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屏(1934.4.4-2012.12.23),祖籍江苏太仓,生于上海。神经生理学家。神经生理是他主要的研究方向,他用毕生的经历,在动物身上探索人类大脑的奥秘。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院士)。200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自2020年7月10日,苏州科学家日设立以来,苏州以一座城市的名义,礼敬各路英才。今天,“科普苏州”将继续给大家带来苏州院士系列。从苏州院士故事,读懂苏州。
吴建屏1945年毕业于上海民国小学,1951年毕业于上海民立中学,1958年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工作。
他跟随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张香桐从事研究,1960年因成绩突出被破格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64年7月至1966年6月被选送到英国牛津大学生理实验室深造。
1999年,吴建屏(左)与张香桐院士在一起
1980年10月调至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工作,1981年12月晋升为副研究员,1986年6月晋升为研究员,1987年5月至1999年11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所长,1999年7月至2000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曾担任上海市科协副主席、国际脑研究组织理事会理事和亚太地区神经科学学会联合会理事,《Brain Research》和《Neuroscience》杂志编委,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1985年“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02.
吴建屏长期从事神经生理学研究。他用生理学和形态学方法,对哺乳动物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和结构,以及大脑皮层中单个神经元的整合功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早年在英国研究运动皮层对狒狒前臂肌肉运动神经元的控制,回国后继续研究运动控制机制。
吴建屏在英国牛津大学生理系做实验
首次证明来自丘脑腹外侧核神经元的纤维末梢与大脑运动皮层快锥体束神经元有直接的突触联系;证明刺激猫十字沟旁4区及6区皮层可在快传导的延髓网脊神经元上引起单突触反应;证明猫肌肉Ⅰ类传入纤维的传入冲动可以兴奋运动皮层中大多数锥体束神经元。
在灵长类动物上证明了用短方波刺激运动皮层在锥体束所引起的D和Ⅰ反应是同一群快传导的锥体束神经元重复放电的结果,修正了传统的观点。
证明针刺或电刺激外周神经可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脊颈束神经元或其他背角神经元的反应,抑制作用的强弱与针刺部位和痛源之间的神经节段性关系有关,该节段理论在针刺镇痛临床应用上取得了较好效果。
1990年,吴建屏(左)做动物实验
03.
吴建屏具有敏锐的战略眼光,善于把握学科发展机遇,在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等机构的创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4年11月,吴建屏受聘担任上海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建的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为适应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特点,落实国家、中国科学院“稳住基础研究这一头”的要求,加强基础研究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新结构和运行机制。
1999年7月,吴建屏任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上海生命科学研究综合优势。
他支持和促进中国科学院成立神经科学研究所,为振兴我国的神经科学事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2004年,吴建屏在加拿大访问
04.
吴建屏很喜欢猫,他家里一只可爱的花猫曾养了10多年。喜欢摄影的吴建屏为这只活泼调皮的猫拍了许多照片。
吴建屏在摄影上颇有功底,遇上外出开会或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相机是他随身必带的东西,他觉得摄影既可以放松自己,又可留下许多美好的瞬间。
也许与职业有关,吴建屏另一兴趣是玩电脑,从电脑中接受世界上最新的信息,使他乐此不疲,妻子称他是电脑发烧友,一双儿女送给他的礼物多为电脑。
吴建屏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学者。他潜心致研,严谨治学,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科学事业。
他关心后学,甘为人梯,以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态度引进和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他谦虚朴实,淡泊名利,总是默默耕耘,体现了崇高的学术风范和人格魅力。
END
文章来源:《苏州院士》
撰稿:王敏红
编辑:尘灯
科普苏州
ID: kepusuzhou
苏式生活,因科学更品质
生活中任何疑惑的,需要科学解答的问题
动动手,加我们!
科普苏州Q3:94803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