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 下方卡片关注不迷路!
在探讨自我提升和改善的主题时,我们从自主性或自我效能的角度来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小调查,将状态分为两级,一边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被学校、父母或用人单位安排好,被动接受的人;
另一边是能够自主决定学业、专业、课程以及很好地安排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人。
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状态进行判断,了解自己的自主性是高还是低。
当然,这也与职场和工作环境密切相关。
以大学老师为例,他们有授课、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任务,相对来说拥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可以在不同方向进行探索。
先来看看自主性,简单来说,自主性就是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主动为特征的一类活动,自主性往往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密切相关。
自主动机的根基在于一个人的内在需求,即完全无需他人或外界环境要求,自己愿意去做的事情,如果丧失了内在动机,人就会像机器人一样,只能面对刺激作出反应,难以逃脱被操纵和控制的结果。
所以,自主性非常关注每个人的内在动机。
那么,假如一个人长期处于自主性被剥夺的阶段,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比如在家庭中,孩子的所有事情都由父母或成年人决定;在学校里,学生的大小事务都由学校安排;在公司中,员工的任务都是领导指派。
长期缺乏自主性会带来严重后果。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49 岁的王女士是河北一家医院的护士,她24岁的儿子崔楠原本乖巧,但现在却越来越不听话,崔楠自学考试只差一门计算机就可拿到专科毕业证,却死活不愿学下去,母子为此关系紧张,只要稍有争执,儿子就离家出走,在网吧熬上十天半月。
王女士从小到大包办儿子的一切事情,连洗袜子都舍不得让他做,结果,这个男孩子自我弱小,被抑制,20多岁却看起来很不成熟,不负责任,强烈依附于父母尤其是母亲的管教。
现实中,很多研究生阶段的同学和职场员工也存在类似问题,缺乏自主性。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自我发展是一个终生的过程。
中学青春期阶段,自我意识觉醒,需要建立认同感;上大学和进入职场后,面临建立关系等任务;中年要追求事业成就感和家庭繁衍;老年则有自我完整感的回顾。
自我发展可能会因自主性被剥夺而出现停滞现象,提升乐观性的方法,如拉伸区和心流体验,在提升乐观性的同时也有助于自我发展。
很多人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原因在于尝试太少,我们应抱开放心态,不断尝试新事物,寻找热爱。
但自我发展常受环境影响,如家庭可能成为自我发展的阻碍因素。
案例中的小男孩为了与母亲的关系牺牲了自主需求,而相反的情况是父母不管孩子,孩子必须自己面对重大决策。
比如李娜,父亲去世后,家庭重担落在她身上,她的自主性很强,但这是一种伪自主性,是被迫承担与年龄不相称的责任形成的。
北师大程猛教授对农家子弟的研究也发现,一些家境不利考上名校的学生容易成为过于关注他人需求的利他主义者,存在过度培育虚假自我、失去界限的风险,这也是伪自主性。
New Course Recommendation
新 课 推 荐
结合具体场景,围绕情绪管理技巧、放松训练、调用社会支持系统、化解职场冲突,提升职场效能,工作效率。
详解时间管理的本质、时间管理三个核心元素,提高10倍绩效的科学工作方法,做一个高效率职场人士。
设定目标到结果达成的整个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九个动作的方法论,最终实现团队绩效目标。
详解决策的底层逻辑、决策的受益者和买单者、决策的智慧、选择的悖论、决策的敌人和朋友。
你们点点“分享”,给我充点儿电吧~