto of the modern decorative arts. 它还像某些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一样,把故事领进神奇的实验室。
110分钟 墨西哥/比利时 2014年
导演:Gust Van den Berghe
主演:Gabino Rodríguez Norma Pablo María Acosta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真邪门,有撞衫的,有撞脸的,竟还有撞镜头的。这是几个月内看到的第三部圆镜头电影(含潘金莲)。最近导演们都想到一块了。演员选得好,因为我觉得神话里的Lucifer就该是腰子脸。
科姆巴赫的穷人突然发了财 Der plötzliche Reichtum der armen Leute von Kombach
102分钟 西德 1971年
导演:Volker Schlöndorff
主演:Georg Lehn Reinhard Hauff Karl-Josef Cramer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施隆多夫早期作品,先轻松后严肃讨论农民问题。农民致富靠打劫,但对其复杂性估计不足,风霜雨雪都能阻止他们。第六次好不容易成功,却仍低估了打劫的复杂性。后来陌生的法官、神父、美国新大陆都进了村。这部电影极少被提及,但编剧有Margarethe von Trotta,演员有法斯宾德。
130分钟 匈牙利 2004年
导演:Benedek Fliegauf
主演:Felicián Keresztes Barbara Thurzó Lajos Szakács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匈牙利新导演难有与前辈比肩者,但70后的Benedek Fliegauf让人看到了对贝拉·塔尔和米克洛斯·杨索两位大师的传承:慢移长镜头、空气噪音、压低色调、扁平化身份表达、不知所云的象征物,是贝拉·塔尔的标签;而镜头游动方式又与杨索的流动拍摄如出一辙,只是简化并变慢了。
诽谤言语与不朽 Traité de bave et d'éternité
120分钟 法国 1951年
导演:Isidore Isou
主演:Isidore Isou Jean-Louis Barrault Blanchette Brunoy
个人评价:10/10
(海报图源:IMDb)
法国字母主义创始人Isidore Isou的激进实验,也是他导演的唯一一部电影,一看就是居伊·德波的伙伴。刻意分离音画,对胶片剐蹭、涂划、反置、倒放、过曝操作,旁白始终表达关于电影、社会、感情、诗歌等的观念,其诗歌就是简化为音节的有节奏的瞎嚷嚷。此片在戛纳放映时引发骚乱并使用了高压水龙。
117分钟 叙利亚 1972年
导演:Tewfik Saleh
主演:Mohamed Kheir-Halouani Abderrahman Alrahy Abdul Rahman Al Rashi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意识流、蒙太奇、公路片,在中东电影里算很别致了(比较一下伊朗电影典型的无蒙太奇线性叙事),原因在于它改编自一部意识流小说。Tewfik Saleh和多数中东导演一样是在法国学电影,他们的手法大多都没有“脱欧”。这个故事从局部入手,为向大势引申留出了余地。
太早,太迟 Trop tôt, trop tard
100分钟 法国/埃及 1981年
导演:Danièle Huillet Jean-Marie Straub
主演:Danièle Huillet Bahgat Elnadi Gérard Samaan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永远枯燥但从不无聊的达尼埃尔·于伊耶&让-马里·斯特劳布夫妇1980年作品。画外音基于恩格斯的《致卡尔·考茨基》和《法德农民问题》,以及埃及作家Mahmoud Hussein关于阶级斗争的历史研究。关注人、土地、财富问题,属于正宗马克思主义电影,不过当风光片看也行。
80分钟 墨西哥 1970年
导演:Gelsen Gas
主演:Mauricio Davison Tina French Graciela Goldsmith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拉美实验风,佐杜洛夫斯基客串了个可以忽略的角色。男一号看上去是个建筑师,又画图又下工地。六七十年代全世界出现了很多复杂多变、云山雾罩的怪片,无需过度解读,导演们只是在享受现代性赋予的自由,环境的现代性便是个注脚。
95分钟 苏联 1968年
导演:Gleb Panfilov
主演:Inna Churikova Anatoliy Solonitsyn Mikhail Gluzskiy
个人评价:10/10
(海报图源:IMDb)
潘非洛夫的宽银幕构图练习好畅快。电影摒弃大而无当的说教,而是以个人情感为中心,还结合了点绘画抒情。塔可夫斯基的御用演员索洛尼岑担任了一个配角。
93分钟 法国 1969年
导演:Walerian Borowczyk
主演:Pierre Brasseur Ligia Branice Jean-Pierre Andréani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波兰导演Walerian Borowczyk古怪的超现实Cult电影,讲的是拥有奇怪制度的岛上王国Goto发生的囚犯弑君夺权的故事。导演始终没有放松对每个场景的视觉构思,可能跟他的美术背景有关,所以一直能看到环境质感的多重并置。
90分钟 伊朗 1977年
导演:Marva Nabili
主演:Flora Shabaviz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豆瓣)
伊朗女性主义电影早期代表作,也是第一部女性导演的伊朗故事片。Marva Nabili拍片不多,身上却有大师的影子。安静平稳,对白很少,基本以固定镜头拍摄,日常家务占据大部分时间,但背后内容却没那么简单。几个方面都很像Chantal Akerman的《让娜·迪尔曼》。
120分钟 希腊 1997年
导演:Michael Cacoyannis
主演:Irene Papas Giannis Fertis Aleka Katselli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派一拨群众占领空间并表现空间,似乎是一种希腊戏剧传统。原以为它是安哲罗普洛斯场景调度的特色,但其实更早的希腊导演也喜欢这么干。安哲只是将空间进行了扩展,手段也更丰富巧妙。
120分钟 智利/西班牙 1991年
导演:Ricardo Larraín
主演:Patricio Contreras Gloria Laso Alonso Venegas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不太明显的魔幻现实主义,与邻国导演索拉纳斯的同主题电影气氛相似,有一种独属南美的怊怅。镜头看似漫不经心,但人工场景质量都很高,还爱对小场景使用小广角。明知夹杂了很多象征,可惜我无法准确捕捉。
飞来的白鸽 Чужая белая и рябой
100分钟 苏联 1986年
导演:Sergey Solovyov
主演:Vyacheslav Ilyushchenko Liubomiras Laucevicius Sultan Banov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一个很好的对比实例,使用完全不同的逻辑处理两类画面,就像换了摄影师——单色画面重构图,有时强调明暗对比,艺术感强;彩色画面加雾镜,试图以色取胜,略显刻意,但也许更符合大众审美。
134分钟 捷克斯洛伐克 1965年
导演:Karel Kachyna
主演:Frank Argus Josef Barta P. Bohdanecky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少年儿童超现实类型。高产的卡切纳,在我看过的几部里这是画面最出色的。影像细节丰富,重视明暗对比,较多使用黑色——黑白电影就是要黑,贝拉·塔尔和佩德罗·科斯塔更明白这一点。
80分钟 伊朗 1973年
导演:Sohrab Shahid Saless
主演:Hedayatollah Navid Hibibollah Safarian Ane Mohammad Tarikhi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苏赫拉布·沙希德·萨利斯可能是伊朗导演里最具先锋色彩的一位。这部有极简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品,似乎是后来以阿巴斯为代表的90年代伊朗电影的原型。突然发现伊朗新现实主义与欧洲简约风格,其实是相通的。
80分钟 阿根廷 2005年
导演:Santiago Palavecino
主演:José Ignacio Marsiletti Valentina Bassi Roberto Carnaghi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这部够冷门,IMDb只有条目没有介绍,豆瓣上只有我的下面这段话:电影总体上被个人经历造成的不可名状的情绪引领,让数量有限的人物体现出不足挂齿的认识差异。镜头切换简单直接。略意外的是,它竟让我嗅出了一丝东方味道。
德国玖零 Allemagne 90 neuf zéro
62分钟 法国/德国 1991年
导演:Jean-Luc Godard
主演:Eddie Constantine Hanns Zischler Claudia Michelsen
个人评价:10/10
(海报图源:豆瓣)
片名与罗西里尼《德意志零年》呼应。照样侧重观念表达,也不乏广告字体、影像拼贴、口号性标题、符号隐喻。节奏已不似旺盛期雀跃,却多了一点安哲味,身负家国,徐徐漫步。这是最诗意的戈达尔。“同志请问,哪条路通向西方?”“我也不了解呀,同志”
88分钟 南斯拉夫 1961年
导演:Aleksandar Petrovic
主演:Beba Loncar Miha Baloh Milos Zutic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南斯拉夫黑浪潮导演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作品,比同期的法国新浪潮还要清新纯情。故事很简单,表现一对约会主要靠偶遇的男女,由浪漫到落寞的情感历程。贵在手法细腻自然,不哗众取宠。
革命半途而废的人终将自掘坟墓 Ceux qui font les révolutions à moitié n'ont fait que se creuser un tombeau
183分钟 加拿大 2016年
导演:Mathieu Denis Simon Lavoie
主演:Charlotte Aubin Laurent Bélanger Emmanuelle Lussier Martinez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无政府青年的故事。导演用尽各种手段,开头就是5分钟黑屏,然后在四种画幅间切换,偶尔还像佩德罗·科斯塔那样表现材料质感如图,有时又文艺复兴如图或卡拉瓦乔如图。平移和跟拍两种长镜头多次出现。音乐多且多样。
99分钟 苏联 1968年
导演:Yevgeni Karelov
主演:Oleg Yankovskiy Rolan Bykov Vladimir Vysotskiy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电影和导演都不算出名,但费的心思有目共睹。它不仅有大量战争场面,影像质量显然也有严格控制。多次在大片浅色中使用小块深色,令人印象深刻,正可与贝拉·塔尔惯用的浓黑形成对照。
不要提及死因 Uzrok smrti ne pominjati
92分钟 南斯拉夫/西德 1968年
导演:Jovan Zivanovic
主演:Bekim Fehmiu Olivera Katarina Velimir 'Bata' Zivojinovic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这种图像质感容易把人误导到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南高加索地带,但这是南斯拉夫黑浪潮。死去的人太多,导致染坊生产不出足够多黑布。但这种无布可用肯定不是最糟糕的,因为刘醒龙《圣天门口》里讲到过,由于红布被政府禁售,革命者甚至无法展开活动。
72分钟 奥地利 2008年
导演:Heinz Emigholz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现代建筑先驱阿道夫·路斯作品编年史。开头不咸不淡地唠叨了两句后便再没动静,镜头全部固定,画面基本都歪(原因不明,人家就这风格)。导演Heinz Emigholz是建筑纪录片专业户。
97分钟 苏联 1971年
导演:Kira Muratova
主演:Zinaida Sharko Oleg Vladimirsky Yuriy Kayurov
个人评价:9/10
(海报图源:IMDb)
琪拉·穆拉托娃早期作品,相当轻巧细腻。当时她似乎还没什么野心,甘于在日常中挖掘细微情感。前半段充满了纯真到与世无争的青春絮语,而后半小时才是重点,穆拉托娃把母子之间通过制约与反制而逐渐加深的感情描述得特别动人。演员选得好。我觉得那个年代整个西方都弥漫着新浪潮气息。
96分钟 苏联 1967年
导演:Kira Muratova
主演:Nina Ruslanova Vladimir Vysotskiy Kira Muratova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穆拉托娃的风格似乎与西欧保持着同步。本就鲜明的女性视角因为历史背景被刻意弱化而变得更突出,再加上始终存在的游移不定的感觉,似乎已很接近阿涅斯·瓦尔达和香特尔·阿克曼的某几部黑白片了,连对话的语气、节奏都有点像。
123分钟 阿根廷 1969年
导演:Hugo Santiago
主演:Olga Zubarry Lautaro Murúa Juan Carlos Paz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阿根廷新浪潮导演雨果·圣地亚哥经典杰作,根据博尔赫斯小说改编。浓黑高对比中近景镜头,在与建筑内外环境结合时尤其显得有力。从画面到音响、节奏完全达到了博尔赫斯的硬度——想想他那些每个故事都死人的短篇......
100分钟 伊朗 1989年
导演:Saeed Ebrahimifar
主演:Jahangir Almasi Ali Asghar Garmsiri Rasul Najafian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诗意电影每个国家都有,而且总是关于逝水流年。这一部比马克马尔巴夫的《万籁俱寂》早9年,虽然导演不甚出名,也算不得高明,音乐稍偏弱,今昔切换略生硬,视觉与叙述还算到位。
154分钟 希腊 1983年
导演:Nikos Nikolaidis
主演:Despina Tomazani Dora Masklavanou Takis Moshos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希腊导演尼克莱迪斯是Cult片专业户。暗绰绰的室内和隐晦的情节带来后现代的ambiguous感,音乐、视觉的POP拼贴被反衬得很鲜亮,还使用了若干奎氏兄弟那样的哥特玩具。随便截两张图都有Cult味。
80分钟 苏联 1929年
导演:Kote Mikaberidze
主演:Aleksandre Takaishvili Bella Chernova Evgeniy Ovanov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本以为是忆苦思甜悲情片,没想到是官僚主义讽刺片。更意外的是看到了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主义的自然流露,来自苏俄构成主义的影响尤其明显。还穿插了不同风格的定格动画。
110分钟 印度 1970年
导演:Mani Kaul
主演:Gurdeep Singh Garima Savita Bajaj
个人评价:10/10
(海报图源:IMDb)
算得上最安静最简约的印度电影了,风格独树一帜。吝啬对白,情绪降格,表现手段疑似有欧洲渊源,但资料却显示导演无留学经历。质优量多的特写镜头引人瞩目,故事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女性题材。
107分钟 瑞典 2017年
导演:Jens Assur
主演:Lars-Gunnar Aronsson Reine Brynolfsson Peter Dalle
个人评价:9/10
(海报图源:IMDb)
一位困境中的父亲,一边面临农业转型大势,一边要应付另有志向的儿子。冰封之下暗流凶猛,他只能靠射杀乌鸦发泄,然终未能避免悲剧结局。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心安排的画面,展现了一系列瑞典味道的外部空间。新导演Jens Assur绝非泛泛之辈。
90分钟 法国 1979年
导演:Marcel Hanoun
主演:Lorraine Bonnemaison Gérard Rouzier Florence Rousseau
个人评价:7/10
(海报图源:IMDb)
通常,画质有多糟糕,电影就有多冷门。马塞尔·哈农的俄耳甫斯题材Cult实验片,综合拼贴手法。间断保留着神话故事主线,个别场景尺度比较大。097♥
65分钟 法国 1968年
导演:Serge Bard
主演:Serge Bard Caroline de Bendern Olivier Mosset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豆瓣)
六十年代末法国好像有好几位像Serge Bard这样只拍了一两部实验片就消失的导演,还都喜欢黑白过曝画面。介绍里反映出一点激进倾向,但屏幕上看到的就是对日常场景的操作,结果为它们添加了神秘主义色彩。
107分钟 西德/奥地利/法国/意大利 1975年
导演:Danièle Huillet Jean-Marie Straub
主演:Günter Reich Louis Devos Eva Csapo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坚持严肃冷峻不动摇的让-马里·斯特劳布夫妇拍摄的勋伯格歌剧,相当难得地给仪式感和形式主义留了点空间——虽然还是很少。这二位每部电影都不是为了被观赏,而是为了被研究。
100分钟 西德/意大利 1962年
导演:Helmut Käutner
主演:Ruth Leuwerik Rossano Brazzi Giorgio Albertazzi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就像删除了意识流、改说德语的《去年在马里安巴》(连男主演用的都是同一个)。镜头衔接流畅,注重场所气质,故事同样是絮絮叨叨中的上流勾搭,且充满不确定感。顺带反映了欧洲文人的威尼斯情节,要么死,要么迷失。
新郎,女骗子和皮条客 Der Bräutigam, die Komödiantin und der Zuhälter
23分钟 西德 1968年
导演:Jean-Marie Straub
主演:Francisco Nascimento Valeria Bruni Tedeschi Alex Descas
个人评价:8/10
(海报图源:IMDb)
让-马里·斯特劳布的短片,少见地没有跟他老婆合导(但她出现在编剧名单)。法斯宾德出演。开场长镜头还算正常,后面就是反戏剧的路子了。跟他的典型作品一样,高度依赖台词。长按二维码关注:
圭零 g-urgling
+住无相,念无常+
+号主:只抓住6个+
+面向全人类,传播无用信息,不看不影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