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2023安徽优秀科普作品、工程师推荐:给孩子足不出户的文化之旅

教育   文化   2024-11-22 20:57   北京  



 动动手指,获取新知

▲▲▲

点击 预约 ,11月28日(周四)晚,
与少年时全球组稿编辑面对面探讨👇



少年时第87期《如何欣赏建筑》曾荣获2023年度安徽省优秀科普作品!(给孩子买过这本的家长,您很有眼光

少年时获奖啦!

✦  


当然,这本书既然能获奖,那肯定是有点“本事”在身上的——果说第97期《大地的面貌》是一本自然美景的旅游攻略,那么《如何欣赏建筑》一定可以被称为人文景观建筑的百科全书!

这本书从专业和审美两手抓,邀请多位建筑领域的杰出学者、建筑师原创供稿,既能让孩子从建筑师的视角看到建筑背后的“技术”,又能给他们一双欣赏建筑艺术之美的眼睛,当然,大人看这本也一样会收获满满!


接下来就来跟着工程师一起看看这本《如何欣赏建筑》吧~


读懂古今中外的代表性建筑👇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是把建筑设计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优秀的建筑不仅能给人带来良好的功能体验,更能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精神上的愉悦、以及对空间和文化的思考。
 

成为一个建筑师也许是很多孩子在童年搭积木时就已经产生的想法。的确,建筑师是一个非常有成就感的职业,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对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高要求的职业。
 
作为一名曾经在建筑设计领域工作了多年的工程师,我亲眼见证了很多优秀建筑从纸上的图案到矗立在眼前的全过程,也和很多优秀的建筑师一起合作过。尽管已经离开行业很久,但拿到《如何欣赏建筑》这本书时,还是勾起了很多往昔回忆。
 
记得刚入职的第一天晚上,公司就组织了一次“浦江夜游”,当我们看着黄浦江两岸一栋栋地标性建筑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成就感便涌上心头,虽然我们都还是没有任何作品的菜鸟,我想这种成就感,是源于对这个职业的憧憬。

即使现在已经离开这个行业多年,当时那种对建筑行业的热爱仍能带给我感动。每当经过那些我曾参与设计的项目时,我依然会非常自豪地给身边的同事或家人讲述当时项目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所以,今天我想给大家推荐这本书《如何欣赏建筑》,希望每一位有幸读到此书的人,都能够学会欣赏建筑的方法,领略之前没有被你注意过的建筑的独特美感。

优/惠/秒/杀

扫码下单 享预售优惠👇
特别声明:《少年时·如何欣赏建筑》包含在少年时第八辑内,订阅过2023年第九辑少年时的读者,可不用购买。




这本书从“萌新”的视角出发,用最简单的框架教会读者如何读懂建筑;
这本书从学者和大师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建筑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这本书从一线从业者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建筑从创意到落地的全过程。
 
接下来,请允许我带大家走进这本书,结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经验,来为你解开建筑艺术欣赏的奥秘。

1

手把手教读者“读懂”建筑艺术


一幅画,需要从构图、色彩、光影、笔触等方面去欣赏。
一首曲子,需要从旋律、节奏、情绪、和声等方面去欣赏。
 
那么如果建筑也是一种艺术,又该如何去欣赏呢?
 
《如何欣赏建筑》的第一部分,就将手把手教会大家如何去欣赏建筑艺术。
 
在《如何欣赏建筑艺术》一文中,作者引用了畅销书《像建筑师那样思考》中的方法:
  • 观看

  • 感受

  • 建筑功能

  • 构造与结构

  • 建筑材料

  • 背景因素

  • 跳出思维定式

 
这些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从中你可以体会到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在哪里。

👉第一层:感性(观看、感受)

既然是一种艺术,那么建筑就一定能让人产生情绪上的波动,比如当你走进圣彼得大教堂,那种宏大庄严的感觉会让给你的精神带来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我们可以理解为,建筑师其实是通过建筑在表达他自己内心的一种情感,而这种情感,当我们置身于这个建筑中时,是能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因此,你可以理解为建筑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沟通媒介。

👉第二层:理性(功能、结构、材料)

绘画只需挂在墙上供人欣赏、音乐只会在音响中反复播放,而建筑不同,它有它的功能性,需要实实在在的立在那里为人服务,即使是一些象征意义大于功能性的建筑,也需要实打实的用钢筋水泥等材料去实现出来。

因此,建筑不只有感性的层面,更有其理性的一面,比如,网红的上海天文馆有一个“圆洞天窗”,这个天窗所在的二层悬挑结构跨度超过60米,却没有一根柱子支撑,如果没有工程学精确严谨的计算,就无法实现这样线条流畅、通透的超大空间搭建,对于观众来说,也会遗憾地失去一个超棒的体验空间。


第三层:理性与感性的结合(背景因素、跳出思维定式)

一个建筑诞生的那一刻,一定会留下时代的烙印,比如,巴洛克时期建筑的富丽堂皇、中国明清时代建筑的标准化,每个时代建筑所展现出的不同,恰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与文化特色。

因此,用感官感性的去发现不同时代风格的差异,同时又能理性的分析这些差异具体是通过哪些技术手段呈现出来的,最终能帮助我们跳出思维的定式,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手段,去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建筑。
 
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建筑艺术和其他艺术相比,感性与理性的“混合比例”更加微妙;而建筑师并不等同于艺术家,他们总是需要游走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用建筑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实实在在的为后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


除了给出欣赏建筑的方法,在《从近现代建筑名师的作品看建筑》一文中,作者还带领读者们开启了一场“实战”,通过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一个个作品,去品读这些建筑的独特之处,站在大师的视角去体会一个建筑在设计时的思想过程,你可能会感到惊奇,原来这些建筑里的一扇天窗、一部楼梯,都有如此多的故事可以娓娓道来。

2

赏尽古今中外的建筑珍品


接下来,让我们用已经从书中学会的方法,更进一步从两个维度去“练习”欣赏一些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

跨越空间,感受中西建筑的异同

不一样的历史演变过程、不一样的文化价值观,即使是交流已经十分畅通今天,中西方的差异依然能清晰地在建筑上展现出来。
 
《当代中西建筑比较》一文中,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当代,通过中国传统的庭院式建筑与西方的新地域主义建筑的对比,引出对于两种建筑风格、文化理念的对比。



继承了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国的建筑总是用极简的方式,展现出建筑与人的和谐统一;而源自古希腊的对于几何图形的理性思考,让西方建筑呈现出几何的抽象之美。
 
文章最后通过对篱苑书屋和Boa Nova Tea House两个具体案例,由整体到局部,细致入微地带读者剖析了两个优秀建筑作品的异同之处,再一次感受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超越时间,见证穿越古今的建筑发展历程

《岁月的记忆、未来的愿景:现代建筑艺术欣赏》是书中一篇颇具特色的文章,文中使用大量精美炫酷的建筑图片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穿越”到未来的感觉。

“伊甸园”

蔡茨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

未来与历史总是交相辉映,“伊甸园”项目的穹顶设计灵感来自20世纪40年代,而蔡茨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则直接在一座1990停用的老建筑上进行改造。

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手法,让人不仅看到了建筑行业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新建筑也并非只是致敬前辈,它还带上了新一代建筑师对于环境、社会问题的理解,提醒着人们不断思考,去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当然,如果你更加喜欢古典建筑,那么书中《教堂建筑的美学转型》以及《品鉴古典建筑之美:中国传统建筑的三个阶段》这两篇文章则会分别从中西方最具历史价值的建筑入手,带领读者学会如何去欣赏巴黎圣母院、朗香教堂、佛光寺、晋祠圣母殿等著名的中西方古典建筑。

对读者来说,读这本书,就如同进行了一次足不出户的文化之旅。
 
相信在看完这些文章之后,你对如何去欣赏一个建筑作品会有更深层的体会,并能脱离导游般的泛泛而谈,开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3

感受一个建筑师的全局视角


如果说《如何欣赏建筑》的前两部分更像是一次艺术欣赏之旅,那么我很高兴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能以一个务实的态度,将建筑从规划到完工的整个过程都呈现在读者们的面前。
 
当年我刚入职建筑业的时候,师傅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你觉得干这行最重要的技术是什么?”
 
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我自然是想到了一大堆专有名词,然而师傅却告诉我:“干这行最重要的技术是学会‘妥协’。”
 
在前几年吃“萝卜干饭”的时期,我还体会不到这句话到底在说什么,而当我开始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时候,才开始慢慢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第一个需要“妥协”的地方,就在于建筑师的理想和业主的实际需求。
 
建筑师不像艺术家,灵感来了便可以直接开始创作,建筑设计本质上仍然是一个服务行业,因此建筑作品首先要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建筑师为了立面效果选择了玻璃幕墙、而业主为了更省钱,往往会让建筑师尽量采用实墙,效果和成本,往往是初期方案阶段最容易产生拉锯战的关键点。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一个好的作品,往往不是“谁说了算”的结果,而是业主与建筑师之间互相尊重、共同探讨的结果,作为一个建筑师,沟通能力和技术能力一样重要,能充分理解业主的需求,甚至挖掘出业主自己都没有想到的需求,才是一个优秀建筑的开始。
 
而第二个经常需要“妥协”的地方,在于创意与技术。
 
创意再好,如果没有技术能实现也是白搭。历史上因为技术无法实现而夭折的建筑其实并不少,比如二战时希特勒就亲手设计过一个能容纳18万人的大会堂,并且设计了一个直径250米的拱顶,别说在当时,即使是现在都没有如此巨大的拱顶设计,当时自然更不可能实现。


然而,有时看似不可能实现的创意却会成为技术突破的催化剂。我曾经参与过一个上海的著名办公楼项目,这个项目由著名的Zaha Hadid建筑事务所设计,整个建筑外形几乎全部由曲线构成,充满了动感。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为了实现这种“曲线美”,幕墙公司突破了技术难关,用特质的曲面铝板实现了建筑中的曲线构造,将建筑师最初的创意忠实的实现了出来。(感人)

*图片来自于网络

创新,往往就是在你觉得不可能的时候发生的。
 
第三个经常需要“妥协”的地方,在于各工种之间配合。
 
建筑师用自己的创意赋予了建筑漂亮的外形或者丰富的功能,然而一个建筑从创意到最终落地,并不只是建筑师一个人的功劳,为了实现这个创意,结构工程师需要谨慎的计算建筑的受力与土方量,让整个建筑安全可靠;设备工程师需要根据建筑的特点配备管道和通路,让整个建筑的多种设备能够正常运转。

不同工种都有自己的技术要求,有时候会产生冲突和矛盾。此时作为龙头的建筑设计师需要能协调好各方的诉求,权衡轻重缓急,带领大家共同冲破技术难关,这样才能够实现自己最初的创意。
 
本书中,通过《一个建筑物是怎样诞生的》和《建筑师谈建筑项目》两篇文章,非常务实的向读者介绍了建筑从创意到实现的全过程,让读者能充分的感受到建筑师在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各种细节问题,真实的了解建筑师这个职业的务实与创新。
  
在中国经济和科技都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依然需要大量有思想、有梦想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在一个个项目的磨练中成长。希望这本书,能点燃更多小读者对建筑的热情,也许未来的传世佳作,就会从他们的手中诞生。

现在下单享优惠秒杀



《少年时》匠心之作,值得收藏
👇


续订须知










2025少年时 • 第11辑

(No.121-132,共12本,包邮)

(为了庆祝十周年,《少年时》推出2大首发特惠续订产品,读者可以按需购买)


 超值优惠 

 预售来袭 


少年时 • 第11辑(纯享版)


  • 仅含有第11辑续订图书,适合钟情纸质书阅读的朋友


  • 赠送:少年时定制版帆布包



限时优惠价:399元

原价:588元/12本


扫码购买
▼▼


少年时 • 第11辑(豪华版)


  • 除第11辑纸质书外,还包含“少年时学习年卡”,适合有时间深度阅读探索的家庭使用


  • 赠送:少年时定制版帆布包



限时优惠价:499元

原价:988元/12本


扫码购买
▼▼


购买须知

01

发货时间

此产品为预售商品,发货时间为2025年1-12月,每月月底寄送1本,寄出后有短信通知快递单号

备注:赠送少年时定制版帆布包发货时间:下单后7天内陆续发货(周末、节假日顺延)

02

包邮说明

新疆、西藏、青海、海南地区读者,需要根据订单补邮费,港澳台和海外目前暂无发货,其它地区均包邮!

03

退换问题

一经发货,不支持无理由退换和中途退订,如遇快递不慎导致书籍受损,请及时联系客服处理。请谨慎下单哦!

04

联系客服

热线:400-680-7771;15712934203

微信:xiaoduoui2

QQ:2384499206

时间:周一至周五 09:00-18:00(法定节假日除外)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订阅 2025《少年时》第11辑(121-132)

少年时
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优才成长平台,以前瞻、探究、明辨为原则,与国际顶尖的阅读和教育资源接轨,致力于同时培养青少年科学和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