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存下来的80万买保险 | 代理人却跑路了

科技   2024-10-29 17:12   北京  

港险的常规3大风险

最近我跟几个朋友聊天,聊起我不是去香港买了几份保险。

在买之前,我其实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买港险有哪些风险我都想好了。

1、汇率风险

2、信用风险

3、分红不及预期风险

详细可参考:

其实这三个风险,绝大多数去买的人都能注意得到,也都能想到;

尤其是第三个风险,我看到网上也有很多人吐槽买了香港某诚的分红储蓄险,分红实现率低,回本慢,不及预期,而且分红出现回撤等等;

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风险,为什么?

因为你在买它的时候,就要做好分红不及预期的心理准备,它卖得又不是保证产品,而且红利回撤本身也在合同条款有写的很清楚

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人

在我看来,买港险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呢?

是当初你业务员跟你瞎吹嘘、瞎承诺的服务,最后根本没有或者很拉垮买前一副嘴脸买后一副嘴脸。

可能很多人在一开始不太在意这些问题。

但我跟几个买过港险的朋友聊天,发现一旦他们的代理人、经纪人在后期服务上掉链子,虽然伤不及根本,但真的很糟心

3年未协助缴纳保费

比如你看这位朋友,跟我吐槽香港某保险公司代理人,疫情3年未协助她缴纳续期保费,让帮忙查询实现率也拖拖拉拉,直接扔给她网址让她自己去查。

这位朋友是2014年买的某储蓄保险,到现在已有10年了,我帮她查了下分红实现率,归原红利实现率48%,终期红利71%,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叠加服务她的代理人态度很差,所以她就说xx在她这里拉黑了。

实际上,类似吐槽自己之前的保险代理人、经纪人的帖子也不少了,比如下面这位网友称自己保单生效三年后代理人悄悄删除了她的微信。

突然变得不愿意帮忙了

还有网友表示本来服务的好好的,突然变得好多事情不愿意帮忙协助了,并表示自己辛辛苦苦存下来的80万,投了保险,结果换来了这样的态度。

发现未付保费后直接失联了

还有下面这位网友,称自己2018年买的5年供款保险,前4年都是由代理人协助帮忙缴纳,到了第5年,也就是2022年,客户自认为是交了,结果2024年保险公司发短信称因未缴纳保费而产生800多美金利息

客户才赶紧联系代理人,她的代理人一开始称付过了,但客户要她找付款凭证,之后就联系不上了

经纪人离职联系不畅

类似缴费不成功的案子还有很多,比如下面这个也是,因为经纪人的离职变动,导致跟香港那边联系不畅通。

此前有香港媒体生活易 (ESDlife)调查显示,有近80%经中介或者代理人投保的受访者曾有不愉快经历,包括被亲友硬推销、投保后保险经纪失联等,但令人不愉快是惨变「孤儿单」

结合8年经验谈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家买保险之前和买保险之后体验差距悬殊呢?

我想结合我自己8年保险从业经验,谈谈我的一些见解吧。

第一,1/9法则导致保险从业人员高流动性;

先不说港险,就说内地保险,三年前在监管备案登记的代理人有800多万,将近900万,现在剩下多少?

我告诉你,最多300万上下,真正有持续稳定产出的,不到100万;

你想想这几年脱落、流失的四五百万代理人手上卖出了多少保单,这些保单是不是都成为了孤儿保单;

人家用2/8法则形容竞争的残酷性,保险销售行业我看是1/9法则,甚至是0.5/9.5法则;

第二,港险对他们来说只是工具和手段;

2022年香港为了吸引内地人才,先后推出了优才、高才、专才计划,不少内地人为了以后规划考虑跟风去申请了香港身份。

仅去年年中,多种人才渠道的申请人数超过10万,且获批的人超过95% 来自内地。

申请香港身份通过了仅仅是第一步,后面他们还要为了维持续签想尽各种办法,正好卖保险门槛低,时间自由,成为了这批人首选职业。

据香港保监局的数据显示,香港持牌保险中介人数从去年3月底的114007人增长至7月底的116040人,4个月内增加了2000余人。

但是,还是上面那句话,保险行业1/9法则在内地适用,在香港一样适用,据统计,每年约有三分之二的香港保险代理人会选择离职。

去过香港海港城的朋友,都见过下面这种站在楼下举着牌子的人,我之前还问过好几个,问他们是哪家公司的,有说友邦的,也有说保诚的,还有的直接暗示找他买保险有额外好处。

因此,对于这批靠着卖港险养身份的人来说,港险只是工具,只是手段,为了能把保险卖出去不惜搞返佣,这只是身份的过度。

第三,返佣成为了腐蚀双方利益最大毒瘤;

如果要举出是什么造成了保险坏口碑,或者乱象频出或者服务缺位?

我想首当其冲就是返佣。

在返佣的利益诱惑下,无论是代理人、经纪人还是客户都可以忽略内在价值浮于成交的表面。

保险返佣,对代理人、经纪人来说,就是行贿

客户接受保险返佣,就是受贿

行贿+受贿=贪腐

你想想,为什么好好的高速路会坍塌?

为什么好好的房子会倒塌?

为什么学校里好好的猪肉会变臭?

我想,这背后的原因不用我多说,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清楚,就是内外、上下贪腐

一张好好的保单,为什么售前一个态度,售后一个态度?

站在代理人/经纪人的角度去想,我都给你打折了,难道售后服务不应该照常办理打折吗?

或者客户在所要返佣之时,就应该预想到未来售后服务也会打个折扣

更何况,我见过非常多返佣到最后,客户和代理人双输

返佣不仅一分钱没有,代理人直接玩起了失联,比如你看下图,某亚经纪人售前承诺返佣,客户买了保单过了犹豫期后,该经纪人并未返佣且无故失联

于是客户投诉到了该经纪人所在公司,公司象征性的做了一些惩处,但你以为客户的佣金最后返了吗?

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返佣本身违反法律规定

就在今年上半年,香港某业务量占据前三的保险经纪公司就因为涉嫌违反香港保险业相关条例被给予行政惩罚,同时涉嫌保险返佣,部分从业人员也被香港廉政公署ICAC带走调查。

我再给你举两个真实港险返佣从业人员被抓、客户保单作废的案例。

案例一 被抓判刑

汇丰银行前雇员陈佳慧,于 2012年转介一客户给保险经纪李廷远,事后陈向李索要了50万港元作为报酬。

2016年,事件遭揭发,陈佳慧被裁定收受利益罪成,于不久前经香港法庭宣判,获刑18个月,并退还非法所得50万港币,该保险经纪亦因诈骗罪成被判入狱8个月

图示:保险经纪李廷远,获刑8个月

图示:陈佳慧,获刑18个月,并返还全部返佣

案例二 保单作废

2009年3月,内地王女士赴港准备为其丈夫投保香港重疾险。

在投保前,王女士向保险代理人提出了返佣条件,而代理人也同意了王女士的要求。

时至2012年11月,王女士突然接到投保香港保险公司的通知,其三年前投保的保单被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宣告作废

事后王女士了解到,原来是当时与其签单的港险代理人在2012年6月遭到举报,因屡次向投保人返佣,已被吊销执照

该代理人的其他三名客户保单也均遭作废处理

图示:香港保险投保书上关于明确禁止返佣协议,投保人需就此签字承诺

关于是否返佣,是否朝代理人/经纪人索要返佣,咱们不烦换位思考

  • 你会在手术前,请你的医生返还一部分ta从给你看病中应得的手术费用吗?

  • 你会在上课前,请你孩子的老师返还一部分ta从教学中应得的教学费用吗?

  • 你会在法庭前,请你的律师返还一部分ta从诉讼辩护中应得的劳动报酬吗?

因此,为了咱们投保人的长期、根本利益出发,咱们应该杜绝返佣。

给各位看看我最近遇到的一位客户,她跟我说遇到一个主动跟她谈返佣的代理人,但是她明确拒绝了。

这就是客户的大智慧

文末总结

好了,总结下今天的文章内容吧。

其实,我作为一口气买了4份港险的人而言,我也在想如何最大程度避免未来自己的代理人/经纪人 跑路、掉链子或者成为孤儿单,从以下几方面简单说下。

第一,尽可能选择长期主义的;

一个看ta执业了多少年

执业越久,还能坚持下来,并且越做越好,一定有独特的能力和刷子,至少不需要担心因为缺客户、缺业绩而被迫离开保险行业;

另一个看ta做了哪些能够体现长期主义的事儿。

比如身体力行自己也买了很多港险,比如搭建了很好的团队,比如形成了长期输出和主动分享的习惯;

第二,尽可能选择专业的;

如何判断一个保险代理人/经纪人专业不专业?

一定要多跟ta聊,聊公司、聊产品、聊不同公司和产品的底层逻辑、架构、差异

他对公司、对产品、对行业是否讲的和别人不一样,是否有独到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想法、看法。

第三,尽可能选择能和你风险共担的;

今天下午,我还见了保险行业一位将近20年从业经验的前辈,他跟我说香港苏黎世的万用寿险多好多好。

一句话就把他问住了。

我直接问,你买了没?你买了没?你买了没?

这就跟那些市场荐股大师、荐股专家,天天跟你说哪只股票好,哪只股票能赚钱,你只需要问ta你买了没,你从股市赚钱了没?

如果ta推荐的港险,ta自己也买了,这说明至少他不仅理论上认可了这款产品,在实践中他也认可了,这就是风险共担,知行合一

港险学习联盟

我为了能够帮到更多的客户了解港险,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港险,正在做一件恐怕很多人都没想到的事儿。

把诸多对港险感兴趣,甭管买过的,还是没买过打算买的,都拉到一个大社群里来,这只是第一步

后面更多的是,要形成一个类似学习联盟,尽可能的让每个人都来分享自己的故事。

感兴趣,也可下方扫码申请加入,不过我需审核身份。

延伸阅读:

5年保证收益21%

8年保证收益30%

有态度的精蒜湿
做保险,得有态度,好产品要夸,辣鸡产品就要骂,我,就是保险界的老炮,向一切保险反动派开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